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16日,正好有事去了蘇州,順便游覽了蘇州石湖等地。</p><p class="ql-block">在蘇州園區(qū)站下車,乘地鐵入住萬怡酒店,距離金雞湖不遠。回滬時是在蘇州站上車。</p><p class="ql-block">下圖是兩個車站、萬怡酒店,石湖景區(qū)的位置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下圖中這個云遮霧障的建筑是“東方之門”,在金雞湖旁邊。</p> <p class="ql-block">酒店房間在22樓。</p> <p class="ql-block">去蘇州“東方之門”前面的蘇州中心廣場吃晚餐</p> <p class="ql-block">小外孫模仿后面那個玩偶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在“大洗桑拿魚”蘇州中心店吃晚餐</p> <p class="ql-block">這個商場里有個馬術中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們老兩口去蘇州石湖。蘇州石湖是第一次去,很不錯。</p><p class="ql-block">石湖的西面是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和上方山森林動物世界。</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石湖景區(qū)地圖</p> <p class="ql-block">石湖景區(qū)介紹(文字導出如下):</p><p class="ql-block">【石湖景區(qū)簡介】</p><p class="ql-block">石湖景區(qū)位于蘇州古城西南約4公里,具有江南地區(qū)少有的“一面青山,三面環(huán)水”的秀麗景觀,被稱為吳中勝境。石湖景區(qū)是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qū)13景區(qū)之一,是集春秋吳越遺跡與江南田園山水風光為一體的山水型景區(qū)。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23.35平方公里,保護區(qū)面積12.37平方公里。整個景區(qū)劃分為上方山、石湖、濱湖、上金灣、錢家塢、吳山、七子山等七個景群。石湖核心游覽區(qū)域石湖景群和上方山景群,由石湖水系、橫山山系及湖山之間的山塢、濱湖地帶組成。地形、地貌景觀及文化遺址完整,至今仍保留著吳城、越城、郊臺、蠡島等吳越古跡遺址。石湖水面面積約為3.6平方公里,原為太湖一內(nèi)灣,因越人進兵,鑿山腳之石以通蘇州而得名。清高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而六臨石湖,贊日:“佳麗江山到處同,惟有石湖乃稱最?!彼未[居石湖的范成大也認為:“凡游吳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則與未始游者無異”</p><p class="ql-block">乾隆曾多次游玩石湖,并大加贊賞。</p><p class="ql-block">關于乾隆與石湖的一些記載,見下面deepseek的搜索結果:</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n.cn/share/r1/2e9c3d7d2e5a4622a86fbd7223c4f234" target="_blank">https://www.n.cn/share/r1/2e9c3d7d2e5a4622a86fbd7223c4f234</a></p> <p class="ql-block">石湖居士范成大介紹:</p><p class="ql-block">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號石湖居士,是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以下是關于范成大的詳細介紹: </p><p class="ql-block"> 生平與仕途 :</p><p class="ql-block">早年生活:范成大出生于昆山,幼年聰慧,十四歲時開始創(chuàng)作詩文。他的父親范雩是宣和六年進士。</p><p class="ql-block">仕途: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乾道七年(1171年)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調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參知政事,晚年退居故鄉(xiāng)石湖。</p><p class="ql-block"> 文學成就</p><p class="ql-block"> 詩歌創(chuàng)作:范成大的詩歌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通過對農(nóng)村四季景色的描繪,反映了當時農(nóng)村的生活狀況。</p><p class="ql-block">其他著作:除了詩歌,范成大還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傳世。</p><p class="ql-block"> 石湖居士與石湖 </p><p class="ql-block"> 隱居生活: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自號“石湖居士”,在石湖建造了多處居所和園林,如天鏡閣、北山堂、千巖觀等,作為自己居住、休閑、會友之地。</p><p class="ql-block">石湖的影響:石湖因范成大的詩歌和居所而聞名,成為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范成大的詩歌和石湖的建筑群展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和寧靜。</p><p class="ql-block"> 范成大的詩歌和文學作品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影響,對后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被譽為“家劍南而戶石湖”。</p> <p class="ql-block">石湖景區(qū)北入口</p> <p class="ql-block">漁莊</p> <p class="ql-block">漁莊介紹(文字導出)</p><p class="ql-block">漁莊,又名覺庵,余莊。是食居蘇州的前清舉人、著名書法家余覺于民國23年(1934)所建。李根源認為此處是宋范成大天鏡閣故址,余覺遂傾囊建造房屋十余楹,石岸八九丈,長廊六七條,方亭三四座,西南場圖各一片,栽藥種蔬,蒔花植竹,題之日:“覺庵”。1986年10月修緒后正式開放,1991年被列馮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有石湖別墅故址上修建的衣圃堂、錦繡坡等。</p><p class="ql-block">主廳福壽堂原懸余覺自題“敕福壽堂”,因余覺、沈云芝夫婦于光緒三十年(1904)慈禧七十壽辰時進獻“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圖”刺繡作品,得慈禧贊賞,親題“?!?、“壽”二宇賜其夫婦,兩人遂改名余福、沈壽。原“福壽堂”匾已毀,修復開放時由其婿吳華樵再書“福壽堂”匾懸于明間,其上又有一匾,上款“飲賜四品商勛,浙江舉人余兆熊興辦實業(yè),以志嘉獎”,中書大字“懿旨嘉獎”。</p><p class="ql-block">廊壁嵌書條石三方,上刻余覺書《天冠山詩》五絕十一首,字皆行草,是今日余覺僅存之書法脾刻,彌足珍貴。院中有石榴一棵,桂花兩株,均為百年古木。</p><p class="ql-block">石圃堂前水池遍植荷花,堂東西兩側遍植果梅、花梅,為新春賞梅之勝景。堂北有土岡,綴以湖石,種草木本花卉。</p><p class="ql-block">錦繡坡以草坪、花術為主要景觀,疏朗開闊,西、南兩面皆臨湖,在此可遠眺上方山景、楞伽塔影。</p> <p class="ql-block">下圖是無人機拍攝的天鏡閣:</p><p class="ql-block">蘇州石湖天鏡閣是石湖景區(qū)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原為南宋詩人范成大石湖別墅的一部分,清乾隆年間重建并更名。以下是相關信息的介紹: </p><p class="ql-block">天鏡閣的歷史沿革 </p><p class="ql-block">- 明朝萬歷年間:天鏡閣最初建立,作為范成大石湖別墅的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年間:重建并更名天鏡閣,乾隆皇帝曾六次登臨。 </p><p class="ql-block">- 1993年:按古圖重建,恢復了其歷史風貌。 </p><p class="ql-block"> 天鏡閣的建筑特色 </p><p class="ql-block">- 外形仿天壇祈年殿,以五孔花崗石臺基為特色。 </p><p class="ql-block">- 整體布局如“口”字,南高北低,宛如一葉方舟漂浮于湖面。 </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義</p><p class="ql-block"> - 天鏡閣不僅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燕子塢的原型,也是《武林外史》快活城取景地。 </p><p class="ql-block">- 它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蘇州歷史與自然交融的絕佳代表。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鏡閣俯拍</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無人機在石湖的航拍視頻</p> <p class="ql-block">無人機拍的對面上方山上的楞伽塔,下面是其介紹:</p><p class="ql-block">楞伽塔院位于上方山巔,楞伽塔又名上方塔。楞伽塔建于隋大業(yè)四年(公元608年),銀青光祿大夫、吳郡太守李顯因“樹因之,無過起塔。崇福之重,詎甚建幢”,故在楞伽山頂建塔七級:“以九舍利置其中,玉瓶外重,石槨周護。留諸弗朽,遇劫火而不燒,守諸不移,漂劫水而不易”。在建塔之時,山下已有楞伽寺,即今天的治平寺,當時名楞伽寺。因塔與塔院建于山巔,稱之“上方寺”,以后山以寺名“上方山”。隋代始建之塔當為木構。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寺和塔毀于武宗皇帝李炎的滅佛運動。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離開石湖,回酒店后,先在酒店吃了下午茶,后又在酒店泳池游泳了一會兒(水有些涼,酒店泳池好像水都比較涼)。我們老兩口就在酒店吃晚餐。</p><p class="ql-block">晚餐后,跟女兒他們在蘇州中心商場逛逛,就回酒店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周日,吃完早餐后,跟著女婿和小外孫一起來到金雞湖旁的中央公園附近。</p> <p class="ql-block">女婿帶著小外孫在金雞湖旁的中央公園等地踢球,我飛了無人機航拍,下面是視頻。</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取了行李后乘地鐵到蘇州站,乘高鐵回滬了。</p><p class="ql-block">蘇州周末游紀實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