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b>由紅喉歌鴝說一說觀鳥和關鳥</b><br><br>紅喉歌鴝,又叫紅點頦,顧名思義,下頦有一點紅的鳥;候鳥,夏天在中國最北邊繁殖,秋末遷徙到中國最南部越冬(在鄭州越冬再次證明了氣候變暖之說的成立性)。紅喉歌鴝在夜間靠星象及磁場導航遷徙,白天休息。在春季由冬季的棲息地返回出生地繁殖。<br> 紅喉歌鴝是地棲性的候鳥,一般它不在大樹上活動,而在地面快速奔馳。喜歡在地面上活動,常在平原的繁茂樹叢、灌木叢、蘆葦叢、草叢中間跳躍,或在附近地面奔馳。大多在近水地面覓食,隨走隨啄,也在灌木叢低枝上覓食。在地上疾馳時,經常稍稍停頓并將尾羽展開如扇。喉部的那抹紅色在背景的映襯下分外醒目。<br> 紅喉歌鴝鳴聲多韻而悅耳,晨昏鳴唱最多,鳴聲尤為動聽。它的學名源自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卡利俄佩,相傳她是九位繆斯中最年長者,掌管樂器和英雄史詩。而她的名字在希臘語中的含義就是“聲音悅耳的”。帕拉斯應該正是根據(jù)雄鳥婉轉動聽的鳴唱而賦予它們這樣的一個學名。它最常用的英文名是Siberian Rubythroat,既點明了該種生活的地方(西伯利亞),又用紅寶石色(ruby)來恰當?shù)匦稳萘诵埒B那火紅色的喉部。<br> 然而,長得好看、唱得又好聽,對于紅喉歌鴝來說貌似卻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它們在我國歷來被視為著名的籠養(yǎng)觀賞鳥,還有個專門的名字——紅點頦。許多搜索引擎上輸入“紅點頦”進行檢索,依然能找到大量跟飼養(yǎng)有關的信息。雖然喜歡顏值高歌喉靚的“紅點頦”是人之常情,但這不是剝奪它們自由的理由,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就用觀鳥來替代“關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