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南京最具歷史韻味的街區(qū),頤和路無疑是最佳選擇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頤和路位于南京市鼓樓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頤和路文化歷史街區(qū)以頤和路為中軸,被“珞珈”“靈隱”“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片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問象藝術空間。</b><b style="font-size:18px;">2015年成立,</b><b>位于江蘇路20號,頤和咖啡館旁。是一家具有國際審美和全球化視野的畫廊。</b></p> <p class="ql-block"><b> 藝術空間設計精美,裝修風格現(xiàn)代簡約,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舒適、優(yōu)雅的藝術欣賞環(huán)境。</b></p><p class="ql-block"><b> 進門大廳五顏十色的硫璃花窗讓人眼前一亮。</b></p> <p class="ql-block"><b> 長廊上的圖片介紹著頤和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b> 1927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后,發(fā)布了由蔣介石親筆題字的《首都計劃》,這是一份城市規(guī)劃文件,其中的產(chǎn)物之一,就是上層人士住宅區(qū)—37.8萬平方米的頤和路公館區(qū)。</b></p><p class="ql-block"><b>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是南京的高檔佳宅區(qū)。這里曾經(jīng)居住著許多民國時期的社會名流和高官顯貴,被稱為“民 國第 一路”。</b></p> <p class="ql-block"><b> 這里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等國的駐華大使館。</b></p> <p class="ql-block"><b> 20 世紀30 年代,中國建筑師開始呼應世界潮流,積極探索居住建鎮(zhèn)中的西方現(xiàn)代派手法。</b></p><p class="ql-block"><b> 住宅大多采用平屋頂,形體簡潔抽象,通過幾何體量的組合,立面應實的強味對比,形成鮮明的新時代風航。</b></p> <p class="ql-block"><b> 匯集南京各種的標準鐘</b></p> <p class="ql-block"><b> 當時人們生活的點滴 一 國粹京劇。</b></p> <p class="ql-block"><b> 青年人飲酒、起舞。</b></p> <p class="ql-block"><b> 小游客拿著手機,尋找當年的場景。</b></p> <p class="ql-block"><b> 走出問象藝術中心,走進頤和路民國時期公館風貌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沿著街區(qū)漫步,正逢春節(jié),路邊的梧桐樹沒有茂盛的技葉。正好能欣賞陽光下強壯的樹干。近百歲的大樹已顯露出歲月的痕跡。</b></p> <p class="ql-block"><b> 經(jīng)人工修飾后的梧桐樹沒有挺拔向上生長,而是分叉伸展猶如藝術品,陽光透過樹枝灑向黃色墻上和路上形成一片片的光斑,像是給整個街區(qū)披上了一層夢幻的紗衣。</b></p> <p class="ql-block"><b> 道路兩側的梧桐樹象衛(wèi)士??一樣整齊地站在哪里,增添了不少精彩。</b></p> <p class="ql-block"><b> 老樹和老墻相互支撐熔為一體,共同見證歷史的變遷。</b></p> <p class="ql-block"><b> 抬頭遠望,蘭天下幾棵挺拔的樹上筑有鳥巢。春天鳥自由飛翔帶來生機。</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頤和歷史文化街區(qū),如同一本攤開的民國史書,每一頁都浸染著時光的金邊。這里不是喧鬧的旅游打卡點,而是一處梧桐樹、紅磚、青瓦、黃墻共同編織成“東方最浪漫的街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街邊充滿文藝范的小店,</b></p> <p class="ql-block"><b> 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耸Y緯國、馬歇爾、陳誠、顧祝同、湯恩伯、閻錫山等,賣國賊汪精衛(wèi)曾在這里居住。</b></p> <p class="ql-block"><b> 一棟棟林蔭中的民國時期的洋房,靜謐,小院幽深。</b></p> <p class="ql-block"><b> 這里的建筑多為兩層或三層磚木結構,融合了西方別墅建筑形式和中式傳統(tǒng)風格。既有歐式的古典風格,又有中式的傳統(tǒng)元素,像飛檐翹角。225幢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國建筑矗立于此,每棟建筑都獨具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這些名人故居和使(領)館,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的故事,刻錄下了歷史的變遷,正是“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b></p> <p class="ql-block"><b> 頤和路街區(qū)呈扇形放射狀路網(wǎng),法國梧桐樹蔭覆蓋率達 95%,現(xiàn)存200余棟民國公館建筑,風格涵蓋西班牙式、美式鄉(xiāng)村、日式枯山水庭院等,被譽為"民國建筑博物館”。其地理位置既處城市核心,又因綠樹紅墻的阻隔自成一片靜謐天地。</b></p> <p class="ql-block"><b> 該區(qū)域曾是國民政府軍政要員、富商名流的聚居地。頤和路30號在民國時期為國民政府陸軍中將 張篤倫 的舊居。張篤倫(1894-1958) 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曾任重慶市長、湖北省主席等職,與蔣介石關系密切。其弟張篤侁(曾任國民政府參軍處參軍)也曾在此居住。</b></p> <p class="ql-block"><b> 瑯琊路14號建筑為典型民國洋樓,中西合璧風格,紅磚外墻、坡屋頂,符合1930年代高級官員佳宅特征。</b></p><p class="ql-block"><b> 同期鄰近的瑯琊路9號為陳誠舊居,15號為周至柔(空軍總司令)舊居,推測 14號可能為與其級別相近的軍政人物住所。</b></p> <p class="ql-block"><b> 漫步時光凝固的街巷,可以回憶起當年司徒雷登與宋子文在這里的密談;1946年馬歇爾公館國共正在調(diào)?!?. 多少歷史大事件發(fā)生在這里。走在這里,仿佛穿越回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紫峰大廈,建筑融合了現(xiàn)代風格和傳統(tǒng)文化元素,比如龍鱗狀的幕墻設計,可能和南京的龍蟠虎踞有關。它高450</b><b style="font-size:18px;">米列為</b><b>江蘇第一高樓。</b></p> <p class="ql-block"><b> 拍下略有歲月感的市井民居和紫峰大廈的合影,很有時空交疊的感覺。</b></p> <p class="ql-block"><b> 這次時間安排緊,我們僅游覽了街區(qū)的一小部分,有許多更重要、精彩的景點未有看到。有機會一定再來。</b></p> <p class="ql-block"><b> 時隔百年,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qū)在保護修繕下重煥生機。它不僅是對過往的鉻記,更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我們穿梭其中,感受歷史滄桑與現(xiàn)代活力交融,讓人們對南京、對民國歷史有更深的眷戀與理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