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分時節(jié),草芽碧,柳絲長,花半開,大地回春,萬物復蘇。連日來急于想去戶外踏踏青,賞賞花,但又怕此時離桃紅柳綠還相差有時,難賞最佳春景,卻可能會遇巨大的探花人流和商家的刀斧相加。于是,趁連日天晴,避開周末,就近來到了相距40余公里的楓涇古鎮(zhèn)走走。</p><p class="ql-block"> 楓涇古鎮(zhèn)位于上海金山區(qū),是個低調(diào)但卻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成村于南梁,成市于宋,建鎮(zhèn)于元,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吳越交界處,被稱為“吳越名鎮(zhèn)”,並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國家AAAA級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水網(wǎng)密布,河道縱橫,古橋梁眾多,素有“三步兩橋,一望十條巷”之稱。又因建鎮(zhèn)歷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面積巨大,具有獨特的江南水鄉(xiāng)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值得靜下心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游船碼頭,三三兩兩的紅蓬搖櫓船分散地停泊于碼頭邊湖水中,在綠色的水面上留下片片紅色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 楓涇自建市,便南北分治。北鎮(zhèn)屬吳,南鎮(zhèn)屬越。再后來北鎮(zhèn)屬江蘇,南鎮(zhèn)屬浙江。界河為分界線,又以界河橋連接。界碑記寫有“站在界牌橋上,一步跨吳越,別有一番滋味?!?lt;/p> <p class="ql-block"> 位于楓涇鎮(zhèn)古巷中的狀元樓—蔡以臺讀書樓,始建于200多年前,是清乾隆二十二年狀元蔡以臺的故居,蔡以臺在此勤奮讀書,終金榜題名。</p> <p class="ql-block"> 楓涇古鎮(zhèn)歷史上曾出過三位狀元,唐、宋、清各一,其中又以蔡以臺史料最齊全。蔡以臺28歲中狀元前家境清貧,曾一度窮得要“質(zhì)妻救母”,頗具傳奇和勵志色彩。</p> <p class="ql-block"> 狀元卷,蔡以臺乾隆時期殿試書卷卷軸,此為復制件,原件現(xiàn)藏于法蘭西漢學研究院。居記載,蔡以臺原薦為第二名,乾隆皇帝看過試卷后,愛其書跡漂亮,將其欽定為第一名狀元。</p> <p class="ql-block"> “金榜題名”匾額,據(jù)傳系乾隆皇帝親筆題寫,榜和題之間上方豎刻“奉旨”兩字,“金榜題名”四字金字雄厚蒼勁,匾額四周的雕刻精美絕倫。此匾額有很長時間不知下落,近年才獲知由上海交通大學所收藏,現(xiàn)終于回到了故里。</p><p class="ql-block"> 望著那大氣的“金榜題名”四個字,私下尋思,當個皇帝除了要具有“黃色血統(tǒng)”,還真要有點真才實學?。?lt;/p> <p class="ql-block"> 如今,狀元樓原本用于會客的堂屋,被用作介紹蔡以臺生平簡介的展廳,其他部分建筑及院落改造成了一尺花園的經(jīng)營場所。這里裝修溫馨典雅,綠植蔥蔥,西餐食品精美,咖啡飄香,是楓涇古鎮(zhèn)一處頗具特色的休閑餐飲之地。</p> <p class="ql-block"> 楓涇古鎮(zhèn),映入眼簾的便是那錯落有致的古建筑群。這些建筑大都保留了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白墻黛瓦、馬頭墻、青石板路,每一處都透露出江南水鄉(xiāng)的古樸和雅致。避開熱鬧的商業(yè)街區(qū),越過小橋沿河邊的小路走走,感覺中仿佛走進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朵云書院-楓涇店所在建筑是一處始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王槐庭老宅,為三進合院式布局,由一進一層門廳、二進三進二層樓房和中間附屬院落組成。如今,百年老宅重塑成為了一座集書房、展廳、咖啡廳、文創(chuàng)銷售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書院,成為了楓涇古鎮(zhèn)又一熱門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 正午的陽光穿過狹窄的小街兩旁的屋檐,照射在店鋪的手工藝小商品上,有些商品還是蠻鄉(xiāng)土,蠻具親切感的。</p> <p class="ql-block"> 古鎮(zhèn)舊書店,十幾個平方米的房子里堆滿了一疊疊的舊書籍,有線裝古籍、文獻、老舊期刊等等,更有些已是絕版孤本了。</p> <p class="ql-block"> 楓涇丁蹄起源于清咸豐二年(1852年),楓涇丁蹄非遺文化展示館,陳列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實物,讓人更深入了解這一美食背后深厚的故事。此外,還可以親自參與制作一份美味的丁蹄,讓舌尖感受到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泰平橋,楓涇古鎮(zhèn)東端一座歷史悠久且極具文化價值的古橋,始建于明代后期,橫跨市河,是古鎮(zhèn)內(nèi)最高最寬的單孔拱橋。橋側(cè)刻有對聯(lián)“泰然連南接北有容乃大,平和送汐迎潮無欲則剛”。站著橋上,古鎮(zhèn)風貌一覽無遺,橋下,寬闊的市河日夜東流,輾轉(zhuǎn)流入黃浦江,最終融入大海。</p> <p class="ql-block"> 伴水而居幾多風雨,世世代代百千年,多少民間的故事與傳說,雖大都平凡瑣碎但卻真實,那經(jīng)年流淌的河水或可見證。其實,我們的祖先可能不少就生于斯,長于斯,江南水鄉(xiāng)對我們來說,那才是真正的故土?。?lt;/p><p class="ql-block"> 此短片均系復古CCD相機拍攝,機型為CanonPowerShotG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