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平日也喜歡拍些花花草草的小品,但常會遇到有未見到過的;有時彼時叫得出,此時又一時語塞的花卉植物時,近年來就會及時打開手機的微信進行咨詢。<br>因為,這里一個叫作“形色識花”小程序,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能為給我們答疑解惑的,且這一小程序事先根本不用安裝,也是完全免費的。<br>不過在大量的實踐中,至今發(fā)現(xiàn)還有約10%的花草識別不了。日前,筆者路遇到一種不知其名的花卉,于是用手機拍攝了下來,事后通過“從相冊上傳”的方法,向“形色識花”提交了這幅圖:<br> 但得到的回答有點遺憾:“未識別到植物特征”。 于是想到了最近“炒”得很熱的“AI”,為此將手機中拍攝到的這幅花卉圖上傳給了《豆包》,并點了一下頁面中“這是什么”的選項框。原本想在“發(fā)消息”這一欄中輸入有關“咨詢花名及簡介”這幾個字,結果字還未寫一個,卻立即就對此給出了滿意回答。 從這次的情況來看,其識別率是《豆包》遠高于《形色識花》,但后者已使用多年,期間也給自己幫過無數(shù)次的忙,因而日后這兩者還是都要去交叉便用,至少也可互相作一印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