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賣 花 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憶知青歲月(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 者 : 畢 亞 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冬季的一天,我和聶喜梅去找隊長請假回城探親。雖然是冬季農(nóng)閑季節(jié),但是上邊規(guī)定也不允許在家貓冬,而要大干苦干,開展轟轟烈烈的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大搞農(nóng)田水利基本建設(shè)活動,所以每天還是要出工的。盡管這樣,比起春種、夏鋤、秋收這三個可怕的季節(jié),冬天還是比較清閑的,不像那三個季節(jié),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全員參戰(zhàn),每天恨不得連軸轉(zhuǎn),累得人仰馬翻。所以我和聶喜梅如愿以償,很快請到了三天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和聶喜梅就輕輕松松的上路了,還沒走到村口,就聽到后面有人喊我倆的名字,回頭一看是村里的安大娘。她手里提著一個已經(jīng)看不出什么顏色的布袋子,里面裝了半袋東西朝我們走來,我倆回頭迎了上去,大娘問:“聽說你們要回城是嗎?”我們回答是。大娘說:“孩兒,求你們點(diǎn)兒事!行不行?大娘家里連買咸鹽的錢都沒有了,我這袋里有點(diǎn)兒花生,你們倆幫我拿到城里賣了吧?”我倆一聽,立時有點(diǎn)蒙圈,因為從來沒賣過東西,也不知道怎么賣?看著我倆在那兒愣神,大娘說:“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們于是試探的問大娘:“你要賣多少錢一斤呢?”大娘說:“我也不知道賣多少錢?你們看著賣吧,大娘信得過你們!”望著大娘愁苦的眼神,我們再也不忍心拒絕了。于是答應(yīng)了大娘,扛起口袋繼續(xù)往家走。我倆替換著背著那半袋花生走了30里的路,比平時多用了一點(diǎn)時間,到城里的時候已經(jīng)中午了,一路上我倆都在商量著怎么賣,幸好聶喜梅說他們家有倉房里有一桿秤,可以把秤拿出來用。</span></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聶喜梅 后排左一畢亞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兩家當(dāng)時都住在煙袋胡同,靠東邊我家住在大道邊第一個大院,聶喜梅家好像是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大院。我們把花生背到煙袋胡同以后沒有回家,聶喜梅沒跟家里人打招呼,就直接把秤拿了出來了。于是我倆背著花生,往煙袋胡同中間走。因為不敢在道邊兒賣,第一,怕碰見熟人,不好意思;第二,怕被抓。那時候雖然沒有城管,但也是不能隨便賣東西的,聽說工商管理部門,還有民兵指揮部,看見賣東西的就要抓。而且當(dāng)時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賣,尤其像花生,好像是什么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商品,更是不能自由買賣。如果賣這個被人抓住了,輕則是把東西沒收。重則還得被人帶到有關(guān)部門,大約是民兵指揮部接受懲罰。在當(dāng)時,民兵指揮部是一個挺權(quán)威的部門,給你扣上一個投機(jī)倒把的帽子,就太可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不敢冒這個險,就選在煙袋胡同中間,認(rèn)為那一帶人比較少,也沒有官方人員來巡查,還算比較安全。我們倆都不會大聲的吆喝叫賣,就把花生口袋往地下一放,打開口袋嘴花生就露了出來。再把秤放在旁邊,這樣呢,過路的人就知道這是賣花生的,我們的買賣就開始了?,F(xiàn)在回想起來,當(dāng)時我們倆的神態(tài)一定是非??尚Γ部梢?。我們都不敢抬頭,不敢跟什么人眼光對視,就帶著口罩低著個頭,左顧右盼,好像在防備什么?真有點(diǎn)像老電影里的反派人物,膽虛虛的。如果革命警惕性稍微高一點(diǎn),人家看見我們就會斷定這花生不是好道兒來的,可那天很幸運(yùn),沒有遇到這種革命群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也許那時候物質(zhì)實在是太匱乏了,花生又是個稀罕物,所以很快就有人打聽或來買,我們這個交易都是在靜悄悄地進(jìn)行,買的人也沒有大聲說話,我們賣的更不敢提高聲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事先研究了價格,因為都不知道這花生應(yīng)該賣多少錢一斤?只好參考糧站的價格。當(dāng)時糧站偶爾會在春節(jié)的時候,供應(yīng)城鎮(zhèn)居民每人半斤或者一斤花生,價格好像是三毛多錢,我們就準(zhǔn)備翻一番多點(diǎn)兒,賣八毛錢一斤。我倆計劃如果賣貴了,沒有人買,就往下降一降。賣便宜了,買的人多了就再漲點(diǎn)價?,F(xiàn)在回想,還是賣得太便宜了點(diǎn)兒,因為買的人絡(luò)繹不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聶喜梅還懂點(diǎn)怎么稱秤兒,我是完全不懂的,于是我就只管收錢。就這樣,這個買賣有條不紊的進(jìn)行著??促u得挺好,就想漲漲價兒,可一直沒找著機(jī)會,因為買的人總是不斷,你總不能前一個賣八毛錢一斤,后一個你就漲到九毛,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按照八毛錢一斤賣,一個多小時的工夫,就把花生賣完了。我倆的任務(wù)也就完成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生賣完了以后,我倆數(shù)了數(shù)錢,這些花生一共賣了14塊8角錢,也不知道賠了還是賺了?心里一點(diǎn)兒底都沒有,但總算任務(wù)完成了。完成了任務(wù)之后,我們倆又復(fù)盤了一下,覺得還是有一些遺憾,首先我覺得應(yīng)該先做一下市場調(diào)查,萬一市場價格一塊錢或者九毛錢一斤,我們是不是就給賣賠了?賠了就對不起安大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還有一件事,我倆非常糾結(jié),一直到今天心里也有個疙瘩,過不去。在那些買花生的人當(dāng)中,有鳳城一中的魏奎元老師,他來買花生,我們一眼就認(rèn)出他來,但是完全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樣對待老師?我倆都戴著大口罩,魏老師沒教過我們,我們也不知道他認(rèn)不認(rèn)識我們,或者認(rèn)沒認(rèn)出來我們?自始至終我倆都低著頭,沒敢跟老師目光對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魏老師一共買了二斤或者三斤花生,他離開了以后,我們心里都特別不好受,覺得老師如果要認(rèn)出我倆來,心里會覺得很涼,他能不能以為這兩個學(xué)生太不懂事,老師來買點(diǎn)花生還收錢?這不妥妥兒的兩個“白眼狼”嗎?可是也沒有辦法,因為我倆是受人之托,總不能把安大娘的花生白送人?何況跟安大娘比起來,魏老師畢竟每個月有五、六十塊錢的收入。一直到現(xiàn)在,這個事兒還在我的心里,以后也沒有機(jī)會跟魏老師解釋這件事情了,但愿魏老師能夠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兩天以后,我倆回到了青年點(diǎn),把十四塊八角錢如數(shù)交給了安大娘,大娘眉開眼笑地說:“呀!真沒少賣,我原來以為能賣個十塊八塊錢就行。孩兒,謝謝你們,謝謝了!”大娘很高興,我倆也高興了。總算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們這人生頭一樁買賣,算圓滿成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畢 亞 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在校時的初三一女生</p> <p class="ql-block">畢業(yè)50年在校園合影</p> <p class="ql-block">回望知青歲月</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年天安門前合影的四個小姑娘</p> <p class="ql-block">當(dāng)知青時的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