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登高舉杯共唱吟<br> 鄒德貴<br><br> 春晨鳳凰山攀行,<br> 漫天瑞靄繞古城。<br> 紫燕楊柳迎風(fēng)舞,<br> 遍地山花醉游人。<br><br> 盱江書院益王府,<br> 斗轉(zhuǎn)星移昨紅塵。<br> 戮力再創(chuàng)新輝煌,<br> 登高舉杯共唱吟。</h3> <h3>詮釋:<br>①鳳凰山即現(xiàn)在人所稱謂的登高山,相傳曾有鳳凰棲息于此,因而得名。<br>②古城是指南城縣建縣于公元前202年,歷史悠久,故稱古城。<br>③盱江書院系北宋慶歷三年(即公元1043),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及詩(shī)李覯所建,是江西古書院史記載中能有“門徒千人”的僅有的三所書院之一,原址位于城北鳳凰山即登高山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就是他的高足;曾任吏部、禮部、兵部尚書左丞的鄧潤(rùn)甫是他的得意門生;北宋著名學(xué)者陳次公、西京作坊使李山甫等38人都是他的優(yōu)秀學(xué)生。<br>④益王府,即明代開國(guó)皇帝朱元璋后代益藩王就藩封地所建的益王府,益瑞王朱佑檳在南城筑王府,修建了占把20多萬(wàn)平方米的益王府,紅墻綠瓦的宮式建筑有800余間。到明朝滅亡之時(shí),共世襲了七代八王,共149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