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初,三亞隨著沈小岑《請到天涯海角來》的歌聲紅爆半邊天。我就在那時第一次踏足天涯海角景區(qū),彼時的記憶雖已有些模糊,卻始終留存著一抹獨(dú)特的韻味。時光悠悠流轉(zhuǎn),最近再度來到這片令人心馳神往之地,心境已截然不同。踏入大門,海風(fēng)拂面,鮮花盛開,像是在熱烈歡迎一位久別重逢的老友。我沿著海邊沙灘前行,腳下的沙粒細(xì)膩而柔軟,每一步都像是在與大地親密對話。心中懷著對往昔的追憶與對當(dāng)下的珍視,我先后到了“南天一柱”、“天涯”和“海角”,逐一打卡這些聞名遐邇的地標(biāo)。佇立在它們面前,我不禁深深感慨,這片天地間,似乎一切景觀都凝聚于這一塊塊石頭之上,而這些石頭又仿佛承載了世間萬象,成為了獨(dú)一無二的景觀,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變遷與無盡故事 。</p> 情侶樹 <p class="ql-block">歲月流轉(zhuǎn),海浪、沙灘、椰樹和礁石等景觀依然,但游人卻變了。40多年前,到此一游時,我還是一個哼唱著“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的青年,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腳步輕快得如同沙灘上跳躍的浪花。那時的我,目光被大海的廣闊深深吸引,滿心都是對遠(yuǎn)方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 。如今,兩鬢已添白發(fā),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海風(fēng)依舊溫柔,可我心中多了幾分歷經(jīng)歲月沉淀的平和。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不平和又能怎樣?</p> <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由崖州知州范云梯題刻。相傳“共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南天一柱”是被派遣來獨(dú)撐南天的一截“天柱”。范云梯在崖州任職期間,面對當(dāng)時國家遭受列強(qiáng)侵略的困境,看到巨石在驚濤駭浪中頂天立地,心潮澎湃,于是題下“南天一柱”,寓意著希望海南島能成為祖國山河的擎天玉柱,祈求施政一帆風(fēng)順、國泰民安。</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天涯”,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所題。在古代,海南地區(qū)開發(fā)較晚,環(huán)境惡劣,路途遙遠(yuǎn),在遭貶斥的文人眼中這里是人跡罕至的偏遠(yuǎn)之地,有著天涯盡頭的意味。程哲在此題刻“天涯”二字,或許是感慨此地的偏遠(yuǎn)與獨(dú)特,也為這里增添了濃厚的人文底蘊(yùn)。</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海角”,1938年1月8日,由國民黨瓊崖守備司令王毅中將題寫。當(dāng)時日軍侵華,局勢緊張,王毅在崖縣馬嶺村舉行“六千黎民歃血會盟共赴國難大會”,在“天涯”石相鄰的巨石上題寫“海角”,以此表達(dá)堅守海南、抵御外敵、共赴國難的決心。</p><p class="ql-block">(資料來源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三亞灣沙灘海風(fēng)吹拂,濤聲依舊,白天在這里浪漫的人,又燈紅酒綠去了。我在網(wǎng)紅打卡點(diǎn)——海鮮大排檔見到久違的“鏡頭",這是美麗三亞灣的浪漫縮影,還是年輕人生活的無奈?</p> 街頭竹桿舞 <p class="ql-block">再見了,三亞灣,你的每一朵浪花都藏著我漫步時的愜意,每一縷海風(fēng)都裹著我對自由的向往。再見了,天涯海角,你的美麗與浪漫,早已刻入我的靈魂,你的風(fēng)景和故事已經(jīng)在我心底里珍藏。不知道今后是否會再來,但我還會想念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