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親的土辦法》</p><p class="ql-block"> 文/尚應平</p><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家住在農(nóng)村,那時候缺醫(yī)少藥,三五里路才有一個赤腳醫(yī)生,一般的小病不岀門,都是用土法子治療。母親常年有病,人常說久病成醫(yī),我姊妹幾個生病了,基本都是母親給治好的。風寒感冒,母親會讓我們睡在熱炕頭上,蓋上被子,把頭腳都捂住,在密不透風的被子窩里捂著,直至渾身上下冒出了汗,然后探出頭來晾一會兒,等頭上的汗晾干了,再慢慢地揭開被子露出上身再晾一會兒,最后,把被子全拿掉,這是第一階段的治療,輕微感冒,經(jīng)過這個療程的治療,上午生病,下午就能活蹦亂跳了。重感冒,如頭暈惡心,還需要接受第二個療程,母親就會拿來一個針來,將針尖在煤油燈上一烤或放到牙齒上咬一會兒,然后讓我們伸出來,用手使勁地在中指上來回揉搓,直至中指沒有了血印發(fā)白或發(fā)黃,趁我們不注意,一針下去,使勁擠讓擠出血來,她根據(jù)血的顏色來判斷病情輕重,淡血水說明是輕微的感冒,濃血說明重感冒,擠不出來血或者擠出的是“黃水",那就得請醫(yī)生來,吃藥打針。我們鄰村有個赤腳醫(yī)生,我們叫他"三奴兒爺",全村的孩子最怕他,不聽話就怕他給打針。</p><p class="ql-block">?今天起來,下地了,怎么覺得高一腳低一腳高的,看見房頂在旋轉,以為近期沒休息好上火了,趕忙睡下又睡了一個小時,8:00多勉強從床上爬起來,熬了一鍋稀飯,喝了一碗,過了一會兒又全吐了。老婆不在家,醫(yī)院不了了,吃了一袋藥不見效,又吐了,只能使用母親的土辦法了,看看明天能否如期"搬磚"[破涕為笑][破涕為笑][破涕為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