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路過、到過蘇州,千萬不要錯過游覽楓橋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來到楓橋景區(qū)不得不說寒山寺。寒山寺是國家十大寺院之一,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為便于大家記住寒山寺所建年代,只要記住我國古代著名數(shù)學(xué)家祖沖之就生活在南朝。</p><p class="ql-block"> 說到寒山寺不得不說到“和合二仙”和唐朝的一位詩人。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長大后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經(jīng)過思考,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 幾天之后,拾得見不到寒山,感到十分奇怪,便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jié)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shù)暮苫?,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長途跋涉,拾得終于在蘇州城外找到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里也十分高興,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jié)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nèi)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愛的模樣。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為住持,并將“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唐朝詩人張繼千年絕唱《楓橋夜泊》的詩廣為傳誦,使寒山寺名氣大增。</p><p class="ql-block"> 清代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洗劫,但事后總能復(fù)建,可見寒山寺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xiàn)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楓橋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隔岸相望寒山寺</p> <p class="ql-block">幕墻掛滿了頌揚寒山寺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流淌千年的運河</p> <p class="ql-block">蘇州楓橋景區(qū)公園</p> <p class="ql-block"> 位于蘇州楓橋景區(qū)內(nèi)的江村橋,為單孔石拱橋,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1867年)由當(dāng)?shù)厝顺涛臒òl(fā)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后因乏于修護(hù),拱位于寒山寺照壁前偏南,1984年,蘇州市政府撥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橋記》。</p> <p class="ql-block"> 別小看這座橋,它可是聞名遐邇的楓橋。</p> <p class="ql-block">聽鐘橋</p> <p class="ql-block"> 張繼雕像。</p><p class="ql-block">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安史之亂的前兩年),詩人張繼去趕考,榜上無名。于是他乘船返鄉(xiāng),準(zhǔn)備來年再考。船在蘇州城西楓橋碼頭停泊。他帶著滿腔的羈旅鄉(xiāng)愁,徹夜未眠。拂曉時,他走出船艙,看見一輪圓月即將落下,成群的烏鴉叫著離巢去覓食,天空中布滿了寒霜。江邊的楓樹,漁家的燈火,好一幅美麗的霜天景象。他又往遠(yuǎn)處看,城外的寒山寺朦朧可見,洪亮的鐘聲從寒山寺傳來,于是他提筆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p> <p class="ql-block">俯瞰大運河楓橋景區(qū)圖。</p> <p class="ql-block"> 筆者觀察每隔五六分鐘就有駁船從大運河駛過,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還在發(fā)揮巨大的航運功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寒山拾得問對錄</b></p><p class="ql-block">昔日寒山問拾得曰:</p><p class="ql-block">“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p><p class="ql-block">拾得曰:</p><p class="ql-block">“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過十年后,你且看他?!?lt;/p><p class="ql-block">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p><p class="ql-block">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現(xiàn)聽我念偈曰:</p><p class="ql-block">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p><p class="ql-block">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氣, 他也無煩惱。</p><p class="ql-block">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 人貧道不貧;</p><p class="ql-block">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 貪心無足厭。</p><p class="ql-block">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酌鞔笾侵\, 樊噲救主難;</p><p class="ql-block">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古今多少人,哪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 那個做好漢。</p><p class="ql-block">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夜如穿梭,光陰似射箭。不久病來侵, 低頭暗嗟嘆;</p><p class="ql-block">自想少年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zhuǎn)限;三寸氣斷后, 拿只那個辦。</p><p class="ql-block">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信, 問著如啞漢;</p><p class="ql-block">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zhuǎn)。也不怕人笑,也不做人面;兒女哭蹄蹄, 再也不得見。</p><p class="ql-block">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粗扯淡。勸君即回頭, 單把修行干;</p><p class="ql-block">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真常理, 日月為鄰伴?!?lt;/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文2017年4月15日發(fā)表在新浪博客。</p><p class="ql-block">謝謝閱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