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簽約詩人/草根獵人</p><p class="ql-block">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徐霞客的這句話,在我登上黃山之前,總覺得這是文人騷客文學(xué)作品藝術(shù)上的夸張說法。直到我真的站在黃山之巔,才明白這句話的分量有多重。</p><p class="ql-block"> 此行,我們主要是奔著黃山的日出去的,為了看黃山的日出,我們作了精心準(zhǔn)備,凌晨四點(diǎn)就開始摸黑上山,手電筒的光束在上山的石階上上下跳躍,像一只只閃著光亮的螢火蟲緊緊跟隨在我們左右。山路坎坷,彎道曲折。越往高處上行走,山間的霧氣越濃,潮濕的霧水打濕了我們的衣襟,但我們對黃山日出的期待反而更加強(qiáng)烈。</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爬到丹霞峰,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們趕緊拉開架勢,剛剛選好了位置,第一縷陽光就刺破了黃山的云海,剎那間,云海在我們腳下神出鬼沒地翻涌,金色的陽光灑在云層上,給整座黃山鍍上了一層金燦燦的色彩。遠(yuǎn)處的山峰猶如一把鋒利的利劍,穿破云海,直指蒼穹。近處的松樹則站在懸崖邊上微笑著張開雙臂,和初升的太陽一起,熱情迎接我們的到訪。那一刻,我才理解先人們?yōu)槭裁匆谏巾斏闲藿◤R宇,因?yàn)檫@里離天最近,是朝拜第一縷朝陽的最佳觀賞點(diǎn)。</p><p class="ql-block"> 看完了黃山的日出,再看看黃山的松樹。它緊緊地扎根在巖石的縫隙中,枝干扭曲如龍,倔強(qiáng)地向上生長,縱然活了幾百年,卻依然保持最美的姿態(tài),點(diǎn)綴黃山的錦繡;它緊緊抓住懸崖峭壁的巖石,任憑風(fēng)吹雨打,高調(diào)地向世人顯示自己的生命力,這種頑強(qiáng)的毅力,令人嘆為觀止。</p><p class="ql-block"> 看完了黃山的松樹,我們再來聊聊黃山上的云霧。黃山的云霧時(shí)聚時(shí)散,霧濃時(shí),它能把整座山掩藏得密不透風(fēng),露出來的峰尖,看上去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座孤島懸浮在云霧上,充滿了看不透的神秘感。當(dāng)云霧突然間散開,陽光傾瀉而下時(shí),陽光又好像給山峰、山谷穿上了色彩斑斕的漢服,此時(shí),滿目青山如出水芙蓉般各領(lǐng)風(fēng)騷,競相比美,令人陶醉其中。這種變幻莫測的美,恰似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虛實(shí)相生,意境深遠(yuǎn)。</p><p class="ql-block"> 黃山之行,行有所獲。帶著滿足的心情,我們一路觀景一路說說笑笑返程下山,途中,巧遇一位老挑山工。他的背有些佝僂,但步伐穩(wěn)健。他說他在這條山路上走了三十年,每天都要背著百斤重的物資上山。問他累不累,他笑了笑對我們說:"習(xí)慣了。就像松樹習(xí)慣了這里的山風(fēng),我也習(xí)慣了這里的風(fēng)光,也就不覺得累了。</p><p class="ql-block"> 終于抵達(dá)了山下。上車前,我回首黃山,秀美的黃山依然停留在我的視野里。我知道,這座山給我們送來的不僅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啟示:任何一種美,都必須“苦其心志,傷其筋骨”,經(jīng)歷淬煉才能稱得上美。而頑強(qiáng)的生命力,也要像扎根在巖縫的松樹那樣,在絕境中綻放出燦爛的生機(jī)。</p><p class="ql-block"> 黃山,它不僅是一座山,更是一面鏡子,照見天地,也檢驗(yàn)我們每一個(gè)人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詩曰:“黃山近日好風(fēng)光, 雨后山林更幽藏。 登上光頂三千院, 回首人間盡渺茫?!惫?。大道至簡,好詩,好詩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