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離開漢特島(Hunt island),兩小時后我們來到Portal point(門戶點)。這個窄小的登陸點位于南極半島的Graham Land西海岸的Reclus Peninsula東北部。</p><p class="ql-block">?踏上此地標志著我們正式踏上南極大陸本洲的土地,盡管在逗號一捌的遠端, 還離南極圈(66度34分)有一定距離(這里是南緯64度30分),那也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3. Portal point (門戶點)</p> <p class="ql-block">1898年比利時南極探險隊來到此地將其命名為“ cape reclus”遁世之角。1956年 Falkland Islands Dependencies Survey(FIDS)在這里修建了一間屋子,成為去南極大陸和南極點的一個供給點?,F(xiàn)在只剩下幾個地基樁子,那間屋子原封不動搬到了佛克蘭島的博物館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Portal Point好像從半島向海中伸出的一枚白色圓形花朵,山丘不高,但都是白雪皚皚,探險隊員事先探好了安全路線,插上了小紅旗,郵輪停在海灣里,我們必須坐沖鋒舟登陸,然后沿著標有小紅旗的小徑行走,幾乎360度環(huán)繞了整個山丘,飽覽了海灣岸邊的美麗風光:有上千年泛著藍光的冰原,水上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的冰山。</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陌生的雪地里要格外小心,千萬不能擅自瞎走,因為對當?shù)氐孛餐耆吧┮簧w,處處都是一樣,都是白的,可處處都可能是陷井,稍不留神,一腳觸發(fā)雪崩,或掉進冰洞里,或者陷進雪堆里,一位游客就一腳踏進雪里,齊大腿的雪,陷在里面,經(jīng)大家?guī)兔Σ虐阉龔难┒阎欣鰜?,?jīng)此一險,她干脆放棄上山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還居住著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p><p class="ql-block">?企鵝看多了,好像成了老熟人,我一眼就能辨別它們是什么企鵝。</p> <p class="ql-block">滿眼的荒涼與孤寂,茫茫雪原又蘊含著無窮的魅力,在它面前人類顯得是多么的渺小與無助。想想當年的探險家們來到這里,不僅要忍受大自然的各種考驗,還得經(jīng)歷精神層面孤獨的煎熬,那是需要英雄般偉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扛得過去的。</p> <p class="ql-block"> 4 . Lemaire Channel (勒梅爾水道)</p><p class="ql-block">?勒梅爾水道介于Kyiv peninsula in the mainland‘s graham land and booth island之間,是南極主要的觀光地之一,長11公里,最窄處僅600米。</p><p class="ql-block">?早上4:30被鬧鐘鬧醒,因為此時郵輪正從這個水道駛過,喇叭里也傳來呼叫聲,希望大家去甲板上領略水道兩岸的美麗風光。</p> <p class="ql-block">從北往南水道入口處</p> <p class="ql-block">可惜今天是陰天,霧蒙蒙的,我們先是跑到最高9層甲板去看,站了一會兒,風實在太大,已是沖鋒衣,滑雪褲,帽子,手套全部穿戴起來,但還是覺得冷,看到第3層甲板這時對外開放,平常不讓游客去的,于是我們又跑到那里去,確實好些,有鋼板隔著,腿腳沒被風吹著暖和多了。</p> <p class="ql-block">水道兩旁是懸崖峭壁的黑色巖峰和白色冰川,山峰云霧繚繞,黑白相間,海面上水平如鏡,倒映著被白雪輕紗般半遮半掩的山崖,如仙境般迷人。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的浮冰,白色的,藍色的,藍白相間的,如仙女撒落人間的花瓣,晶瑩剔透,此景僅在南極擁有,令人心動不已!</p> <p class="ql-block">浮冰如花</p> <p class="ql-block">穿過水道后回望,從南往北的水道入口。</p> <p class="ql-block">穿過Lemaire Channel 原本要去Booth island的Port Charcot,可是航道被冰山所封,不能前往,于是臨時改在水道出口南端一海灣中就近坐沖鋒舟巡游。</p><p class="ql-block">?其實我們今天也已經(jīng)夠幸運的了,上一班南極行因冰山堵住了lemaire水道,一船人遺憾沒能經(jīng)過此水道,必須繞道而行,錯過了南極最美麗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這片海灣也是風光旖旎,冰山多姿多彩,還看到了南極獨特的豹海豹,食蟹海豹。</p> <p class="ql-block">隨時可能坍塌的冰架,我們都非常警覺,沖鋒舟不能靠得太近,萬一坍塌,要么被埋,要么被海嘯掀翻,危險重重。</p> <p class="ql-block">巖石上的金圖企鵝</p> <p class="ql-block">慵懶的食蟹海豹(crabeater seal)躺在浮冰上一動不動,我們圍著看了許久它也不曾睜眼瞧瞧我們。</p><p class="ql-block">?食蟹海豹雖名為“食蟹”,但它們是以吃磷蝦(krill)而非蟹為生的。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附近海域,它們的牙齒雖鋸齒狀,非常特殊,上下咬合后就成了網(wǎng)絡篩子,便于過濾磷蝦。</p><p class="ql-block">?全身呈灰色或棕色,嘴較長偏小,身材也修長,喜歡在浮冰上棲息,虎鯨是其天敵。</p><p class="ql-block">?聽講座時,曾看到一群虎鯨表演波浪技術,掀翻、擊碎浮冰來圍獵食蟹海豹的錄像,虎鯨十分聰明,團結協(xié)作精神也超高,果然不負海中第一殺手的威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最終還是抬頭看了一眼,大家可興奮了,照相機不停地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這是豹海豹(leopard seal),體型大而多肥肉,嘴巴也比食蟹豹的嘴要大。通身呈灰色,腹部顏色略淺,頸部為白色且有類似于豹紋的黑色斑點,故此被稱為豹海豹。</p><p class="ql-block">?以鱗蝦、烏賊及魚類為食,較大的則能吃企鵝。</p> <p class="ql-block">瞧瞧它滿嘴鋒利的牙齒,獵食企鵝時能把企鵝撕裂成小塊。常常是躲在深水里,等待企鵝下水,一旦咬住企鵝便左右擺動拍死企鵝再撕,我看過錄像,不忍目睹,有點殘忍。</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些冰山雕鑿成千姿百態(tài),這個像不像一簇蘑菇?</p> <p class="ql-block">像蜂巢不?</p> <p class="ql-block">我叫她“藍精靈”,有人呼她“神女峰”</p> <p class="ql-block">這只是冰山一角,水下面泛著藍光的才是主體,表面上看好像是獨立分開的,它們在水下卻是整體一塊,船千萬不能從中駛過,否則很容易觸礁。</p> <p class="ql-block">5。 Petermann Island (彼特曼島)</p><p class="ql-block">?在lemaire channel南端海灣坐沖鋒巡游一小時左右后,登船,往南繼續(xù)航行兩小時,我們來到彼特曼島。</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此行走得最南端的島嶼:南緯65° 10',離南極圈(66° 34')不遠了,但是由于行程時間限制,最終沒有越過南極圈。</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etermann島僅是一公里長的小島,高出海平面150米,島上全部是冰雪覆蓋,登陸岸邊有光滑圓潤的巖石露出。</p><p class="ql-block">?島上有許多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居住在一起,好幾條粉褐色企鵝高速公路橫亙在雪地上,非常明顯。它們不怕人,更怕賊鷗,一旦看見賊鷗就伸長脖子,對天狂叫起來,所有的寧靜被刺破,周遭變得嘈鬧起來。</p> <p class="ql-block">可愛的一對</p> <p class="ql-block">灰色小企鵝躲在媽媽的腹下酣睡。</p> <p class="ql-block">居然還有一艘帆船也來到這里,好像是載專業(yè)人士來此劃獨木舟的。</p> <p class="ql-block">盡管島不高,可爬上去真不容易,雪路走起來其實蠻費勁的,但是一旦站在山頂上,放眼四周,無邊無際的冰雪世界盡收眼底,感受世間少有的一份純凈和清涼。</p> <p class="ql-block">這島是法國著名探險家,醫(yī)生、科學家Jean- Baptiste Charcot1909年1月第二次南極考察時,在此過冬之地。島上留有石樁,上面刻有潮水痕跡和Charcot的探險船船名“ Porquois- Pais”縮寫“ PP”字母。</p> <p class="ql-block">遠處岸邊的那幢紅房子是阿根廷為來此探險過冬探險家們修建的避難所,里面應該備有所有應急物資,包括食品、取暖用品,但修好后還一直沒用過,希望永遠不會有人來此避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亂石壘筑堆上的木十字架是為了紀念三位年輕的英籍探險家而豎立的。他們年僅20多歲,于1982年7月15日離開南極阿根??島上的Faraday基地,往北行走。</p><p class="ql-block">?當時已是隆冬,海水已凍結,來往島嶼之間都非常方便,步行或坐雪橇或直接滑雪都不是問題,可惜出門第二天,該地區(qū)發(fā)生了一場特大風暴,風暴吹裂了海冰,當時他們?nèi)艘呀?jīng)來到了6英里外的彼特曼島,在這里找到了一間小屋,里面食物和燃料也足夠他們3個月用度,3月后空中救援一定是沒有問題的。</p><p class="ql-block">?以后每天,他們都通過無線電跟基地保持聯(lián)系,一直沒問題,8月13日,三人覺得冰況已經(jīng)好轉(zhuǎn),可以行走,決定探路返回阿根島基地,基地還要求他們8月15日再跟基地聯(lián)系,可到了這天卻音信全無,當時日漸惡劣的天氣阻制了空中搜救的可能,直到8月20日,天氣好轉(zhuǎn),智利派飛機來營救,不知何故,三人人間蒸發(fā),不見了蹤影,估計是掉進冰裂或薄冰海水里了。</p> <p class="ql-block">6。 Fournier Bay (福尼爾灣)</p><p class="ql-block">?從Petermann島回來后,連夜啟航往北,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Fournier Bay。福尼爾灣是位于帕默群島的昂韋爾島(Anvers Island)東北部,長約15公里,寬6公里。由德國探險隊于1873-74發(fā)現(xiàn)的,后來法國探險家 Jean-Baptiste Charcot 1903-05第一次南極探險時測繪過這里,并以法國海軍上將Ernest Fournier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早上8點我們zodiac 1、2、3組的人先坐沖鋒舟巡游。福尼爾灣被稱為冰山的墳場,大大小小的浮冰被洋流帶至海灣,永生居住在這里,出不去,好似風燭殘年的老人,將在此度過余生。</p><p class="ql-block">?我們坐沖鋒舟近距離觀看每座造型各異的冰山,海岸冰原厚度也足足有幾十米厚,比起之前所見的冰原厚度要厚許多,這也是福尼爾灣吸引游客的特色景點之一。</p><p class="ql-block">?冰原上的冰洞,冰裂,透著藍寶石光,清晰可見,非常壯觀!</p> <p class="ql-block">可惜今天天氣不盡人意,先是下雨,后來轉(zhuǎn)飄雪,在海上逆風行駛,一小時后也覺得雙手僵凍了,就在我們回去的路上,船員下海親自送來熱巧克力奶或香檳,一陣驚喜,這種超級暖心的服務真讓人感動。</p> <p class="ql-block">7。 King George Island (喬治王島)</p><p class="ql-block">?從福尼爾灣巡游回船后不久,就聽到廣播通知,說下午兩點都在影視大廳開會。</p><p class="ql-block">?原來,船上一名游客突發(fā)疾?。[私,沒告訴大家什么病,什么人),經(jīng)隨船醫(yī)務人員診治,決定必須將病人送往喬治王島,從那里才有直升機飛去就近的醫(yī)療中心救治。</p><p class="ql-block">?從福尼爾灣至喬治王島有近20個小時海里路程,所以今天下午至明天上午游客都被困在船上,原先安排下船登陸的活動一律取消。</p><p class="ql-block">?當主持人宣布這一消息時,兩百多號人都鼓起了掌,并沒有因為突然發(fā)事件,改變行程而生出埋怨情緒,都表示支持和理解,積極配合。一位老太太甚至還站起來發(fā)表感言:非常支持船隊的決定,救人要緊,這種情況隨時可能發(fā)生在我們在座每個人身上,如若是自己生病了,也希望船隊能做出同樣的決定,想方設法救治自己,不是嗎?</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醒來,船已經(jīng)達喬治王島,停在海灣里。喬治王島是南設得蘭群島中最大的島,處于群島北端,南緯62°左右。</p><p class="ql-block">?該島已經(jīng)有中國,阿根??,巴西,智利,韓國,秘魯,波蘭,俄羅斯,烏拉圭等國建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所以是一個人氣比較旺盛的南極亞島。這里氣候相對溫和,屬于苔原氣候而非極地冰原氣候,在南極洲實屬不多。</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郵輪停在馬克斯韋爾灣(Maxwell Bay),離菲爾德斯半島(Fildes Penn))上的中國長城科考站很近了,但是由于被海灣中的一個小島擋住了視線,最終沒能目睹其容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盡管巖石上仍有積雪覆蓋,但量明顯減少了不少,有些裸露的巖石上居然長出了鵝黃色的苔衣,在這酷寒之地,看到生命的自然呈現(xiàn),令人激動不已。</p> <p class="ql-block">8。 Deception Island(欺騙島)</p><p class="ql-block">?病人于上午11點順利搭乘直升機離開喬治王島,送走游客,完成了一樁善事,船長很感動,為感謝大家的配合,要帶大家再往南走,去欺騙??、圖哈默克??(Two Hummock Island)和 因特克倫斯島(Intercurrence Island)。</p> <p class="ql-block">欺騙島實質(zhì)是個火山島,外表看是普通島,可進去才發(fā)現(xiàn)島心是空的,全是水,一萬年前,海底火山爆發(fā),火山口塌陷被水淹沒,只剩周圍一圈的山巖和唯一一個狹窄的入口很像一個破了一小縫的碗,是具一定欺騙性,容易混淆視覺,但也有人給它取了個非常浪漫的名字叫“夢幻島”!</p> <p class="ql-block">被譽為“海神的風箱”(Neptune's Bellows)的狹窄入口僅數(shù)百米寬,兩岸是懸崖峭壁,有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的氣勢。</p><p class="ql-block">?進來后視野突然開闊起來,比我想象的寬度大,簡直就是一個湖泊,從甲板上望去,這個大碗的直徑至少也有9英里,四周環(huán)山,巖石上還積有冰雪,但仔細看已有苔衣生長,巖石因火山噴發(fā),殘留不同的礦物質(zhì)著附于上呈現(xiàn)灰、黑、紅褐不同顏色。</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進入口的右側(cè)有個風平浪靜的小灣,被稱為韋勒斯灣“ whaler's bay”,19世紀初在此建立了一個福斯特港口“ port foster”。這個天然良港成了南極的最大港口。</p><p class="ql-block">?1820年前后,近百艘船只駛?cè)氪烁?,在這里大規(guī)模捕獵海豹,加工和出售它們的皮毛,直到1825年,島上的海豹近乎被捕盡殺絕,商人無利可圖后,欺騙島才被人類拋棄。</p> <p class="ql-block"> 可到了20世紀初,由于遠洋捕鯨船配備了高效跟蹤技術和捕鯨設備,英國,挪威,智利的捕鯨公司又殺了回來,欺騙島再次成為捕鯨者的落腳點,在此安營扎寨,在韋勒斯灣建立鯨脂加工??,開始瘋狂捕鯨,捕豹,然后煉脂,賣往歐美,他們在此總共煉制了350萬桶鯨油,可想而知,幾乎捕殺盡所有的鯨魚和海豹,可憐的海豹、鯨魚再一次慘遭滅門,直到1931年頒布了禁捕鯨令后才停止。這些銅銹斑斑的裝脂筒就是當年留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二戰(zhàn)結束后,英國、阿根廷、智利相繼在此建立了南極考察站,但是1969年發(fā)生了火山爆發(fā),火山全部摧毀、掩沒了科考站。據(jù)科學分析,欺騙島火山活動周期約為35年左右,所以近年來,這里正處于火山活動期的范圍之內(nèi),心里有點擔心,這次進入島心,會不會碰上火山爆發(fā)呢?</p><p class="ql-block">?如今島上,阿根??、智利和西班牙三個國家在此建立了三個科考站,但阿根??科考站因1984年站上一名駐守醫(yī)生不能忍受即將到來的漫長冬季,一把火燒掉了工作站而廢棄,只保留了幾個儲備物資的緊急援助屋。</p><p class="ql-block">?我們在風雨中離開欺騙島,繼續(xù)往南開往我們的下一個登陸島:圖哈默克島。</p> <p class="ql-block">9。Two Hummock Island(圖哈默克島)</p><p class="ql-block">?圖哈默克島不大,長約9.4公里,位于布拉班特島(Brabant Island)以東11.5公里,列日島(liege Island)東南面9.6公里處,屬于帕默群島(palmer argilplegia)的一部分,海拔最高670米。</p> <p class="ql-block">早上8:30我們頭批登陸,天氣不太好,霧氣騰騰,風中夾著雨雪。</p> <p class="ql-block">島上同樣是厚厚的冰雪覆蓋,一望無際,不過這個島有點坡度,我走得快了一點,期間突感胸悶,發(fā)緊,有點喘不過氣來,老公趕緊過來幫我拿背包,救生衣等物品以減輕重量,我放慢速度,慢慢登上最高點,站在山底360度環(huán)視四周,真是風光無限,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快裂開倒塌的冰塊</p> <p class="ql-block">島上露出的巖石上居住一群帽帶企鵝,密密麻麻的,非常壯觀,數(shù)條企鵝高速路貫穿其中,很報歉我們這些外來人又來打攪它們寧靜的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10。Intercurrence Island(因特克倫斯島)</p><p class="ql-block">?上午從圖哈默克島回來后,船又啟錨,前往不遠的因特克倫斯島。此島僅7公里長,呈小三角形。我們沒有登陸,只是坐沖鋒舟在島邊巡游,看到許多形狀奇特的冰山,島上的帽帶企鵝,水中的座鯨。</p> <p class="ql-block">中心鏤空的巨大冰山,泛著幽幽藍光。</p> <p class="ql-block">??上有一處水道卻被兩座冰山堵住,否則我們可以穿過去的。</p> <p class="ql-block">水面部分已分化斷裂,但水下仍連著。</p> <p class="ql-block">11。 Drake passage to heron Island ,back to Porte Williams</p><p class="ql-block">?完成在因特克倫斯島的巡游后,標志著我們這趟在南極的旅行就圓滿結束了,此后,郵輪調(diào)轉(zhuǎn)船頭一直向北,再次穿過魔鬼般的德雷克海峽,路過智利火地群島最南端的合恩角,進入比格爾海峽,在波特威亷姆斯下船,再乘飛機飛往“蓬塔”,在那兒轉(zhuǎn)飛圣地亞哥,由圣地亞哥轉(zhuǎn)機經(jīng)美國休斯敦飛回多倫多。</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德雷克海峽比去時更顛簸些,不過波浪在4米左右,好在有了經(jīng)驗先吃了藥,一點問題都沒有,能吃能睡。</p> <p class="ql-block">南極一趟僅十來天,但收獲滿滿,切身體念了極寒之地人類生存的不可能,但見識了大自然中比人類更適應這極寒之地的生命:企鵝、海豹、鯨魚等,同時飽覽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白色世界,領略了第七大陸的壯美冰原,冰山和它令人窒息的純凈與荒諒,強烈推薦有機會的朋友們一定要來這里,享受其孤寂帶來的美妙憧憬!</p><p class="ql-block">?再次把這次南極之行的行程總結一下:</p><p class="ql-block">?Day 1: 2025-01-03 to 2025-01-04</p><p class="ql-block">? 從多倫多飛往圣地亞哥</p><p class="ql-block">?Day 2: 2025-01-04 :游玩圣地亞哥</p><p class="ql-block">?Day 3: 2025-01-05: 到達波特威廉姆斯上船</p><p class="ql-block">?Day 4: 2025-01-06: 橫渡德雷克海峽</p><p class="ql-block">?Day 5: 2025-01-07: 登陸福特角(Fort point)</p><p class="ql-block">?Day 6: 2025-01-08: 巡游漢特島(Hunt Island)</p><p class="ql-block">? 和登陸門戶點(portal point)</p><p class="ql-block">?Day 7: 2025-01-09: 過勒梅爾海峽(lemaire channel)和 登陸彼特曼島(Petermann Island)</p><p class="ql-block">?Day 8:2025-01-10 : 巡游福尼爾灣(Founier Bay)</p><p class="ql-block">?Day 9: 2025-01-11: 到達喬治王島(king George Island)和巡游欺騙島(deception island)</p><p class="ql-block">?Day 10: 2025-01-12: 登陸圖默克島(two hummock Island)和巡游因特克倫斯島(intercurrence island)</p><p class="ql-block">?Day 11: 2025-01-13: 橫渡徳雷克海峽</p><p class="ql-block">?Day 12: 2025-01-14:橫渡德雷克海峽回到波特威廉姆斯港</p><p class="ql-block">?Day 13 & 14: 2025-01-15 & 16 :波特威廉姆斯港→“蓬塔” →圣地亞哥→休斯頓→多倫多</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