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澳門博物館有三層展廳,每層都有主題,內(nèi)容豐富多元,回家整理時,面對所拍的大量照片,我有些無從下手,只得陷在相冊里,翻來覆去的復(fù)盤之后,才琢磨些許頭緒來。澳博的地理位置在大三巴牌坊旁的山崗上,與大炮臺平臺相連接,需注意博觀周一閉館,去炮臺便不能蹭博物館電梯,只能徒步登山,我因此在同一個地方跑了兩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說澳門,往往從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入澳說起,但葡萄牙人來之前的歷史卻鮮為人知,如今,在不斷的考古發(fā)掘中,揭開了塵封已久的澳史信息,給澳門重塑了輪廓。于是,我知道了,早在新石器時代,華夏先祖就在此生息繁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澳門被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秦始皇威猛,于公元前221年滅六國一統(tǒng)中國,從此中國有了一個叫濠鏡的地方,她就是澳門的前世之稱。秦朝在短短的15年里,廢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縣制,制定了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等一系列治國有方的改革措施,一直為后世帝王效法,不少制度措施沿用至今。始皇,真乃名副其實。(下圖為秦始皇陵一號銅馬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咱們從一層大廳開始觀展吧。首先進入的是一段中西交匯的時間廊,走廊兩側(cè)是中西各自的展柜,柜中之物分別向我們訴說著古老的文明,我似乎走在中西文化的夾道上,被左右中西兩條平行線,齊齊的拉著向前并行,直到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經(jīng)海路來到中國,兩條平行線開始了交匯。</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右側(cè)的中國展柜里是孔子和老子像,因為有了他們,中國哲學(xué)思想在先秦時代大放光彩。中國的哲學(xué)思想最早萌發(fā)于殷周之際,在春秋末期,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xué)說,戰(zhàn)國時代的儒、道、墨、法、諸子百家爭鳴,西漢時儒家學(xué)說占了主導(dǎo)地位,東漢起,佛教和道教又相繼形成,到了隋唐時期,儒釋道三家學(xué)說并行發(fā)展,宋代之后,儒家學(xué)說兼取佛道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學(xué)。</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左側(cè)柜子里對應(yīng)的人像,是西方哲學(xué)偉人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西方哲學(xué)思想的繁榮始于公元前七世紀的古希臘,當時的哲學(xué)家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等探討了世界的本源,提出了關(guān)于宇宙的多種理論。之后,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發(fā)展了正確的推理方法,并致力于真理的追求。中世紀,論證基督教教義的興起,逐步形成了注重人的價值、注重自然、注重經(jīng)驗的新哲學(xu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督教的鼻祖是耶穌,耶穌的誕生日便是公元開啟年。耶穌是被門徒猶大出賣而受難。下圖為耶穌受難像,被釘在十字架上長達三小時,日落之前人們將他取下葬入巖石墓穴,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情景成為基督教的標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中國佛教鼻祖為釋迦牟尼。釋迦牟尼雖然不是中國本土人物,但在公歷紀元前后,約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傳入中國,在中國經(jīng)過長期發(fā)酵,形成了中國佛教,并根據(jù)傳入時間地域民族社會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佛教三大系:漢地佛教、藏傳佛教、上座部佛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關(guān)于文字也有對比。中國的漢字,從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隸屬、楷書、草書、行書,儒道兩字為楷書;不過,要追溯字的起源,埃及字母出現(xiàn)的時間相對比甲骨文更早些,埃及人使用符號表示單詞的發(fā)音,腓尼基人發(fā)展字母,古希臘人進一步發(fā)展了腓尼基字母,將字母分為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最后形成今日所使用的字母文字。(圖為復(fù)制的古埃及圣書字)</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西方輪船發(fā)展史在清朝以前大致都在平行發(fā)展。中國的船遠古就有,古人用樹木做成獨木舟,這是船的雛形;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出土了木漿,估計那時已有簡單的水上交通工具;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諸侯國的造船業(yè)亦頗具規(guī)模;秦朝已能夠建造較大的船只,秦始皇曾大規(guī)模的組織船隊巡游;漢朝造船業(yè)更為發(fā)達,出現(xiàn)了樓船等大型戰(zhàn)船,還</span>有了擼、舵等先進船舶設(shè)備<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朝造船技術(shù)更是到達了更高水平,能造出長大二十余丈的大型海船,還有了水密隔艙技術(shù);宋朝船業(yè)更加繁榮,指南針開始應(yīng)用于航海;到了明朝,造船技術(shù)達到鼎盛,</span>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成為十五世紀初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到了<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后期,清政府閉關(guān)鎖國,我們的造船業(yè)便遠遠落后于世界了。(圖為中國展柜里的鄭和船只模型)</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方航海史經(jīng)歷了好幾個階段,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就活躍于地中海;公元八世紀至六世紀,古希臘的戰(zhàn)船和商船遍布地中海和黑海;公元二世紀,古羅馬稱霸地中海,艦隊規(guī)模龐大;中世紀,意大利威尼斯、熱那亞等城邦成為航海和貿(mào)易中心;到了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率領(lǐng)船隊橫渡大西洋,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近代時期,英國通過航海貿(mào)易和殖民擴張,建立了龐大的“日不落帝國”;到了現(xiàn)代,航海技術(shù)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進入了厲害的蒸汽時代。在中國的元朝時期,意大利的馬可波羅兄弟來到中國,并把中國文化帶入西方,歐洲人被震撼到了,勾起他們向往東方大國的欲望,促進了通往東方大陸的海上航行。葡萄牙人發(fā)展了航海技術(shù),改進了快帆船和高幫帆船,來到了東方,開啟了中西交匯之路。(圖為西方展柜里的葡萄牙人的船只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為中西方有了交匯,東方的文化被西方看見,而西方的文明,如建筑、橋梁、古堡、儀器等也進入了中國的視線,從此,世界上多了一個詞叫中西合璧。(視頻里的照片多為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時間廊穿越回來,走下階梯,空間寬闊許多,這一層的文物給我留下最多的記憶是外銷瓷器殘片,一柜一柜的成列,好多都是近年在半島、凼仔島、路環(huán)島的考古發(fā)現(xiàn),黑沙遺址出土還有新石器時代的火遺跡、陶片及石砌結(jié)構(gòu)。</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銷瓷器的誕生,是在葡萄牙人開通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航線,并到達南中國海后,中瓷才經(jīng)澳門大量出口,專供的“外銷瓷”也應(yīng)運而生。(視頻為博物館展出的部分外銷瓷器的精彩)</span></p> <h1> 中國瓷和外國瓷有區(qū)別嗎?這款葡國的陶器我很是喜歡,它們是葡萄牙十七世紀的藥物瓶,因為喜歡,愛屋及烏,想象藥品在其中,也會變得溫情脈脈了。</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澳門,中西合璧的產(chǎn)物比比皆是,這款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描金漆屏風(fēng),屏風(fēng)為中式,上面描繪的是一群正在狩獵的葡萄牙人。此為復(fù)制品,原物收藏在葡萄牙基路士皇宮。</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三彩起源于唐高宗時期,為中國陶文化的高峰杰作,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唐三彩并非只有三色,而是以黃、綠、白三色為主,三彩是多彩之意。這款陶馬俑色彩清麗,形象高貴,氣質(zhì)典雅,非常養(yǎng)眼。</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朝是一個大包容的時代,對外交流相當頻繁,絲綢之路更加繁榮昌盛,出現(xiàn)了大量的高鼻梁大胡須的外國人商人,也因此產(chǎn)生了以外國人為主題的中國工藝品,如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860的牙雕象棋,被我看成象牙雕棋,意思并未改變,哈哈,漢字魅力無限。棋盤是漆木描金,會有什么樣的人在這盤棋兩端博弈過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被我猜想的還有這個十九世紀的木漆描金文具盒,這竟然是文具盒!里面的文具讓我猜了個遍,猜的最多的是文房四寶,似乎才匹配。</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被卷首的“奉天承運”幾個字吸引,便認真看了下去,</span>這是清代道光年間的絹本制誥,<span style="font-size:20px;">內(nèi)容大致講的是趙姓兩父子,相繼中舉,會先后在望廈趙氏廟偏殿設(shè)館課讀,門人有招子庸、曾望顏等一時之俊彥。</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門人指學(xué)生弟子,招子庸和曾望顏都是清朝的官員,是當時出類拔萃的人物,俊彥指的是才智出眾的人。)</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qū)ㄓ衅珢?,所以再上一則書法作品——光緒十三年的香山縣告示,內(nèi)容:十九世紀末,香山縣內(nèi)有不法之徒設(shè)局,教誘良家子弟,偷寫祖業(yè)抵押,為碢(tuó)基烈,若一經(jīng)查察,必將匪徒依法懲辦。</span></p> <h1> 中國的歐式天文儀器(復(fù)制品),天文學(xué)家們用它來觀天象,而我卻只懂審美,于是,被儀器上霸氣側(cè)漏栩栩如生的龍族蠱惑,久看不厭。</h1> <h1> 這一大一小的銅鐘,是1714年在澳門為天主之母圣保祿教堂的鐘樓而鑄造的,銅鐘上有鑄字,上書時間、人名、地名、會徽圖標等,但吸引我的是大鐘上的這一句:你的聲音在我的耳邊回響。</h1> <h1> 這是貝雕,描繪的是耶穌的生平,從出生到復(fù)活的故事。耶穌誕生在伯利恒,逃亡在埃及,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定居長大,耶穌30歲受洗禮,走上了以自我犧牲救贖全人類的道路。</h1> <h1> 耶穌被猶大出賣后,押往羅馬總督彼拉多處,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罪,但在猶太宗教領(lǐng)袖及民眾要求下,判處了耶穌死刑,被殘酷的釘在了十字架上,從此,十字成為基督的標志,此為象牙十字。</h1> <h1> 在這一層里的展品,中外交匯,眼花繚亂,思路也跟著跳躍,只好看到什么說什么了。這是澳門的第一部印刷機(復(fù)制品),采用古勝堡式活字印刷的機械設(shè)計,由耶穌傳教士范疆安于十六世紀末帶來的,本來是將它運往日本的,卻在暫存澳門的兩年中印制了不少書籍,后來運往日本后加入了日本活字,但這笨重的機器很快被淘汰,最后賣給馬尼拉奧古斯定會的教士,自此,便下落不明。</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上圖可以看見在大展室的另一邊,有兩層小洋樓,下層是西方宗教藝術(shù)和中國佛、道教藝術(shù)展。澳門有不少的教堂、修道院、神學(xué)院等等,宗教我不懂不敢亂解說,就用視頻簡單的呈現(xiàn)她們的藝術(shù)之美。</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這個小亭子要單獨成一段,它被稱為懺悔室或者告解亭,</span>起到將<span style="font-size:20px;">懺悔者與神父分隔開的作用,</span>以保證懺悔的隱私和神圣性。<span style="font-size:20px;">神父在里,懺悔者跪在外,向神父傾訴自己的罪過和煩惱,尋求上帝的寬恕和神父的幫助,完成一次心靈救贖。此刻,我想到了《巴黎圣母院》的那個神父。</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方有神父,中國有佛主和道長,中國的佛道藝術(shù)演變到后來達到了登峰造極,如北魏時期的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佛教與道教在澳門歷史悠久,彈丸之地的澳門有廟宇40多間,其中最著名的是超過五百年的媽祖廟,和三四百年歷史的觀音堂、蓮峰廟。藝術(shù)的美不分宗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咱們的媽祖也單獨說,她道教中傳說的海上女神,亦稱天后,此像為天后造像。媽祖是一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原名叫林默,誕生福建莆田湄洲島,從小聰慧過人,精通法術(shù),她神通廣大濟世救人護國佑民,28歲那年,不幸在海上救援中遇難,人們認定她羽化升仙了,是大眾心中的海神,亦被當時代的官方認可。</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一塊越南沉香也要單獨給一個鏡頭。沉香為萬香之首,藥用價值、香料價值、收藏價值等都極高。她的產(chǎn)生也極為勵志,是在遭受雷擊、風(fēng)折、蟲蛀、人為砍傷等傷害時,樹體在傷口及周圍組織開始分泌樹脂等物質(zhì)進行強大的修復(fù)能力,當然,修復(fù)時間漫長,數(shù)十年甚至上百年,修復(fù)的過程使得樹脂的成分和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逐漸形成具有獨特香氣和特性的沉香物質(zhì)。</span></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第三層展廳,有周秦漢唐精品文物展100件,看過太多中原出土的古老文物,在澳門博物館遇見他們,瞬間讓我血脈喚醒,周禮秦制,漢風(fēng)唐韻,這里的哪一件不是與我們血脈相連?。。ňx幾個精品制作視頻存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結(jié)束語:三層的主場是澳門民居生活展廳,內(nèi)容豐富龐多,從居家日用、滿漢全席、戲曲婚嫁全都有,也有土生葡人家的中西合璧的現(xiàn)代廚房場景,由于展品包羅萬象,零碎繁多,沒有耐心一一整理成篇,就此偷懶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