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坑寨子</p><p class="ql-block">這個位于海拔1200米谷底的古村落,是中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地方,村里也沒有電,村民靠挖坑蓄水(雨水)來生活用水。</p> <p class="ql-block">這里住著50多戶土家族、苗族原住民,是武隆的一個新景區(qū),是一塊原始瑰寶。</p> <p class="ql-block">細(xì)雨如絲,蒼翠的山巒在蒙蒙雨霧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置身于仙境。</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湖南衛(wèi)視《爸爸去哪了》原景拍攝地。</p> <p class="ql-block">熱情的村民,多才多藝,為游客表演節(jié)目。</p> <p class="ql-block">坐索道去黑山谷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黑山谷是目前重慶地區(qū)面積最大、原始生態(tài)保護(hù)最為完好的自然生態(tài)風(fēng)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這里瀑布多,峽谷多、奇峰多、橋多、珍稀動物多,負(fù)氧離子多。</p> <p class="ql-block">渝貴交界</p> <p class="ql-block">雙龍戲珠</p> <p class="ql-block">一線天</p> <p class="ql-block">鷹爪巖</p> <p class="ql-block">富硒宴</p><p class="ql-block">江津地區(qū)土壤富含硒元素,硒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在這里糧油、蔬菜、水果、茶葉、畜禽都富含硒元素,這里也是長壽之鄉(xiāng),長壽老人162位,占全市十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入住國貿(mào)豪生酒店</p> <p class="ql-block">鴛鴦火鍋</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p><p class="ql-block">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鎮(zhèn)的石板路上,欣賞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獨(dú)特的巴渝文化。</p> <p class="ql-block">它是重慶城內(nèi)唯一的規(guī)模最大、最具巴渝傳統(tǒng)民居、民俗、民風(fēng)特色的古鎮(zhèn)。古鎮(zhèn)上傳統(tǒng)的民居建筑、石梯街巷、遺存的寺廟宮觀,是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的天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寶善宮</p> <p class="ql-block">不僅有古色建筑,還有各種美食體驗。</p> <p class="ql-block">臨嘉陵江的這個牌坊,原來一面是“磁器口”,一面是“龍隱門”。后來將“隱龍門”改成“迎龍門”,再后來改成了“紫氣東來”。</p><p class="ql-block">龍隱”源于明初建文帝被叔叔朱棣趕下臺,流亡于此的故事?!褒堧[”既有歷史沉淀,又有中國文化的含蓄意味。</p><p class="ql-block">“紫氣東來”吉祥,但缺少古城韻味,感覺還是差點意思。</p> <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1日重慶進(jìn)入主汛期,7月12日14時,嘉陵江磁器口站,出現(xiàn)最高水位180.1米。</p> <p class="ql-block">李子壩</p><p class="ql-block">李子壩站于2000年開工建設(shè);于2004年3月建成;于2005年6月18日開通試運(yùn)營。</p><p class="ql-block">是中國國內(nèi)第一座與商住樓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單軌高架車站,由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tuán))有限公司管理運(yùn)營,途經(jīng)線路為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p> <p class="ql-block">是中國國內(nèi)第一座與商住樓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單軌高架車站,花上2塊錢,體驗一下輕軌穿樓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山城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巷,從崖壁上的古老建筑到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意空間,山城巷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還融入了現(xiàn)代元素。</p> <p class="ql-block">山城巷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桿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天燈街,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p> <p class="ql-block">仁愛堂的建設(shè)始于1900年,由法國設(shè)計師主持設(shè)計,并在1902年完成使用。最初,仁愛堂教堂僅為法國教友內(nèi)部的宗教活動場所,不對公眾開放。直到1941年,教堂才開始對外界的天主教教徒開放。</p><p class="ql-block">建筑有天主教堂,仁愛堂醫(yī)院、修道院和神父住房。</p> <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期間,仁愛堂成為重要的宗教和醫(yī)療場所。</p><p class="ql-block">1944年仁愛堂醫(yī)院改名為“陪都中醫(yī)院”,建國后又成為重慶第一中醫(yī)院。</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山城吊腳樓</p> <p class="ql-block">重慶老城墻</p> <p class="ql-block">若瑟堂</p><p class="ql-block">是重慶天主教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老虎灶</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老虎灶的起源和名字說法不一,其中一種說法,60、70年代,在沒有煤和煤氣的時候,在街巷集中提供人們熱水的地方,后來又提供茶水,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戴家巷</p><p class="ql-block">戴家巷老街位于重慶渝中區(qū)臨江路北側(cè),其聳立在數(shù)十米高的崖壁上。</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此地毗鄰臨江門城墻,早年的貧民沿著城墻建戶居住。</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三年(1864年),隨著國內(nèi)外的商貿(mào)往來越來越頻繁,這里也逐漸變成了集會的主要舉辦地。這里先后有洪崖門、鎮(zhèn)江寺、順城街、福音堂等歷史建筑,特別是鎮(zhèn)江寺周邊地帶是各界人士聚集的主要活動區(qū)域。</p> <p class="ql-block">以崖為墻,固若金湯。</p> <p class="ql-block">嘉陵煙雨,崖壁棧道。</p> <p class="ql-block">牽手洪巖洞,俯瞰嘉陵江。</p> <p class="ql-block">紅崖滴翠,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天坑寨子</p> <p class="ql-block">李子壩輕軌穿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