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極被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寒冷(-86度)、最干燥(年降水量僅為200毫米)、最多風(一年8級以上大風有300天)、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的洲。全洲80%的陸地被厚度近2千米的冰層覆蓋,被譽為“白色大陸”。</p><p class="ql-block">?盡管極寒,卻有許多生物、植物和動物生長,唯獨沒有土著人在這里生活,氣候實在不宜人類居住。</p><p class="ql-block">?南極洲是沒有國界的,1959年,12個國家簽署《南極條約》,隨后又有38個國家簽署。條約規(guī)定這個洲由世界共同來管理,允許各國在南極進行科學研究、保護南極生物,但禁止任何國家在南極洲進行一切軍事活動、核爆炸試驗等。</p><p class="ql-block">?到目前為止,南極洲已建有135座科考站,中國有5座科考站在這里: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和羅斯海新站。我們這次行程離在喬治王島上的長城站最近,但是最終遺憾還是沒看到。</p> <p class="ql-block">在徳雷克海峽上搖晃了兩晚一天,第三天一早醒來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船不搖了,寧靜得令人新鮮與愉悅,我跑去拉開窗簾,天氣不好,灰蒙蒙的,還下著雨,令我興奮的是看見了大大小小的浮冰,不遠處,黑黝黝鋸齒樣的山峰模亙在水天之間,山凹處蓋著厚厚的白雪,“哈哈哈,到啦!南極!”我驚呼起來。這塊遙不可及的神秘之地,現(xiàn)在就近在咫尺,激動之情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的陸地叫格林尼治島(Greenwich Island)。該島是南設得蘭群島之一,與南極半島還相隔約120公里,中間是布蘭斯菲爾德海峽(Bransfield strait)。</p><p class="ql-block">?南設得蘭群島是從阿根廷、智利登陸南極半島的必經(jīng)之路,由9個島嶼組成,該地區(qū)最早在19世紀初被海豹捕獵者發(fā)現(xiàn)開發(fā),成為科學家和游客到訪最多的地方,這里浮冰多姿多彩,各種動物如鯨魚、企鵝,海豹,鳥類的棲息之地。</p><p class="ql-block">?中國長城站就建在南設得蘭群島中最大的喬治王島上。</p> <p class="ql-block">每年10月末至來年3月是南極的夏天,盡管是夏天,氣溫常在-5至5度之間,也是偏冷的,但是不是想象中冰凍的樣子,說是來觀光,其實是來挑戰(zhàn)自然的。</p><p class="ql-block">?這里氣候瞬息萬變,剛才還陽光燦爛,一會兒便狂風大作,風雪交加,冰塊從冰架隨時可能脫落,浮冰隨時可以封住航道,所以在這里旅行不僅需要一定的體力,還要具備一顆敬畏之心,在這片純凈、不可預測的世界面前,得小心翼翼,我們是外來客,要懂得尊重,珍惜與保護這里的動物和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每日活動的具體安排大都是臨時決定的,要看當日的天氣,水上浮冰的情況。郵輪上有一支非常勇敢、經(jīng)驗豐富的探險隊員,每到一地,他們負責探尋什么地方可去,什么地方危險,先下船,坐沖鋒舟上岸試探,認為可行,再插上小紅旗標明可行路線,然后回船接上游客,送到目的地,他們個個都是多面手,不僅能開沖鋒舟,還負責講解,知識非常豐富,有問必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每晚每個房間都會收到一份小報,所有活動安排都在上面。</p><p class="ql-block">?船上活動豐富,除了觀光,看動物,還舉行各種知識講座,有關南極動物包括企鵝,海豹,鯨魚,飛鳥等,還有關南極探險的歷史和英雄故事,主要活動是下船坐沖鋒舟在水上巡游,看動物、看奇形怪狀的冰山等,有時登陸,近距離觀察企鵝和體驗在冰雪地上行走登高望遠的感覺。</p><p class="ql-block">?另外還組織獨木舟劃行,這個我們報了名,由于名額有限,抽簽沒抽到,不過,幸好沒抽到,在海上劃獨木舟與在湖上劃絕對是兩回事,那要經(jīng)驗豐富,專業(yè)人士才能駕馭,因為浪實在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坐沖鋒舟時,游客分為9組,我們在第3組,每日活動哪個組先下船都事先安排妥的,喇叭里呼叫哪組,哪組就穿好沖鋒衣,防水褲,救生衣,帽子,手套來到第三樓,再穿上防水靴。</p><p class="ql-block">?為了保護南極和南極的動物,凡是要在南極登陸,人人必須遵守規(guī)則,根據(jù)《條約》,每個地點每次只能有一艘郵輪靠岸,并且每次上岸的游客數(shù)量不能超過100人。</p><p class="ql-block">?為了防止游客衣服上的附著物污染南極,沖鋒衣,防水褲,帽子、圍巾、手套等所有帶到陸地上的東西都要經(jīng)過船員仔細檢查,確定沒有頭發(fā)、任何附加物才行,靴子和褲腳回來時要洗刷干凈,再踏進裝有消毒水的小池子中走一遍。南極溫度低,自凈能力很差,一塊香蕉皮,在南極需要180年的時間才能被分解,所以千萬不要污染了這片最后的凈土,當然游客也不能從南極大陸帶走任何東西,哪怕是一塊小石頭。</p> <p class="ql-block">在南極,人類是客,不能主動接近各種動物,與它們至少要保持5米以上的距離。有時企鵝會主動走近我們,為了5米的距離,我們必須后退,為了拍照,不能做蹲、爬在地上的動作,一是防污染,二是怕驚嚇了企鵝;另外企鵝都是群居動物,在山頂作窩,又要下山入海覓食、洗澡,往往在雪地里踩出一條路,粉粉的,游客千萬不能與企鵝共路,盡量保護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1。Fort Point</p><p class="ql-block">? Fort Point是我們來南極登陸的第一個地方。它是南設得蘭群島(South Shetland Islands)中一個名叫格林尼治島(Greenwich)南部的一個小半島。</p><p class="ql-block">?今天風雨交加,來南極第一天就給我們來個下馬威,但是大家都興致勃勃,再大的困難只要探險隊員說行,我們都勇敢地面對。</p><p class="ql-block">?8人一艘沖鋒舟,全副武裝的防水防風服裝此時得到有效驗證,一點不覺得冷。由探險隊員駕駛,乘風破浪,在風雨中馳騁。</p><p class="ql-block">?由于沒經(jīng)驗,手機事先沒放進防水袋,到了陸地上才裝,已被雨水打濕,所以今天所拍的照片都灰蒙蒙的。</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半島上幾座高矮不一的黑色花崗巖山峰特別引人注目,靜靜地守候著一方,被歲月雕塑成城堡般的模樣,孤獨又堅毅!</p><p class="ql-block">?山峰腳下一長堤連接大島,長堤上全是小卵石,光滑細膩,這里生活著兩種企鵝:金圖企鵝(Gentoo Penguin)和帽帶企鵝(Chinstrap Penquin),密密麻麻的,我第一次看到企鵝,非常震驚,沒想到它們這么多,而且離它們僅咫尺之隔,它們又那么可愛,走起路來姿勢很獨特,搖搖擺擺,憨厚萌呆,好像不怕我們,有一只直沖著我走來,我趕緊躲。</p><p class="ql-block">?當時風很大,我發(fā)現(xiàn)所有坐在自己石頭窩上的企鵝一致背向著我們,面對山體,我不解,問船員,她說它們這樣是為了躲避風向,否則會打臉,風確實是往山那邊吹的,我轉過身看了看長堤另一端山腳下的企鵝,看到的是它們白白的腹部,都是朝一個方向的,真聰明!</p> <p class="ql-block">帽帶企鵝非常好識別,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好似戴著盔帽一般。體長約43-53厘米,體重約4公斤,背部羽毛為黑色,腹部羽毛呈白色。翅膀退化成鰭形,羽毛為細管狀,披針型排列,表面附有油膜,具有排斥水的功能,它們喜食磷蝦,小魚或淺水小型動物,常在午夜和中午出海,潛入海水中捕食。</p><p class="ql-block">?帽帶企鵝常在陸地上筑巢,一般由一個個小石頭構成,每年11月下旬下蛋,一般下兩個,孵化由雄性和雌性輪流進行,為期5至10天。約35天后孵出,初生時,呈灰色和色的絨毛。幼企鵝在巢中多呆20至30天之后就會離巢,我們看到許多幼企鵝,還沒換毛,要在出生后50至60天后才換為成體的毛之后就可以出海。</p> <p class="ql-block">金圖企鵝也好識別,又名幾布亞企鵝、白眉企鵝。比帽帶企鵝稍微大點,身高56-66厘米,體重5.5公斤。嘴細長,喙呈橘紅色,眼角處有一個紅色三角形,頭頂上一條寬闊的白色條紋非常醒目。</p><p class="ql-block">?也喜用小石頭筑巢,常偷鄰居家小石頭來自己用,常常發(fā)生斗毆行為。求偶和配偶辯認行為很復雜,雌企鵝在冬季產(chǎn)卵,每次2個,雌雄企鵝輪流孵卵,先雄后雌,1-3天換一次,孵卵期較長,達七八個月,小企鵝發(fā)育較慢,3個月后才能下水,如果食物不充足,通常第二只孵岀來小企鵝會被餓死。幼鳥前后要換兩次羽毛才能下海,賊鷗,豹海豹,虎鯨都是它們的天敵。</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島上待了約一個小時,仔細觀察了企鵝的行為舉止,生活習性,非常有意思,它們除了搞點小動作,偷偷石頭外,如果有天敵如賊鷗飛過,它們會引頸大聲喊叫,引起大家的關注,而且拉大便呈噴射長條狀,十分特別。由于以磷蝦為食,磷蝦多為粉紅色,所以企鵝活動地面都被粉色大便染成了粉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特殊“餿”的氣味。</p> <p class="ql-block">以下幾張清晰的照片是同船船友拍的,看看人家的技術,我自愧不如!</p> <p class="ql-block">回到船上,先要上一臺自動洗刷機,沖刷防水靴和褲腳,然后雙腳站在裝有消毒液的盤子里停留幾秒中,集中在換靴室里換上自己的鞋子,把脫下的靴子放在這間屋里,等下次出海巡游時再換上,以確保不把船上的生物、拉圾帶到南極這個極凈之地。</p> <p class="ql-block">2。 Hunt Island</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從Fort Point出發(fā)經(jīng)12小時的夜間航行,穿過布蘭斯菲爾德海峽,早上6:30到達Hunt Island。Hunt Island屬于帕默群島(Palmer Archipelago)的布拉班特島(Brabant Island)東南方向旁邊的一個小島,與南極半島隔著熱爾拉什海峽(Gerlache Strait)</p> <p class="ql-block">11點坐沖鋒舟環(huán)島巡游,沒有登陸。島不大,也不算高,最高峰也就是兩三百米,但全被冰雪覆蓋。周圍海面上漂浮著大大小小,形態(tài)各異,透著藍光的冰山。</p> <p class="ql-block">冰山密度比水低,所以能浮在水面上,但是常常只有10%的體積露出水面,絕大部分是浸在水里的,只有高6米、長15米以上的浮冰才夠資格被稱為冰山,否則就是冰塊了。</p><p class="ql-block">?南極的冰山多是整塊從陸上的冰川或冰架崩塌落入水的,然后隨洋流漂移,經(jīng)風吹雨打,被大自然雕鑿成千姿百態(tài),透著幽幽的藍光,帶著冰冷的寒意,沉淀著千年歷史的況世巨作。</p> <p class="ql-block">像這塊冰山,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年,脆弱的拱橋也許明天就會坍塌,這樣的美景也就今天能看到,明天又會變成新的模樣,直到一天溶化永遠消失于海水中。</p><p class="ql-block">?海水的冰凍點比淡水要低一些,-1.9度,含鹽量越高,凍點越低,南極周圍這些海面冬天都會積冰,航道被冰封住,所以所有南極旅行都在夏天11月至3月。</p> <p class="ql-block">上次去冰島,鉆進去過藍冰洞,冰洞里綻放著藍寶石般的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次在南極又看到許多冰山,冰架和冰川也都散發(fā)出藍光,為什么這些冰都是藍色的?平常我們用的冰卻是透明的?</p><p class="ql-block">?記得冰島導游曾解釋過,他說越是古老,年份越久的積雪經(jīng)長年的疊壓,擠出了雪中的氣泡,極度壓縮空氣里的各種分子,當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光線照射時,所有長波段的光都會被冰物質(zhì)吸收了,只有波長很短的藍色不能被吸收,被反射,散發(fā)出來,才被眼睛看到,就像玫瑰本身并不是紅色,而是折射了光中紅色的顏色,才被我們眼睛識別到,認為玫瑰是紅色的。</p> <p class="ql-block">我們還看到了3只阿德利企鵝(Adeline Penguin)在一塊冰山上活動,好像是出來捕食,走累了,爬上冰山在此落腳休息一會。</p><p class="ql-block">?阿德利企鵝在這個區(qū)域也很常見,顏色很單純就黑白兩色。嘴、頭、背、翼背、尾都是黑,腹部是白色,眼睛有一圈白,個頭跟帽帶企鵝差不多,很有主人翁精神,對游人持歡迎態(tài)度,愿意接近你,也是呆萌可愛極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jīng)看見過四種企鵝了:麥哲倫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阿德利企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說到企鵝,那南極到底生活著多少種企鵝呢?全世界企鵝種類繁多共18種,但生活在南極及其周圍島嶼的共8種:帝企鵝、王企鵝、麥哲倫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阿德利企鵝、馬克羅尼企鵝、跳巖企鵝。這次整個行程,我只看到了剛才提到過的四種企鵝!</p><p class="ql-block">?企鵝中個頭最大的帝企鵝要到南極半島東側snow hill Island(雪丘島)和南極半島西側的Dion Islands可以看到,其中雪丘島是最北的帝企鵝繁殖區(qū),位于南緯64 ° 28‘,其他絕大多數(shù)的繁殖區(qū)都在南極圈內(nèi),不易到達。</p><p class="ql-block">?個頭僅次帝企鵝的王企鵝要到南喬治亞島能看到。</p><p class="ql-block">?馬可羅尼企鵝也能在南喬治亞島看到,而跳巖企鵝可在亞南極群島的??颂m群島可見。</p><p class="ql-block">?所以去南極還有一條時間比較長的南極三島游近來越來越火爆,三島包括??四先簫u、南喬治亞島和南極半島,這樣就有可能看到南極所有的8種企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南極洲的鳥類全是海鳥,除了不會飛的企鵝外,其他均為飛鳥。</p><p class="ql-block">?在南極有一種鳥被稱為飛鳥之王:信天翁(albatross),全球21種,其中5種生活在南極洲,分別是漫游信翁(the wandering albatross)、灰頭信天翁(the grey- headed albatross)黑眉信天翁(the black- brewed albatross),烏黑信天翁(the sooty albatross)和淺煙灰信天翁(the light- mantled albatross)。其中漫游信天翁是南極地區(qū)最大的飛鳥,也是世界飛鳥之王。它除了尾端和翼尖帶有黑色斑紋外,通身白色,翼展可達3-4米,可日行千里,不知疲倦,僅憑氣流,不扇動肢膀滑翔數(shù)小時,莊子的《逍遙游》里大鵬鳥會不會是指這個信天翁?可惜這次在南極沒看到,見得最多的是黑眉信天翁。</p> <p class="ql-block">巖壁上棲息著除了帽帶企鵝,還有許多藍眼鸕鶿(blue- eyed shags)。它們脖子修長,頭、背呈黑色,腹部白色,鼻翼呈橘黃色,眼睛一圈淺藍。</p> <p class="ql-block">這是非常難見的雪海燕(white petrel),通體純白,是南極最漂亮的鳥,可惜離得特遠,手機照的不甚清楚!</p> <p class="ql-block">企鵝高速公路,別看企鵝走路一搖一擺的,看似笨拙,可是爬山下坎能手,人走這么陡峭的雪路都很費勁。</p> <p class="ql-block">我們有幸看見一頭座頭鯨,巨大的翅翼和尾巴露出水面清晰可見,疙疙瘩瘩的大頭,時不時冒出水來吐氣,潛入水后留下一灘漣漪,據(jù)說每頭座頭鯨的尾紋都很獨特,不一樣,科學家便以此來識別座頭鯨,就像人的DNA一樣準確。</p> <p class="ql-block">就在同一個區(qū)域我們在看到那只座頭鯨不久之后,還看到三只虎鯨,三角形背鰭露出水面,一前一后,頓感一股殺氣迎面襲來,當它們的頭露出水面時能清晰看到眼部旁邊的白斑,估計正在追殺那頭座頭鯨。</p> <p class="ql-block">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