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羊?qū)m位于成都西郊,現(xiàn)大門即為原山門。原名青羊肆,始建于周朝。建筑整齊,其主體建筑,共分六重,都構(gòu)建在一條中軸線上,主要建筑有山門、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臺、降生臺和說法臺等。</p> <p class="ql-block">青羊?qū)m第二大殿混元殿,重建于光緒年間,26根石柱和2根木柱上有精美鏤空雕刻,圖案有鹿、鳳凰望月、雙獅戲球等,生動靈活。混元殿是青羊?qū)m的第二重大殿,內(nèi)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p> <p class="ql-block">八角亭是青羊?qū)m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筑,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是突出地體現(xiàn)了道教教義的一座標(biāo)志性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亭高約20米、寬約17米,占地面積近300平方米,它布局緊湊,精巧大方,整體建筑共三層,建于重臺之上,亭座石臺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云花鏤窗,南向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的浮雕,造型古樸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結(jié)構(gòu),相互斗榫銜接,無一楔一栓。</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青羊?qū)m的主殿,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三清殿基長四十米,為正方形,總面積1600平方米。外檐柱上雕刻著六合童兒、雙獅戲球等藝術(shù)木雕,有一副貼金對聯(lián):“福地臥青牛石室煙霞萬古,洞天翔白鶴蓬壺歲月千秋”。殿前左陳一鐘,名曰“幽冥鐘”,是明朝時鑄造,重約三千多公斤。右配一應(yīng)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慶大典便擊鼓鳴鐘。</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前有兩只銅鑄青羊,它們是青羊?qū)m的鎮(zhèn)館之寶,左側(cè)為單角青羊,右側(cè)為雙角青羊。單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頭、雞眼、狗肚、豬臀。單角青羊?yàn)橛赫?,清朝大學(xué)士張鵬翮捐贈。雙角青羊是成都信徒張柯氏延于道光九年捐贈。底座銘刻記其事,銘文云:“京師市上得銅羊,移往成都古道場。出關(guān)尹喜似相識。尋到華陽樂未央?!甭淇顬椤靶抨栕宇}”,信陽子乃張鵬翮之號</p> <p class="ql-block">在青羊?qū)m有一對麒麟,作為傳統(tǒng)祥瑞神獸,有著豐富含義。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jià)值。</p> <p class="ql-block">華表在傳統(tǒng)建筑中常作為一種標(biāo)志性建筑存在,在青羊?qū)m這樣的道教場所,它不僅增添了道觀的莊嚴(yán)感與神圣氛圍,還可能蘊(yùn)含著道教對于天地秩序、陰陽平衡等理念的表達(dá)。</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內(nèi)供奉著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始建于初唐,重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總面積約為一千六百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二仙殿建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 年,占地面積約為三百平方米,為雙重檐建筑。2006年維修后,殿中供奉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瑤華洞天帝主圓通早覺天尊(八仙之一韓湘子)。</p> <p class="ql-block">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黃巢起義,唐僖宗避難于蜀中,曾將此作為行宮。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 ,詔改為青羊?qū)m。唐王殿,又名紫金臺,建干清康熙年(1662-1722)。殿內(nèi)供奉唐高祖李洲夫婦和唐大宗李世民。</p> <p class="ql-block">青羊?qū)m內(nèi)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輯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p> <p class="ql-block">青年宮內(nèi)的壁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