<p class="ql-block"> 正月二十寅時,我的公爹安詳?shù)?、悄無聲息地去天堂與婆婆相會了。婆婆在世時,很少看見到公爹照顧她,只是2018年公爹因肝囊腫需要到近500公里外的我們這里做手術(shù),離家一個多月時間,他每天都急著要回家,起初,我以為是我們沒照顧好他,后來我才知道,是公爹放不下心在家的婆婆。這次公爹選擇的時間,進一步證實了公爹內(nèi)心對婆婆的那份不舍不棄、憐惜疼愛之情。婆婆的忌日是正月十九,那天我們?nèi)槠牌派蠅灒磺许樌Y(jié)束后,公爹選擇了次日為他自己離去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又是對我們離家較遠的孩子們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公爹是最后離我們而去的上一輩老人,“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不在只有歸途”也就是說他的離去已經(jīng)是我們這代人的歸途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公爹的一生沒吃過多少苦,沒受過多少罪,是享福的一生。之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婆婆離世后,公爹臨終前這段時間我才真正地了解他老人家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公爹一生善良正直、剛正不阿,看似他一生平穩(wěn)善終,實際他一生坎坷崎嶇。自幼缺乏父愛,流離輾轉(zhuǎn);年少時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青年到壯年時為全村人嘔心瀝血;以一生的身體力行為家族家風傳承和弘揚著善源。</p> <p class="ql-block"> 公爹是家里的長子,在大家庭里很受長輩們的關(guān)愛。爺爺1931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34年參加了當?shù)氐霓r(nóng)民暴動,大革命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直在黨的特情部門工作,為黨的高級領(lǐng)導從敵占區(qū)轉(zhuǎn)移延安等地做出了巨大貢獻。同為那個時期,身為共產(chǎn)黨員的奶奶帶著年幼的公爹為黨組織傳送情報,掩護了若干名革命同志。那個時候,公爹跟著奶奶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當時社會的驚恐萬狀給公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至90歲時,他回憶起當年的情形,我們聽者感覺他好像在說昨天的事情一樣。由于工作等種種原因,解放前夕為了支持爺爺在外的革命工作,奶奶離婚不離家地與爺爺脫離了夫妻關(guān)系,奶奶一人承擔著贍養(yǎng)婆婆和撫養(yǎng)孩子的義務。奶奶的這種犧牲自我照亮他人的蠟燭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成長中的公爹。盡管爺爺奶奶分開了,爺爺對公爹還是放不下。解放前夕,爺爺在邢臺任行署專員時,想讓公爹到城區(qū)生活,專門讓老奶奶帶著公爹去爺爺家,征求公爹意見時,公爹婉言拒絕了。試想,如果那個時候公爹要是留在城區(qū),不僅是非農(nóng)業(yè)戶口,之后還能有更好的教育和工作,這些前景公爹心知肚明。但是,他還是用自己一生的奉獻,換取了對母親一生的守護和對弟妹們的擔當照顧。</p> <p class="ql-block"> 公爹從小守護著自己的母親,呵護著弟妹們,他沒上過多少學,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具有天分的他,歷任了近40年四百多戶農(nóng)家的大隊民兵連長、大隊副書記、大隊書記,直到1986年一個大村分成三個小村時,才退出了村支書的崗位。他任支書記 的十幾年,是帶領(lǐng)全村人熱火朝天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十幾年,他在任時竟把一個有十二個生產(chǎn)小隊的大隊的公糧上交任務干到了全縣第一;農(nóng)業(yè)半機械化全縣第一;第一個農(nóng)田揚水站是他領(lǐng)著大家建起來的;全縣第一個成立科技站的大隊;副業(yè)生產(chǎn)品種多樣,有編框編簍、鐵匠鋪、大車店、賣水站、糧食加工廠、建筑隊等等…。他既經(jīng)歷了窮困潦倒的生活,也帶領(lǐng)著數(shù)千口人的村子,進行著風生水起的大干快上。不僅擔負了家庭的責任,還為全村家家戶戶挑起了重任。公爹出殯那天,送葬者排滿了整整一條街,有90多歲的老人;有當年縣和公社領(lǐng)導和同志們的后代;有老村民們的后代;有他在大隊工作時的同僚搭檔;有當年他關(guān)心照顧的五保戶后代;有他至今放心不下操勞為其蓋房的小字輩兒等等。從攢動的人群中可以看出公爹在大隊書記崗位上付出了多少努力,贏得了眾多人心。</p> <p class="ql-block"> 公爹之所以能夠有超長的擔當精神,是他有著深厚的家庭傳承。他不僅奉獻了自己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大寫的孝順。我結(jié)婚后第一次回家就看到了50歲的公爹在奶奶面前言聽計從的兒子形象,直到奶奶91歲去世前,始終如一,不曾有任何變化。</p><p class="ql-block"> 聽大妹妹說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時,由于婆婆多年有??;改革開放初期農(nóng)村發(fā)展壓力山大;內(nèi)外交困使得他無處無法宣泄,公爹就躺在床上很長時間,每遇這種情況下,奶奶就讓少年的大妹妹去給公爹搟一碗面條,送到公爹面前,以此緩解公爹的心理壓力。母子連心哪,知子莫如母呀。那個時候家庭的困境,工作的舉步維艱都齊聚在公爹一人的肩上,聽說有時急得摔過碗碟,有時發(fā)過脾氣…盡管這樣,公爹對奶奶的順從一直都在孝中包涵,對奶奶的孝敬也都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順從之舉中。</p><p class="ql-block"> 公爹的清正廉潔在全村家喻戶曉。1979年,304國道蔡小莊大橋由于木制失修,決定改建水泥雙向大橋。在當時這是一件關(guān)乎民生的頭等大事,時任黨支部書記的公爹為舊橋的拆除和新橋的建設(sh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建橋部門和縣有關(guān)領(lǐng)導為了答謝公爹,將拆下道班的兩架房梁作為獎勵送給了公爹。公爹卻表示:保證施工是我的責任,房梁是國家的財產(chǎn),我不能據(jù)為己有。當時,家家戶戶都知道房梁是貴重之物,1980年家里蓋房子時,也沒有動用那兩架房梁。據(jù)知情人說,那兩架房梁在橋頭放置了十幾年也沒有據(jù)為己用。</p><p class="ql-block"> 誠信和說到做到是公爹一生的人格準則。他承諾的事情從沒食言,無論是對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還是對工作中每一個同事,對村里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對家庭生活困難的村民都是有難同當,舍己助人。年齡大了以后,有些事情他已經(jīng)力不從心了,還交代兒子們繼續(xù)完成他的承諾,這種品格貫穿了他的一生,也因此贏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和好評,同時也在家庭家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直到公爹離開我們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地了解到,公爹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人。他身為一個普通的村黨支部書記,無論是在位時還是不在位時,他始終如一地要求自己正直做人,坦蕩做事。他一生的操勞九十多歲無疾而終,這足足證明了他一生做了滿滿的善意之事。</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公爹離開我們的第35天,愿公爹一路走好,和婆婆一起在天堂共享福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