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明君</p><p class="ql-block">美術(shù)/明君 編輯/曰丹</p> <p class="ql-block">中國俗話說的好:矮人嗓子高,自古貴人聲音低。說話要講究方式,說話也代表著一個人的素質(zhì)高低。</p><p class="ql-block">說話也是一門藝術(shù)。會說話的人說出來的話委婉動聽,不會說話的人說出來的話讓人生氣。</p><p class="ql-block">我家老三,習慣嗓門非常大,她總說只要吼一嗓子,方圓三里都要抖一抖,因為她的大嗓門,自豪不已。</p><p class="ql-block">有次我們街份因為爭地的事情有點小摩擦,她呀,說讓他來解決,看他不把對方的氣焰先給壓下去。</p> <p class="ql-block">我那時候還小,以為他出馬肯定能把事情辦好。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非但沒有解決問題,還差點打起來。</p><p class="ql-block">最后請了街房鄰居,一個讀書的老先生出馬,兩家的代表在我家聚頭,我以為非得打起來不可,沒想到會開了不到兩個小時,就不聲不響地解決了矛盾。</p><p class="ql-block">在我的印象中,這個老先生說話總是溫溫吞吞的,沒有一點我家老三那種大嗓門的豪氣。</p> <p class="ql-block">他帶頭開個會,竟然把老三都解決不了的事情給解決了,實在是震撼到我了。</p><p class="ql-block">我們總以為嗓門大就能引起別人的注意,但其實靠嗓門引人注意,大多是沒什么本事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一聲不響,也能使方圓三里抖一抖。</p><p class="ql-block">張飛的聲音能嚇退兵馬,可他還是做了悶聲不響的劉備的小弟。套用一句流行的話,如果嗓音能解決問題,驢都能統(tǒng)治這個世界了。</p> <p class="ql-block">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到外地去辦事,領(lǐng)導帶我去見兩個辦事的,約在一家粵菜館。</p><p class="ql-block">我看他們中間有個人很有派頭,穿的西裝革履的,說話聲音也中氣十足,另外一個則悶聲不語的,說話半溫不火的。</p><p class="ql-block">我當時剛出社會,還不知道怎么看人,就以為這個中氣十足的是領(lǐng)導,于是一個勁地和這個人套近乎,一直給他敬酒討好他。</p><p class="ql-block">對那個說話溫文爾雅的人,沒放太多心思。</p> <p class="ql-block">酒過三巡之后,本以為事情能敲定,我拍著我一直討好的那個人的背說:兄弟,如果合適,我們就把訂單給簽了。那個人也是醉醺醺地說:我做不了主啊,得問我們劉總,然后指著和他一起來的那個人。</p><p class="ql-block">我酒一下就醒了,原來我一直討好錯了人了,那個中氣十足的是個兵,相反溫文爾雅的這個卻是個領(lǐng)導。</p> <p class="ql-block">好在帶我的領(lǐng)導也在,他和劉總一起慢慢的品茶,我們還在勸酒的當口,他們已經(jīng)把合約定下來了。</p><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上,領(lǐng)導和我說:不要看大聲咋呼的人就以為是領(lǐng)導,真正有實力的人是從不顯山露水的。</p><p class="ql-block">我通過幾次解觸,我也充分長點見世了。說真的正好相反倒是,那些蝦兵蟹將,最喜歡耀武揚威。</p> <p class="ql-block">三、那些真正有格局有實力的人,因為他們這種人所談?wù)摰膬?nèi)容,他們非常緊甚的。</p><p class="ql-block">經(jīng)常牽涉重要的機密,名人的隱私,大金額的金錢數(shù)據(jù),所以,壓低聲音成為他們溝通交流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另外,那些成功的,有修養(yǎng)的,有社會地位的人,通常都是敏銳聰明之人,相互直接交流,不費勁,更用不著大力氣嚷,所以音量也就自然而然低下來了。</p> <p class="ql-block">保羅福賽爾在《格調(diào)》一書中描述了白領(lǐng)和普通工人的區(qū)別,白領(lǐng)輕聲細語講話,普通工人則大聲叫喊。</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有的高檔小區(qū),人家就非常講究,你很少能看到大喊大叫的不文明現(xiàn)象,但是在普通的民房公寓,則每天都能聽到有人家在大聲說話和歇斯底里般的爭吵。</p><p class="ql-block">因此,音量的高低不僅僅是一種禮儀的表現(xiàn),更能夠反映出自己的階層和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