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節(jié)過后,我們幾位攝影朋友分別從武漢、湛江和??诔霭l(fā),會合于昆明,開始了云南曲靖的會澤念湖和德宏的盈江犀鳥谷拍鳥之行。我們此行的攝影目標(biāo)很明確,念湖主要拍攝黑頸鶴,犀鳥谷主要拍攝“花冠皺盔犀鳥”和“雙角犀鳥”。 </p><p class="ql-block"> 念湖拍攝后,我們折返昆明經(jīng)保山來到德宏州的盈江縣犀鳥谷。盈江與緬甸相鄰,是我國犀鳥主要棲息地,每年春節(jié)之后是犀鳥的繁殖期,有大批攝影人涌入。犀鳥比較多的大谷地村的村民們建立了數(shù)十個收費(fèi)的觀鳥點(diǎn),他們稱之為“鳥塘”。在犀鳥谷三四天里,我們輾轉(zhuǎn)了五六家鳥塘,最后一家是6號鳥塘,塘主蔡伍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那天清晨天剛剛放亮,我們趕到6號鳥塘大門前,隱隱約約看見有輛摩托車停在6號鳥塘大門旁邊。這時前面?zhèn)鱽砟凶拥穆曇?歡迎各位老師,我是六號塘的。接著一個瘦小的身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穿一身迷彩服,戴一頂有耳朵的針織絨帽,腰間橫挎一把傈僳族男子常攜帶的長刀,我笑著說,你的防寒和防身措施都到位了。他告訴我們山里晚上有野獸,所以帶著長刀。他帶著我們進(jìn)入6號鳥塘大門,沿邊境警戒線走了一段陡峭的小路,路上我們邊走邊聊。閑聊中,我們得知他姓蔡,是傈僳族人,今年有五十七歲,在家排行老五,取名“伍”,是6號鳥塘的塘主。</p><p class="ql-block"> 蔡伍的6號鳥塘分為上下兩層,為了相互不干擾,有意在上下之間留有一定距離,為此在上層左側(cè)用片石壘了一米多高的地基。上下兩層的出入口也是分設(shè)在不同方向。6號鳥塘的偽裝網(wǎng)是雙層的,內(nèi)層為黑色厚塑料布,既隔音又擋風(fēng)。棚的后墻沿墻腳鋪設(shè)了石板,供攝影人擱置器材和包裹,兩側(cè)擺放著好幾箱礦泉水,需要者自取。鳥塘地面做過壓實(shí)處理,沒有浮塵。塘內(nèi)的拍攝孔的間距比較寬,盡管拍攝孔到棚頂?shù)木嚯x比較大,蔡伍也沒有開兩排孔,保持拍攝者之間有足夠的空間。在鳥塘左后側(cè)二三十米的地方,建有鳥塘的廁所。廁所搭建得方方正正,鋼架結(jié)構(gòu),頂部有瓦,四周通風(fēng),整個廁所用偽裝網(wǎng)罩著,廁所里設(shè)有自來水抽水沖洗,廁所門掛一網(wǎng)狀門簾,使用時放下,無人時有掛鉤掛起。</p><p class="ql-block"> 看著與眾不同的鳥塘,再看看一臉含笑的蔡伍,我萌生了以他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沖動,趁他在觀鳥孔查看的時候,拍下了他的肖像。中午,他在塘外收拾雜物,我連忙離開機(jī)位與他聊了起來。蔡伍很愿意與我交談,依然是一臉笑容。他主動把他的記事本展示給我看,本子上漢字和傈僳族文字混合使用,他告訴我記事本記載著攝影人的繳費(fèi)和訂餐情況,這樣事情多了也不會出錯。他還抽出他的佩刀給我看,告訴我佩刀前段做成鏟狀,是為了方便挖藥材和野菜。與他聊天,我知道了他的一些家事。蔡伍的父母健在,都是九十多歲的高齡老人。他有六個孩子,前五個是女孩,老六是男孩。我笑著問他,是不是一直盼著生個男孩傳宗接代,他憨憨的笑著點(diǎn)點(diǎn)頭。蔡伍的兒子今年7歲了,在百里之外的盈江縣城里讀書,蔡伍夫婦忙著打理鳥塘的事,照顧老幺上學(xué)的事由蔡伍的大女兒承擔(dān)。他大女兒今年有三十歲了,很理解父母的心情,專門住到縣城里為弟弟陪讀。我問他除了管理鳥塘還種地不?他說家里還有一片堅果林,基本是干半年鳥塘,種半年堅果。我看蔡伍摩托車比較新,身上的迷彩服和登山鞋都很整潔,問他這幾年經(jīng)營鳥塘,家里生活是不是有了明顯改善。他笑著點(diǎn)點(diǎn)頭說,托老師們的福生活好過了。我們不知不覺聊了好一會,這時蔡伍提醒我:老師快進(jìn)塘里,犀鳥有可能要來了,說完還是一臉笑容。</p><p class="ql-block"> 那天下午,我們幾個要趕到保山,4點(diǎn)鐘便收拾器材準(zhǔn)備離開,蔡伍執(zhí)意要送我們到鳥塘大門。像清早來鳥塘?xí)r一樣,他把我們幾個人的三腳架扛在肩上,還是那樣一臉笑容。蔡伍的笑容,讓我想起他的微信號上的個性簽名:只要你肯走,生活永無盡頭;只要你微笑,就有陽光照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