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暖春寒</p><p class="ql-block"> 一一正月廿五包湯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就算過去了。2月末,我們這用“料峭”二字來表達(dá)春寒,忽冷忽熱。早晚,濕寒入骨,冷風(fēng)呲面;中午片刻,冬陽映雪,沒準(zhǔn)兒,那冰雕雪塑下面就淫濕一片。今日是零下27、28度,明日就零下18、20度。</p><p class="ql-block"> 無論春暖春寒,生活繼續(xù),日子依然。心有定力,越過越甜。</p><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后,我們家總是有半個月多的日子,天天吃湯圓。即使每餐有別的主食,也常佐一小碗湯圓。之前,我每年春節(jié)前后,都做兩罐米酒一一川蜀地人叫醪糟的,偏偏我這北方人家愛吃這種南味。讀《離騷》,知道屈原也吃這種亦酒亦湯飯的東西。我們家吃醪糟,一般不是單吃,都是用來煮上元節(jié)湯圓的。端午節(jié)吃粽子時,也常煮一碗,酸酸甜甜很搭配的,吃著清爽又暖腸胃。但這兩年不做了,我家先生退休后血糖有點偏高,一家人愛吃醪糟,吃起來怕煞不住量,節(jié)制不吃了。可今年元宵節(jié)家里剩的湯圓太多了。單位發(fā)的、親友送的、買年貨還有搭贈的,種類也多。我們慣常是吃本地名牌“老鼎豐”的月餅、元宵。這下子可好,南方各種甜餡的、肉餡的,口味多多。這中間,我們吃好了一款茶葉餡的湯圓,不咸不膩、又留香舌根、口氣清馨。兩盒吃完了,卻不知上哪兒去再買,原是人家送的,有點記不清誰送的了。況且,今年家里的元宵要吃到3月去了。再買的想頭也就放下啦。</p> <p class="ql-block"> 節(jié)過的差不多了,我去清理當(dāng)冰庫用的北陽臺。一只立方的紙箱子里沉甸甸、紙包紙裹的一大罐子,什么呀?搬進(jìn)廚房側(cè)廳,打開。</p><p class="ql-block"> 天吶,這挺珍貴收著的,怎么竟忙忘了!一大瓶罐子的香油。去年深秋時遠(yuǎn)程遞寄過來的,新疆紙皮核桃仁油。當(dāng)時很寶貝,還沒舍得吃呢。</p><p class="ql-block"> 那日,蜂巢里貨格不夠高,快遞員打電話讓下樓取。兒子拿上樓說: “媽媽是你的快遞,這遞的什么???這么沉?!? 我呢,真也不知道。先生接過來,看著外包裝形狀嘻笑著說: “不會是個炸彈吧?你這業(yè)主委員會連就職演說還都沒發(fā)表,就得罪人啦?” 費了點子勁兒,才把外包裝層層剝掉。原來是親友幾千里外寄來的一罐食油??粗?,和我們平日吃的就不一樣。一方白色的小說明書,知道這是送我們嘗鮮的。新疆紙皮核桃吃過,新疆人到我們這賣核桃、葡萄干、果干的南極批發(fā)大貨場,一街兩排大商服,離我家一站公交距離,常去光顧的。紙皮核桃是價格較高的干果,果仁綿脆、油潤回香,買過兩回的。</p><p class="ql-block"> 新疆核桃仁香油,卻都不知道還有這種類的香油,說明書上介紹是純一的,傳統(tǒng)老法釀造、知道是絕無添加。兒子當(dāng)時就要打開嘗嘗,我知道就是好的芝麻香油都會跑味的,就說等準(zhǔn)備幾個瓶口可扭嚴(yán)實的玻璃瓶分裝開后再吃。</p><p class="ql-block"> 這罐從新疆一一南陽一一哈爾濱,轉(zhuǎn)程而至的香油,還是有點吸引力。這回,我剛分裝封好,當(dāng)晚就做了涼拌菜。好吃,一盆生蔬溜光見底,口感流涎,但香味過濃,可能我放油多了。</p> <p class="ql-block"> 一品好感。在小吃貨們的縱恿下,于是,有了兩個吃法的設(shè)計。第一個:核桃香油蘸料的脆爆牛肚絲。第二個: 茶葉、蜂蜜、核桃油餡的湯圓。</p><p class="ql-block"> 第一道,我知道一定會好。不過,要得買到鮮牛肚最好。</p><p class="ql-block"> 爆肚,是老爸在時,家里的一道拿手大菜。老爸在時、走后、至今,在大哈爾濱,相似的口味我再沒吃過。他親自剝洗,他有把自制的刀,切肚絲他親自改刀,過水或過油(爆肚分水爆或油爆兩種),都脆脆的火候,蘸芥末或香油辣末,還常是兩樣都備,吃時自選,吃得額頭汗津津的。我肯定沒爸做得好,但這個調(diào)料絕美呀!老爸沒嘗過這種核桃油,好可惜啊?;叵胍患胰藲g天喜地等吃老爸爆肚的日子,淚水潸然啊。</p><p class="ql-block"> 第二道,做好了也絕對美食,做不理想再做改進(jìn)唄,定會如愿。</p><p class="ql-block"> 糯米粉,買現(xiàn)成的;蜂蜜,秋天從黑河帶回來的俄羅斯原產(chǎn)野生的;茶葉,兒子說用他那最好的;餡料,就這核桃油。怎會不香甜!而且,主料的茶,有個和油差不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兒子的課題是多個院所合作的,上次在集中時,一位互相協(xié)作的同仁買了桶好茶,內(nèi)裝兩袋,人家把茶桶和一袋送給了兒子。兒子說茶桶你自己留著,擺在櫃子里多撐面子啊?;貋砀艺f起,我笑侃,你們這是買珠還櫝呀。這袋他放哪格了,我并沒在意。春節(jié)前,早餐的每日一蛋,大家不捧場,煮蛋、水蛋、蒸蛋、煎蛋都吃夠了。我換煮茶葉蛋,煮一次吃三天還省事了,也都說好吃,煮了兩次。泡茶時他覺茶下的好快,問:“媽,你煮蛋拿的哪個茶?” 回:“櫃上格那老茶桶?!?接下來:“我的老媽呀!那是人家剛送我那個,五仟多塊一斤的茶?。 比液臀一先? 怪不得茶葉蛋那么好吃呢!</p><p class="ql-block"> 這回,兒子說,湯圓餡你用點這個茶吧。</p> <p class="ql-block"> 我做飯一般般。真也夠不上“上得廳堂,下得廚房”。</p><p class="ql-block"> 這輩子注定了是人前職業(yè),這廳堂是無論如何都得上的。廚房嘛,僅能止于盡心侍奉老的安舒,盡心保證小的足養(yǎng)。也就退休后這幾年時光,才算重視到提升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柴米油鹽最見深情,鍋碗瓢勺豈止一個家的交響樂章。</p><p class="ql-block"> 我包湯圓,沒錄相。想錄了,該給送我香油的親人看看,可我沒包過湯圓,只是按包餃子的流程,包出的品相,哈哈,不珠圓玉潤,也不金玉滿堂。慚愧呀,大小都不太一樣哦!</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可以有點自慰的,我的孫女捧場,那張小刁嘴,邊吃邊品,說香!家人們認(rèn)為,吃到嘴里啦,可以鼓勵。</p><p class="ql-block"> 核桃油還剩不少呢。下次,下次我會做得內(nèi)香外靚,珠玉齊光!</p><p class="ql-block"> 下次嘛,茶葉再泡稍短一點時間,蜂蜜少放一點點,不放芝麻了,就是白芝麻也不放了,只留花生碎,或加點兒干椰蓉,讓核桃的油香脂氣再突出一些。內(nèi)餡香純清甜、一泓月色;外皮嫩白瑩透、像荔枝果肉那樣。這是我再包的理想。嗯,下次,我會拍給遠(yuǎn)方。請白馬快鞭,品美味團(tuán)圓,邀至親賞光。</p> <p class="ql-block"> 美味之嘗,來自還沒去過的新疆。近些年可是火得不要不要的遠(yuǎn)方,曾是我們不曾知道的荒涼,現(xiàn)下人們眼里心里的夢想。遠(yuǎn)方的香氣,此刻就在我的餐桌上。</p><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這樣。不曾夢想,自有天賜吉祥。生就一顆平常心,此生不過是平常人。感恩所遇,報恩所得,人不矯情情絲自長,人心人情本是順理成章。</p><p class="ql-block"> 人生知味,人生寬仁。所遇諸好,用心珍藏。香沁心脾,歲歲流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乙巳正月廿六</p><p class="ql-block"> 圖片自拍、官網(wǎ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