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7日,方城縣縣級教學大比武活動實驗初中賽區(qū)圓滿落幕。方城縣第一初級中學語文教師潘星月憑借一堂以魯迅《朝花夕拾》為藍本的創(chuàng)新情景教學課,以扎實的文學功底和生動的課堂設計脫穎而出,在縣一初中名師工作室的指導下,斬獲賽區(qū)第一名。 </p> 以“拍攝任務”激活經典 課堂設計緊扣核心素養(yǎn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賽課中,潘星月老師以“走進魯迅的愛恨世界”為主題,模擬央視《故居聽書》欄目組拍攝任務,引導學生通過三個環(huán)節(jié)深度解析文本。任務一“選人物”,學生分組討論魯迅筆下“愛與恨”的代表人物,制作人物名片并闡述理由;任務二“拍鏡頭”,學生結合具體事件還原人物形象,如通過“阿長買《山海經》”展現魯迅對淳樸善良的贊美,通過“衍太太教唆呼喚父親”揭露了衍太太的虛偽和迷信;任務三“悟情感”,結合時代背景探討魯迅“愛恨交織”的精神世界,理解其批判背后的深沉家國情懷。 </p> <p class="ql-block">課堂全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小組合作、情景模擬等形式,將文學賞析轉化為實踐體驗。潘老師巧妙運用“拍攝任務”驅動學習,既鍛煉了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又引導其感悟魯迅作品的人文內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學科融合”與“素養(yǎng)導向”的理念。 </p> <p class="ql-block">賽區(qū)評委組對潘星月的教學設計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以新穎的情境任務重構經典閱讀課堂,將魯迅的文學世界與現實生活相聯結,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尤其在“愛恨辯證”環(huán)節(jié),學生結合魯迅生平與創(chuàng)作背景,提出“恨源于大愛”的深刻見解,展現出高階思維品質。評委指出,潘老師的課堂不僅落實了知識目標,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批判性思維,是“文學教育回歸育人本質”的優(yōu)秀范例。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參與課堂的學生表示:“通過設計拍攝鏡頭,我們仿佛走進了魯迅的回憶,更理解了他對長媽媽的感激、對封建禮教的憤怒。這樣的課堂既有趣又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方城縣教學大比武活動旨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發(fā)掘優(yōu)秀教學案例。潘星月老師的獲獎,彰顯了我校在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中的探索成果??h一初中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陳清嶺老師表示,未來將繼續(xù)鼓勵教師立足傳統(tǒng)文化,開發(fā)兼具思想性與實踐性的特色課程,讓經典文學作品煥發(fā)時代生命力。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