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手機攝影/文字整理:克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月26日,戰(zhàn)友三家相約,一行六人坐高鐵到粵東、閩南地區(qū),決定沿途以河源、梅州、漳州、泉州為基點,輻射周邊,走進客家文化區(qū)的青山碧水間,去領略客家人以遷徙為底色,融合中原傳統(tǒng)與南方山地文化,在建筑、民俗和精神層面展現(xiàn)出的獨特韌性,去感受他們“不忘根”的族群意識和適應環(huán)境的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于26日中午抵河源市。</p><p class="ql-block"> 河源,地處東江中上游,自秦設龍川縣納入中央政府管轄。首任縣令就是后來統(tǒng)一嶺南并被漢高祖封為南越王的趙佗。河源乃客家古邑,全境皆為客家人聚居地。河源還是恐龍的故鄉(xiāng),擁有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p><p class="ql-block"> 我們?nèi)胱【频旰?,就近享受了一頓本地雞煲,然后分別打上兩輛網(wǎng)約車(全程此模式,甚方便)前往太平古街游玩,直到20時東江的音樂噴泉結(jié)束,我們才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 太平古街始建于清朝,沿街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為外廓式南洋風格騎樓,并有清代傳統(tǒng)客家堂屋式古宅。建筑</span>首層一般用于經(jīng)商,二三層用于存貨和居住。目前具有文物保護價值的建筑有16棟,包括“寶樹第”“齊興昌”等。</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餐后,我們從網(wǎng)上包車前往萬綠湖景區(qū)。當天湖面有霧,能見度不佳,游客不多。一行沿湖邊做逍遙游。中午出景區(qū)在一農(nóng)家樂品嘗客家美食后往恐龍博物館參觀,之后進城尋找小吃。</p> <p class="ql-block">龜峰塔,位于恐龍博物館旁的龜峰山上,是廣東省內(nèi)僅有絕對年紛可考的南宋早期磚塔,有“東江第一塔”美譽。</p> <p class="ql-block"> 28日上午坐高鐵前往梅州,中午抵達后帶行李先去一家客家菜老店,我們要趕在打烊前先品地道的客家美食,之后到酒店辦理入住。下午和晚上,一行先參觀客家博物館,之后參觀梅州老街、品嘗部分老味道。</p><p class="ql-block"> 老街?位于梅城江北,是梅州古城的一部分。自宋筑城以來,歷經(jīng)元、明、清三代,城址未變,形成了具有傳統(tǒng)地域特征的老城風貌,分布著較多的文物古跡和傳統(tǒng)民居群?,且保存較好。晚上7點以后老街非常熱鬧,是觀光和尋味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3月1日早餐后,我們又通過平臺包商務車前往大埔縣大東鎮(zhèn)聯(lián)豐村,先參觀具有400多年歷史、正在維修中的花萼樓。</p><p class="ql-block"> 花萼樓是一座土木結(jié)構(gòu)的圓形建筑,設計精巧、結(jié)構(gòu)獨特。樓體共有三環(huán),內(nèi)環(huán)一層30個房間,二環(huán)二層60間,外環(huán)三層120間,整座樓高11.9米。底層地面全用鵝卵石砌成,外墻基腳1.5米厚砌干石,未使用石灰;外墻用黃粘土舂實,堅固異常。因形似花萼,并寓意兄弟鄰居相親相愛,故得名“花萼樓”。它不僅是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家園,更是客家歷史、文化與智慧的結(jié)晶,見證了客家人遷徙、定居、繁衍的歷程,是客家圍龍屋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花萼樓,即前往粵東北部青山碧水間、有著“客家香格里拉”美譽的百侯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百侯真是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明清以來,這里出翰林5人、進士24人、文武舉人134人。其中“一腹三翰林”“翁孫八進士”“同榜三進士”“同堂七魁”更被傳為人文佳話。</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參觀游覽肇慶堂、海源樓、企南軒、南麓公祠和通議大夫第等古建筑中,深深體會到了他們尊重傳統(tǒng)、勤勞堅忍、互愛互助、耕讀傳家的淳樸民風。這正是民族復興偉業(yè)中不可或缺的傳統(tǒng)人文精神復興的種子,難能可貴。</p> <p class="ql-block"> 在百侯古鎮(zhèn)的田園農(nóng)家樂用完中餐,我們前往泰安樓參觀。</p><p class="ql-block"> 泰安樓位于大埔縣湖寮鎮(zhèn)龍崗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規(guī)模宏大,設計精巧,令人驚嘆。樓內(nèi)中軸線主體建筑為平房,三層樓房把主體平房環(huán)抱在中間,樓中有屋,功能齊全,是中國少見的石方樓,被譽為“客家的水立方”。2000年底,被認為是研究中國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的“歷史人文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結(jié)束泰安樓的參觀,我們在返程中前往葉劍英紀念園。因閉園時間臨近,我們只能腳步匆匆,趕往開國元勛的故居參觀拍照、感悟其成長的人文底蘊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市內(nèi),氣象預報受北方極限天氣影響,第二天將有三十度的高溫,之后馬上再降雨降溫。而我倆口子帶的還是兩件套的保暖裝,未帶短袖。來不及吃晚飯,只能與團隊分開,急乎乎打車找到“優(yōu)衣庫”,置辦應急“行頭”去了。</p> <p class="ql-block"> 2日,我們直接同先天包車師傅商定,以優(yōu)惠價再包車一天,主要前往松口古鎮(zhèn)、靈光寺和雁南飛茶田景區(qū)參觀。</p><p class="ql-block"> 松口古鎮(zhèn),隸屬于梅州市梅縣區(qū),位于粵、閩、贛三省交界處,<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古時嶺南四大古鎮(zhèn)之一,有1200年歷史。自</span>宋末大批福建移民遷入松口、依靠梅江的便利航運,更因汕頭開埠發(fā)展起的長途輪船運輸,使明末清初松口碼頭一躍成為梅州地區(qū)下南洋的第一站,無數(shù)客家人從這里乘船到汕頭后換船前往南洋諸國乃至印度洋的西端。</p><p class="ql-block"> 因而,這里成為不少華僑回國尋根問祖的重要一站。</p> <p class="ql-block"> 從松口古鎮(zhèn)趕往雁南飛景區(qū)時,正值午餐時間,我們買好門票,再在景區(qū)外的網(wǎng)紅農(nóng)家樂用餐,然后頂著中午正毒的太陽入園。</p><p class="ql-block"> 由遠及近,先乘觀光車前往茶田景區(qū)的橋溪古村落參觀。橋溪古村擁有傳統(tǒng)客家民居建筑49座,特別是明清時期興建的16座建筑保存完好,質(zhì)樸又不失宏偉,與村內(nèi)小橋、溪水、古樹天人合一,構(gòu)成了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園風光畫卷。</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中,移步換景,我只是感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瘋狂的破“四舊”中,這幾天參觀過的客家古村居然都保存如此完好。</p> <p class="ql-block"> 中午的太陽確實很不友好,游完古村游茶田只能草草收場。出景區(qū)后前往計劃中不遠處的最后一個景點、廣東四大名剎之一的靈光寺。</p><p class="ql-block"> 正值周日,前往陰那山靈光寺的公路上擁堵嚴重,除了香客,還有周邊三省慕名而來欣賞陰那山櫻花的如織游人。我們在離山門外約一公里處下車,四人徒步(兩人車上休息)前往,想實地印證一下始建于唐代、有著幾大神奇?zhèn)髡f中的靈光寺的未解之謎。</p><p class="ql-block"> 頂著酷熱,一路上坡來到廟前,首先入眼的是傳說中的這對一枯一榮、有1100多年的生死樹。據(jù)說,這兩株古柏是靈光寺開基始祖唐代高僧潘了拳所植,左邊枯樹在400多年前就已停止生長,但依然矗立不倒,枝干不朽,傲指長空,右邊活樹枝繁葉茂,氣勢雄渾,蒼翠欲滴。它們生死相依,正是:生柏蔥蘢,見證千秋歲月;死枝不朽,訴說百代情緣。</p><p class="ql-block"> 整座寺廟規(guī)模不大,沒有森嚴威儀的大雄寶殿,是目前為止我們所見過的最小名剎,但煙火很旺。</p><p class="ql-block"> 主殿墻壁上一首題詩很吸引人:地僻人閑長引煙霞為主客,山深世隔只憑花草記春秋。禪意滿滿。</p> <p class="ql-block"> 3日上午,我們乘高鐵離開梅州,又繞回惠州、深圳,經(jīng)潮汕前往福建漳州,歷時五個半小時(因自己行前攻略失誤,經(jīng)梅州往漳州的高速公路用時只需二個半小時)。</p><p class="ql-block"> 抵漳州古城酒店入住后,即入古城游覽。每人先來了一碗特色沙茶面撫慰饑腸轆轆的胃,并充實腳力。</p><p class="ql-block"> 漳州古城位于漳州市薌城區(qū),地處九龍江西溪北岸。古城自唐代以來即為州、郡、路、府之治所,是商貿(mào)繁華的城市中心區(qū),又是歷史建筑、傳統(tǒng)文化集中的老城區(qū)。古城的中心區(qū)是文廟,另外歷史建筑、非遺項目也非常集中,還有片仔癀博物館、燈謎博物館等?!袄辖智椤⒙?、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p><p class="ql-block"> 晚餐在古城的福味樓品嘗閩南美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shù)赜貌褪遣恢鲃由喜璧?。餐后開始刮風、降溫,因擔心大雨突至,對古城再一次蜻蜒點水后即回酒店。</p><p class="ql-block"> 整晚,大雨和降溫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裝備新潮的美女城管,古城的亮麗一景</p> <p class="ql-block"> 4日早餐后,我們線下包了兩臺轎車(比商務車便宜),在雨中前往南靖,去云水謠景區(qū)游覽,參觀和貴樓、懷遠樓和“四菜一湯”土樓。</p><p class="ql-block"> 車行一個半小時后抵云水謠景區(qū),天公作美,小雨。從和貴樓開始,我們沿道路標示慢觀。</p><p class="ql-block"> ?和貴樓?,位于南靖縣梅林鎮(zhèn)璞山村,樓主簡氏,是閩西南方形土樓的杰出代表,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樓”?。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總投資一萬五千兩銀子,歷經(jīng)200多年仍堅固穩(wěn)定,保存完好,現(xiàn)在仍能居住。</p> <p class="ql-block"> 和貴樓是已知福建土樓中個頭最高的,有21.5米,其五層結(jié)構(gòu)、140個房間以及四方各設的樓梯道,都體現(xiàn)了客家人的智慧與匠心。</p><p class="ql-block"> 樓中“三奇”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一是土樓建在沼澤地上,卻固若金湯,歷經(jīng)兩百多年風雨仍屹立不倒;二是樓內(nèi)天井卵石地面,踩上去會產(chǎn)生漣漪般震動,令人稱奇;三是樓中兩口水井,相距僅十八米,卻一清一濁,形成鮮明對比。它融合了中原傳統(tǒng)建筑文化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民俗風情,可以在此領略客家土樓的獨特魅力,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 云水謠景區(qū)溪流歡暢,溪流兩岸散布著不少年代久遠的土樓、生長著蒼老如蓋的榕樹。走在溪邊榕樹下用青石板、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上,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了歷史的溫情與殘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接近懷遠樓時突遇暴雨,我們在一咖啡館避雨半小時后抵達。</p><p class="ql-block"> 懷遠樓位于南靖縣梅林鎮(zhèn)坎下村,樓主也是簡氏。該樓建于1905至1909年,系雙環(huán)圓形土樓,直徑38米,由外環(huán)樓和中心祖堂組成。</p><p class="ql-block"> 懷遠樓最吸引眼球的,是它天井中間的“斯是室”,這既是祖堂又是私塾,正對著大門,讓你一走進來就感受到濃濃的書香氣息。墻壁上有多處勉學勸善的對聯(lián),其中“書為天下英雄業(yè),善是人間富貴根”似永不過時。</p><p class="ql-block"> 樓內(nèi)打有水井,糧食儲備可供半年以上,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樓高4層,每層 34開間,共136間,房間規(guī)格大小一致,有4道樓梯。懷遠樓墻面光滑無剝落,保存完好,是福建土樓中內(nèi)通廊式圓樓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雨中漫步,歷2個多小時游完云水謠,參觀了和貴樓、懷遠樓之后,乘雨不大,立即趕往約十公里之外、位于書洋鎮(zhèn)的田螺坑,參觀“四菜一湯”土樓群。</p><p class="ql-block"> 汽車在盤山公路上爬行,土樓星星點點開始鋪墊,雨也越下越大,積水漫過公路而下,我們只得分別上到高處平臺俯瞰這山坳里龐大的土樓群——“四菜一湯”、下到低處平臺再平視它的規(guī)模。</p><p class="ql-block"> 四座圓樓簇擁著一座方樓,像是一朵盛開的梅花,在青山秀水間,隨山勢公路不斷變化視角,美妙絕倫,雖有遺憾但也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 出景區(qū)不遠,我們選了一家農(nóng)家樂,品嘗了南靖鄉(xiāng)下的客家菜。并商定,根據(jù)天氣預報,計劃中的泉州行程仍是大雨,決定終止行程,返回廣州。</p><p class="ql-block"> 用完中餐后,我們返回市內(nèi)休息。</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回到酒店,雨仍然下個不停,晚飯時只能就近選了一家土菜館用餐,之后借雨小再入古城漫步,順便買點手信、品嘗一下勾心的小吃。</p><p class="ql-block"> 3月5日上午,一行六人從漳州乘高鐵返回廣州,結(jié)束愉快的客家文化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