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集)<div><br></div><div>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縣古城,古稱新安郡, 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div>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 宋至明清時期,徽州古城多次擴建和修繕。民國時期徽州古城景觀受到破壞,新中國成立后,出臺了多項措施保護古城,并對古城進行了修建。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 徽州古城是古代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fā)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fā)源地。 1986年,徽州古城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國家AAAAA級景區(qū)古徽州文化旅游區(qū)的組成部分。 徽州名稱的由來,一說因績溪有徽嶺、徽溪,一說“徽”為美義。其實“徽”字本意為“繩索”、“捆綁”,以其命名,表達了宋王朝在經過“動蕩”之后,企望對這片土地加強約束和統(tǒng)治。從此,直到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的790年間,作為州府名,徽州這一名稱一直沒有變更。 徽州古城的美食同樣令人難以忘懷。毛豆腐是徽州的特色小吃,經過特殊的發(fā)酵工藝,豆腐表面長出一層白色的絨毛,煎至金黃后外酥里嫩,味道鮮美。臭鱖魚則是徽州名菜的代表,新鮮鱖魚腌制后烹飪,味道獨特,讓人難以忘懷。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散落著無數(sh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而位于歙縣的徽州古城,無疑是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座始建于秦朝的古城,歷經千年風雨洗禮,依舊保持著其獨特的魅力和韻味,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尋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古城內的建筑以徽派建筑為主,粉墻黛瓦、馬頭墻高聳,彰顯著徽派建筑的獨特魅力。 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踏入了歷史的長河。 徽州古城內景點眾多,每一處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請@是集牌坊、古民居、祠堂于一體的仿古旅游區(qū),被譽為“徽州文化大觀園”。 徽州古城不僅是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 徽州古城是一座活著的文化寶庫,它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讓后人得以領略到古代徽州的繁華與興盛。 雄村的桃花壩,一個曾經收費的景區(qū),如今已向公眾免費開放。每當三月,這里桃花盛開,游人如織,是春日踏青的好去處。 從桃花壩到村口的步道修得非常好,既是一條賞花的小徑,也是一條江景步道。 雄村,一個遠離塵囂的古村落,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迷人的自然風光,成為現(xiàn)代人理想的休閑度假和康養(yǎng)身心之地。 雄村原名洪村,元朝末年,曹姓人家遷入,因《曹全碑》中的“枝分葉布,所在為雄”而改名。 一堤桃花,十里紅云。雄村的桃花壩,五彩桃花競相綻放,爭奇斗艷。 姹紫嫣紅的桃花和古樸典雅的民居、清澈澄碧的江水交融成畫,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正是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畫卷。 春意盎然、美麗多彩的景色吸引了眾多游客徜徉其間,感受春天的氣息。 在雄村桃花壩,嬌艷粉嫩、五顏六色的桃花相互交織,綴滿枝頭,開遍長堤。 桃花壩面對江水,背靠竹山書院及大中丞功名牌坊,桃花盛開時節(jié),各色的桃花沿江綿延,形成“十里紅霞”的盛景。 桃花壩上的桃花可以用一個“奇”字來概括:它們爭相在一棵樹上開出多種顏色的花朵,或干脆一朵花上開出幾種顏色各異的花瓣來。 繽紛艷麗的景色掩映在青山碧水和徽派民居間,漫步其中,不知不覺已經入畫,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沿途你可以看到曹文植的雕像、游廊亭子和竹山書院。 往村里走,你還會看到氣派的曹氏宗祠,門前立有一座四世一品的牌坊,彰顯了宰相故里、曹氏一門的顯赫氣魄。 雄村桃花壩的春日美景,等你來探索! 雄村桃花壩,臨江靠山,春天里桃花盛開,如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場景。粉紅的桃花在江邊綻放,美得讓人心醉。 這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青山環(huán)繞,竹林茂密,新安江水碧綠流淌,被譽為“新安第一島,徽州最雄村”。 雄村的古跡眾多,如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竹山書院和桃花壩等,每一處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您可以漫步在竹山書院,感受那份獨特的魅力和智慧。 <div>在竹山書院內,有一座雙層八角形亭閣——文昌閣。每層每角都懸有銅鈴,閣頂用純錫鑄造成寶葫蘆形,寓意文曲星高照,曹氏家族以才入仕、先學后臣。</div><br> 在這里,您可以掛上一條寄托美好愿望的絲帶,手持御守,心懷虔誠,在宋代大儒朱熹的塑像前許下心愿。 書院與園林融為一體,曲徑通幽,保存完好,體現(xiàn)了徽商重視文化的傳統(tǒng)。 竹山書院內石板上刻有“山中天”三字,據說是顏真卿所書。 新安江畔的桃花壩,桃花隨風搖曳,古民居錯落有致,隨手一拍都是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 春天時節(jié),桃花壩的桃花盛開,如詩如畫,站在壩上遠眺湖光山色,近賞桃花爛漫,讓人沉醉于這份寧靜與美好。 看芳菲桃花,品書院文化,游宰相故里,雄村這顆小眾遺珠定能重新熠熠生輝! 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是地方綜合性的博物館,其前身歙縣博物館于1958年2月籌建,1961年并入縣文化館,1978年4月恢復建制?;罩輾v史博物館于2021年9月12日正式開館 展館坐落于徽州古城核心區(qū)域,占地15畝。建筑布局有藏品庫區(qū)、陳列展區(qū)、技術管理區(qū)、文物研究區(qū)和觀眾服務設施等,總建筑面積為11493平方米,其中陳列展廳面積4200平方米。 整個展陳分為"天下徽州、遙憶徽州、尋根徽州、秋興徽州、夢里徽州"五大板塊,以徽州歷史為主線, 依托館藏三萬多件文物珍品,立足歙縣是徽文化發(fā)祥地的特色資源優(yōu)勢,結合館藏文物特點,將文物展示與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廉潔文化示范基地、研學基地結合。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徽商又稱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幫”,徽商重視文化教育,經商崇尚信義,以義為利,有“儒商”之稱。 明清時期,盡管徽州是一個很小的地區(qū),但是它卻具有非常強大的文化輻射能力。 徽商以其雄厚的財力,促進了新安畫派、新安醫(yī)學、新安理學、徽州戲曲、徽州版畫、徽州刻書等一大批徽州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 可以說徽州的燦爛文化和徽商是密切相關的。 在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展覽區(qū),有徽州文書、徽州方志、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徽州牌坊、徽州建筑等知識介紹和展品展示;很多游客正在駐足仔細觀看徽州木雕、徽州字畫、徽州古村落、徽州戲曲、徽班進京等人文歷史知識。 徽州歷史博物館,以徽文化為主題,每個展廳都如同歷史畫卷般展開,讓你深入體驗徽州文化的燦爛與輝煌。 這里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歷史的見證,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歷史之上,值得你細細品味。 徽州歷史博物館,仿佛穿越時空,館內“遙憶徽州”四個大字,讓人回到了那個徽商鼎盛的年代。 博物館以地緣演變、朝代更迭以及考古發(fā)現(xiàn)為線索,生動講述了從先秦至今徽州的形成與發(fā)展。 精美的徽州三雕工藝品,無疑是徽州文化的瑰寶,展現(xiàn)了當時的經濟繁榮和文化底蘊。 而最后一個展廳的徽墨和歙硯,更是體現(xiàn)了徽州人對文化的重視和追求。 這里不僅展現(xiàn)了徽州的經濟領先地位,還反映了當時崇文重教的社會風氣。 在徽州的第四天,與攝影好友在歙縣巧遇,第二天去漁梁壩航拍。留下合影一張。 當春風輕拂過古老的徽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盎然,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這是一片被時間溫柔以待的土地,春日的徽州,更是一個無需門票便能邂逅無盡詩意與畫意的大花園。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徽州,這個無需門票的大花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它獨有的方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講述著春天的故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等待著每一個熱愛生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往美好的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來此尋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份屬于自己的詩意與遠方。</div> <div><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3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暖冬攝于徽州</div></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部分資料來自與網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