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農(nóng)歷二月初一,陽光帶著久違的熱烈,毫無保留地傾灑而下,像是迫不及待地要把新春的溫暖送進人們的心里。在這樣一個明媚的日子里,連城縣詩詞學會一行十五六人,在黃會長的帶領下,應羅先生之約,奔赴新泉鎮(zhèn)儒畬村,開啟一場紅色采風之旅。</p> <p class="ql-block">踏入儒畬村,時光仿佛被一層神秘的紗幕輕輕覆蓋,往昔的革命歲月若隱若現(xiàn)。這座看似平凡的村莊,實則是一個承載著厚重歷史的革命基點村。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時期,1929年到1935年間,全村僅 700 余人,卻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十三鄉(xiāng)暴動中,大多數(shù)青壯年都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p><p class="ql-block">站在紅軍橋的橋頭,一塊并不起眼的石碑靜靜佇立,上面鐫刻著 37 位烈士的英名。然而,當?shù)卮迕竦闹v述,卻讓這份沉重更加深沉。據(jù)他們代代相傳,在那場暴動之后,犧牲的人數(shù)多達 79 人。這一個個數(shù)字,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儒畬村為了革命信仰,為了理想和自由,所付出的巨大代價。</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這次儒畬村的紅色采風行,之于我還有什么好印象、好心情的話,那么,在紅軍橋上,還有那么一點點。究其原因,或許僅僅是因為偉人一一朱德曾在該橋上休息并演講過?所以這座小橋被政府出資翻新過。而其他紅色景點,就不敢恭維了。除了滄涼、頹敗外,我實在找不出什么好詞可以慰籍我這顆仰慕紅色歷史的心。</p> <p class="ql-block">一個小山村,當時總?cè)丝诓贿^700余人,可因暴動及往后的三年游擊戰(zhàn),竟然死了79人,那個個可都是青壯年呀。就憑這點,我們不難想象,當年整個村莊的革命熱情是何等的高漲?暴動后及三年的游擊戰(zhàn)爭是多么的殘酷?</p><p class="ql-block">如今,革命勝利已經(jīng)好幾十年,國家建設成就非凡,鄉(xiāng)村變化突飛猛進,人民生活水平也近乎小康。可那些極是歷史意義的場所,卻處處殘垣斷壁,頹敗不堪。</p> <p class="ql-block">看看吧,看看這塊深埋十多位烈士的陵墓,是何等的荒涼?</p> <p class="ql-block">那碑上刻的可有名有姓有職務的當?shù)貭奚舻募t軍干部呀,光是營長就有三位之多。試想,如果他們能活到共和國誕生的那一天,或許他們個個都是將軍啦??裳矍暗木跋笫嵌嗝戳钊诵暮?。照片上的畫面,可能還是當?shù)仡^人知道會有人去采風而請人把墓地的蘆草劈開的。</p><p class="ql-block">就如我們的黃會長悲嘆的那樣,用上個五六包水泥,花個幾百塊錢就能安頓好的事,可眼前的境況竟是如此的凄清慘淡。如果九泉之下的烈士英靈有知的話,不知他們會有何感想?</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中,最讓人感觸深刻的莫過于連大坪村,98歲羅某金老人講述的有關十三鄉(xiāng)暴動前夕的場景。</p><p class="ql-block">暴動前夜,全村參加暴動的成員,到村外山下的土地廟前喝血酒宣誓,宣誓的內(nèi)容當然無從考察,老人當時亦未出生,當時或許也沒記載,只是相傳的事是的確存在的。</p><p class="ql-block">而羅先球、羅先佛兄弟相約,如果誰在暴動中犧牲,活著的人應把往后生育的長子過繼到另一人名下(以后他們也的確這樣做了)。就這一件普通的事,卻讓人覺得這可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呀!為了革命大義、為了心中那份信仰,面對危險、面對死亡,他們是那么的絕決,那么的從容,那么的義無反顧……。</p> <p class="ql-block">特別讓人感慨的是,英烈們面前,那些沒有記載、無人監(jiān)督執(zhí)行的誓言,竟能讓他不惜付出生命去踐行、去奮斗、去犧牲。而今天在幸福和平的新時代中,面對黨旗我們多少黨員干部,也曾舉著右手莊嚴地宣誓過,要終生為黨、為人民服務,可在個人利益面前,竟敢無視誓言,以身試法,危害黨群,直至身陷囹圄。在犧牲了的英烈面前,不知他們羞也不羞、愧也不愧?</p> <p class="ql-block">幽默樂觀、多才多藝的羅某金老人,在土地廟前還隨地摘了一片樹葉,為我們演奏紅軍之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示對英烈先輩們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村里,撫摸著那些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磚石,想象著當年的烽火硝煙。這些磚石仿佛有靈,它們目睹了青年們告別親人,奔赴戰(zhàn)場的決絕;聆聽了婦女們在深夜里為出征的丈夫和兒子默默祈禱的呢喃;見證了老人們在戰(zhàn)火中堅守家園,守護革命火種的堅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先輩們的熱血,每一縷空氣,都彌漫著那段悲壯歷史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此次儒畬之行,不僅僅是一次采風,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們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先輩的緬懷而來,離開時,心中裝滿了沉甸甸的責任。我們要用手中的筆,記錄下這段被歲月掩蓋的歷史,讓更多的人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怎樣可歌可泣的故事。讓儒畬村的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繼續(xù)熠熠生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理想,為了信念,奮勇前行。</p><p class="ql-block">同時,我們也希望用我們手中的筆、用我心中的情,讓全社會、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能重視紅色歷史,秉承英烈們崇高的精神,忘我工作,還社會、還民眾以大同。</p> <p class="ql-block">附滿江紅及七律詩一首,以記之。</p> <p class="ql-block"> 滿江紅·儒畬村感懷</p><p class="ql-block"> 文/吳遠才</p><p class="ql-block">暖日傾輝,風攜訊,儒畬訪跡。抬望處,昔年烽火,史痕難匿。小小山村迎巨變,赳赳壯勇投戎役。憶往昔、熱血染山川,豪情溢。</p><p class="ql-block">先烈事,心中刻。碑字冷,荒丘寂。嘆殘垣斷壁,意寒胸臆。昔日英魂捐熱土,今朝遺跡成凄僻。盼今朝、重鑄舊榮光,承遺績。</p> <p class="ql-block">有感于儒畬革命史跡</p><p class="ql-block"> 文/吳遠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儒畬往昔戰(zhàn)煙濃,英烈捐軀志如松。</p><p class="ql-block">斷壁殘垣悲舊跡,荒丘冷冢嘆塵封。</p><p class="ql-block">且祈府吏傾心力,更盼鄉(xiāng)邦護史蹤。</p><p class="ql-block">重鑄榮光承浩氣,英魂慰藉頌高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