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經(jīng)歷了一些年月,生命褪去了繁華與喧囂,內(nèi)心便沉靜下來。讀書已然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我居住的寓所面積不大,幾十平米的空間里除了生活必需品,便是大大小小的書籍,古今中外,包羅萬象。這里住的人大都是做工的普通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間那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叫賣,沒有喧鬧,世界完完全全是我的。我在陽臺擺了一把椅子,手捧一本墨香熏染的唐詩或者宋詞,看李白飛流直下的瀑布,看杜甫清輝玉臂的月夜,看蘇子山高月小的赤壁……我有眼疾,若是倦了,抬眼便能看見樓下靜靜行走的車馬,看見遠處太陽嶺上轉動的風車,那風車的葉子輕輕轉動,一圈一圈,循環(huán)往復,它們何嘗不詮釋著文學的遼闊,又何嘗不演繹著生命的輪回?!</p> <p class="ql-block"> 一個人獨居,沒有任何塵世的羈絆,書就是我靈魂當中最堅實的地基。我和曹孟德對酒當歌,暢談天下英雄;與陶淵明賞菊品茶,分享田園快樂;同林黛玉提籃葬花,一起感時傷懷;跟李商隱西窗剪燭,互話心中離愁……在書的世界里,我穿越時空,與賢達圣人共享文化盛宴,切磋思想火花。</p> <p class="ql-block"> 是讀書,讓我在孤獨中找到了慰藉;是讀書,讓我在寂寞中找到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我不喜歡我的學生把我說成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者,那場面太慘烈,生命都失去了,哪來的芳華綻放,李商隱未免太不近人情。我不想做春蠶,更不愿當蠟燭,我只想與我的學生共同駕一葉扁舟,在一條落英繽紛的桃花溪上,溯洄從之或者溯游從之,去尋找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桃花源:</p><p class="ql-block">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p><p class="ql-block"> 我?guī)е齻兎ブ袢〉溃伺d而來。</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我的學生是不是真的找到了他們眼中那個光華無限的世外桃源,但我坐在陽臺的椅子上,孤獨地閱讀,閱讀著孤獨的漁人,我穿過桃林,涉水而來,即便孤獨,內(nèi)心卻是豐腴的,精神也是厚實的。</p> <p class="ql-block"> 文學的世界,于我一直光怪陸離,美景無限。我記得有一年我們一伙讀書會成員在聚賢苑團建,那是三月的一天,春風浩蕩,桃花紛飛,滿世界的緋紅、淺紅、紫紅,在空中流云一般迷離。我們在桃樹下嬉戲、吟詩、題字。我們玩飛花令,有人突然誦讀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的妙語,大家都醉了。那天幾個女同胞們站在樹下拍照,一陣風款款吹來,花瓣紛紛揚揚地灑落到她們芳香四溢的裙子上,落英繽紛的樣子,仿佛圖畫一般,那情景,美到令人屏住呼吸,世界也似乎停下了腳步。</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們看見了桃花流水,看見了煙雨朦朧,看見了新生的楊柳在春風里搖曳,看見了河邊的蝌蚪腆著肚子在水中游弋。生命何等高級,花草鳥蟲,世間萬物,誰不是一首詩,誰不是一幅畫,誰又不是一本起起落落的書呢?!</p> <p class="ql-block"> 天氣好的晚上,我偶爾會去一墨讀書會喝茶聊天。我和潘理事、羅校長、曾釣等人聊楊絳,聊她的淡泊名利與堅韌不拔,聊她在動蕩歲月中對學問的追求,以及與錢鐘書先生的伉儷深情。我們評論《我們仨》,評說書中深沉的家庭情感與生命的無常,都不免感慨一番。窗外車水馬龍,遠處萬家燈火,頭頂滿天星辰,這世間的美,在書中,更在書外。</p> <p class="ql-block"> 如今潘理事眼疾,很少來一墨了;羅校長去了九江帶外孫,一年也難得見到幾次;曾釣外出謀生,見面的機會就更少了。但一墨讀書會里的燈,一到天黑,葉大哥總是第一個走去點亮,要不了多久,窗外就能聽到他們潺潺的笑聲、高亢的爭論、無邪的俏罵……</p> <p class="ql-block"> 文學是一塊通靈寶玉,不管你經(jīng)歷了怎樣的春花秋月,遭受了怎樣的沉浮起落,它都會滋養(yǎng)你,包裹你,慰藉你,警醒你。讓你的靈魂豐盈,讓你的生命絢爛。</p> <p class="ql-block"> 學校辦公室窗外有一株芭蕉,下雨的季節(jié),雨水打在芭蕉葉上,起初淅淅瀝瀝,繼而滴滴答答,不久嘈嘈切切,紛至沓來,原本不適的心緒倒反而有了些許詩意。那時我?guī)Я撕⒆觽?,一起唱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的詩句;附近人家的陽臺上,飄來那首《茶香夜雨》的歌曲:飄雨的雨夜里,茶香就飄小樓,聽雨里煮茶濃,只聽那竊竊語。小樓它晃悠悠,遠處的搖櫓聲,濃濃的江南雨,茶香就把你留……</p> <p class="ql-block"> 風聲,雨聲,歌聲,讀書聲,匯成一泓清泉,流淌在教室內(nèi)外。</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幅怎樣鮮活潤朗的畫面啊,綠葉在雨水中滋養(yǎng),靈魂在書聲里舒展?;蛟S缺少一位煮茶的姑娘,也聽不到茶開聞不到茶香。但又何妨呢?“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只讀到這樣溫婉襲人的詩句,心便清澈寧靜,這塵世的喧囂與繁華,也會悄然遠去,波瀾不驚了。</p> <p class="ql-block"> 我小時候讀書,聽我的老師講祥林嫂,講“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講“滾滾長江東逝水”。我們時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時而義憤填膺,摩拳擦掌;時而無可奈何,仰天長嘆。生命原本就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高級、美好、空靈。</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教別人讀書的時候,我講余秋雨,講他的《文化苦旅》,講中國知識分子的堅韌與擔當,他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以筆作舟,以心為燈,穿越風雨,探尋文化的根源與真諦。我講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如何在他的筆下重獲新生,讓我們在他的字里行間感受沉甸甸的歷史責任和文化使命。我感覺我很幸運能夠做一個文化傳承人,而這種感覺遠比讀書要深刻,它就像一場心靈的旅行,讓我們的后輩們在閱讀與思考中觸碰到文化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這實在是一種奇妙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文學是那么美,那么優(yōu)雅,那么有格調(diào),而讀書便是把這種美和優(yōu)雅轉化成一種內(nèi)在修養(yǎng)的精神糧食,我們穿越時空,與靈魂對話,和心靈交流,把細膩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絢爛的想像,一點一滴融入到我的血脈之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駕一葉扁舟,游蕩于桃花溪上,尋覓文字里的生命源泉,即便燈火闌珊,回首依舊良田美池,依舊春風十里……</p><p class="ql-block"> 我愛讀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