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原炮兵第三十七團參戰(zhàn)老兵的兩次老山邊關行能夠圓滿進行,老領導劉均田和老戰(zhàn)友張同文可謂是功不可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日,拜讀了老領導劉均田所寫的邊關行文章,我再一次被深深觸動。尤其是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情懷、責任與擔當,更是讓我欽佩有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劉均田,他是我在部隊最早結(jié)識的領導之一,也是如同兄長般的存在。我剛?cè)胛槌蔀樾卤臅r候,他擔任我們連的指揮排長,其軍事業(yè)務與技能在全團都是赫赫有名的。新兵下連之際,他已經(jīng)晉升為連長了。也不知是何緣故,他對我格外喜愛。新兵下連后,我被分配到炮班,他和劉京功班長告訴我,在炮班同樣能夠有所建樹。后來,我相繼擔任瞄準手、副班長、班長,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到后來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的這些進步都離不開劉均田老連長、劉明盛老指導員、劉燦根老排長的悉心教導與精心培養(yǎ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底,我的服役期已滿,當時正打算退伍回家。就在這時,劉均田老連長把我叫到連部,面帶微笑地對我說:“別走了,再跟著我干一年吧!”那話語之中滿是懇切與挽留的意味。我這個人,平時小毛病不少,然而老連長從未當面批評過我,總是在推心置腹的交談中,指出我的問題并幫助我加以改正。當時,一想到連隊干部對自己的器重,再想到連隊那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又想到自己是一名黨員,我便沒有推辭,選擇留了下來。那時的我,并不知道部隊即將奔赴戰(zhàn)場參戰(zhà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經(jīng)過一整年緊張的訓練和籌備,年底通過鐵路運輸南下,一營和三營齊裝滿員開赴老山戰(zhàn)場。部隊出發(fā)之前,劉均田老連長已經(jīng)擔任三營副營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劉均田老領導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他為何要牽頭、策劃并組織這次邊關行呢?從他的文章中就能找到答案。他也曾在微信上告訴我:看到神炮二連的邊關行,回憶起與三營戰(zhàn)友并肩作戰(zhàn)的往昔時光,心中對老山的牽掛始終難以釋懷。特別是老營長、老教導員都已離世,在這種情況下,我理所當然應該站出來,順應參戰(zhàn)老兵們的期待,組織參戰(zhàn)老兵重走老山路,重新回味當年那激情燃燒的歲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啊,又是何等的責任與擔當!這便是促使我再次拿起筆,用我這顫抖而又笨拙的手,為劉均田老領導撰寫這篇文章的緣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精心組織好這次邊關行,劉均田老領導和其他戰(zhàn)友們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們成立了組委會,聯(lián)系賓館、安排車輛、制作軍旗、訂制橫幅、量身定制T恤、校對紀念章、制定規(guī)章制度、安排隨隊軍醫(yī),還細致地規(guī)劃行程路線等,力求讓每一個參戰(zhàn)地點、每一位參戰(zhàn)人員都能夠看到并到達自己參戰(zhàn)時所在的位置。比如,上馬草、磨刀石、直瞄陣地、510等觀察所、南溫河、小石硐、荒田、曼棍……哪怕是僅有一兩個人值守的線路維護哨位,也要盡量安排大家走到看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田心鄉(xiāng)的座談是此次邊關行的重中之重。他們在前往云南之前就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通過翻看歷史照片,走訪田志華老戰(zhàn)友等當年軍民共建的直接當事人,制作了“軍民一心 情暖老山 共建歲月魚水情深”的錦旗一面,還請書法家書寫了“再現(xiàn)魚水情”的條幅,并且派出了時任營部排長的王金海和八連戰(zhàn)友毛為民提前進行聯(lián)絡和溝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畢竟三十九年時間過去了,過去的當事人都已老去。而他則是以一名參戰(zhàn)老兵、和這次活動召集人的身份,對參加這次活動的戰(zhàn)友、軍嫂、旅行社等工作人員、大巴車司機進行了嚴肅認真的戰(zhàn)前動員。講明這次活動意義,文山州、硯山縣、回族鄉(xiāng)等有關領導也要參加,要求大家一切要行動聽指揮;尊重當?shù)匾了固m教風俗習慣,不抽煙,不喝酒;坐談會時沒有安排發(fā)言的人員一律不要發(fā)言,坐姿端正,鼓掌熱烈,手機靜音,不交頭接耳,不中途離退場;吃飯時按排隊順序,不挑桌凳,不說話,不剩飯。事后證明,動員效果非常明顯,大家完全做到了以上要求。正是因為他們用心、用情地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才使得回訪與座談取得了圓滿成功,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次邊關行結(jié)束后,劉均田老領導告訴我,雖然在活動中操心又勞累,但也了卻了他多年的一個心愿。寫到此處,我竟不知該用何種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知該如何去感恩他、敬重他。那就默默地祝福他吧,愿他精神愉悅、幸福安康、健康長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