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24年4月26日一早我們前往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景區(qū)。</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路走,一路拍攝我們看到的留作紀念的景色,不清楚的就把從百度查找的說明或是簡介,挪到我拍照的圖片下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紅巖革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 紅巖革命紀念館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紅巖村52號。是以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為主題的革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于1958年5月1日成立,</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動工修建新紅巖革命紀念館,占地1780平方米,建筑面積53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7月,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機關隨八路軍辦事處一同入駐紅巖嘴13號(紅巖嘴農(nóng)場,董必武題詞為“大有農(nóng)場”),曾家?guī)r50 號、桂園、《新華日報》舊址等。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鞏固和發(fā)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5年在渝中區(qū)紅巖村52號籌建紀念館,1958年5月1日,紅巖革命紀念館在紅巖村原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建成開放;1959年董必武題寫“紅巖革命紀念館”館名和“曾家?guī)r分館”館名;</p><p class="ql-block"> 1999年3月動工修建新紅巖革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該館共四層樓,展出《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暨文物陳列》展覽,全面準確生動地反映了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中國南部地區(qū)所進行的偉大革命斗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展示以“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為主要內(nèi)容的紅巖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6年,被授予“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7年,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5年,“全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傳統(tǒng)教育基地”在紅巖革命紀念館掛牌。</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走到這里拍下了羅世文、車耀先兩位烈士的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羅世文</p><p class="ql-block"> 羅世文1904年8月2日出生于四川威遠一個鹽商家庭,幼年因父親破產(chǎn)入獄家道中落,發(fā)憤讀書。1920年考入重慶甲等商業(yè)學校,受“五四”運動影響接觸《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逐步確立共產(chǎn)主義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投身革命?: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任重慶團地委書記,與蕭楚女、楊闇公等組織“平民學社”“社科研究會”,領導重慶地區(qū)反帝愛國運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赴蘇聯(lián)留學后回國。</p><p class="ql-block"> 1929年參與領導蓬溪起義(中國工農(nóng)紅軍四川第一路),任黨代表。</p><p class="ql-block"> 1930年代任四川省委書記,領導江津、廣漢等地農(nóng)民暴動與兵變。</p><p class="ql-block"> 1933年與廖承志赴川陜根據(jù)地,因批評張國燾錯誤遭關押,長征勝利后平反。</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時期?:</p><p class="ql-block"> 任中共四川省工委書記、川康特委書記,開展抗日統(tǒng)戰(zhàn)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0年3月因國民黨“搶米事件”誣陷在成都被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獄中斗爭與犧牲</p><p class="ql-block"> 堅貞不屈?:被關押于重慶白公館、息烽監(jiān)獄、渣滓洞期間,與車耀先等組織獄中臨時黨支部,拒絕誘降。</p><p class="ql-block">壯烈犧牲?:</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18日被害于重慶歌樂山松林坡,就義前留下遺言“高揚我們的旗幟!”。</p><p class="ql-block">后世紀念?:</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骨灰被隆重安葬,周恩來親題墓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個人品格與歷史評價</p><p class="ql-block">鐵漢柔情?:獄中寫下《無題》詩表達對母親的思念(“慈母千行淚,頑兒百戰(zhàn)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神遺產(chǎn)?:作為《紅巖》中許云峰原型之一,其革命氣節(jié)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車耀先</p><p class="ql-block">紅巖英烈,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車耀先(1894年9月27日-1946年8月18日),四川大邑人,中共黨員。</p><p class="ql-block"> 早年曾投身川軍,由司務長、連長升為團長,目睹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在徘徊苦悶中信仰過基督教。1928年東渡日本,嚴酷的現(xiàn)實使他認識到只有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川康特委軍委委員。后在成都以經(jīng)營“努力餐館”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1934年在成都主辦“注音符號傳習班”,引導許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1月,創(chuàng)辦《大聲周刊》,它進行抗日宣傳,成為成都抗日救亡領導人。1940年3月在國民黨制造的“搶米事件”中被捕,關押于貴州息烽、重慶渣滓洞監(jiān)獄。1946年8月18日,犧牲于松林坡戴笠停車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投身元元無限中,方曉世界可大同。怒濤洗凈千年跡,江山從此屬萬眾。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边@是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車耀先入黨后寫的一首詩。正如詩中所表達的那樣,他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獻給了壯麗的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景區(qū)共有25個點?。這些景點包括曾家?guī)r50號、饒國模故居、南方局黨訓班、紅巖禮堂、紅巖托兒所、紅巖公墓、馬歇爾外事大樓、新陳列館、宋子文公館等?。</p><p class="ql-block"> 此外,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由紅巖革命紀念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和重慶特園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三個場館組成。</p><p class="ql-block">? 重慶十大紅色革命基地主要包括以歌樂山烈士陵園、紅巖革命紀念館為核心的革命歷史遺址群,以及多位革命領袖的紀念館與故居。?這些基地涵蓋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至解放戰(zhàn)爭期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發(fā)生地,是了解重慶紅色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具體名單及簡介:</p><p class="ql-block">?1、歌樂山烈士陵園(含渣滓洞、白公館)?:這里曾是國民黨軍統(tǒng)局特務監(jiān)獄所在地,見證了“11·27大屠殺”等歷史事件,關押過江竹筠(江姐)、葉挺等革命志士?,F(xiàn)為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包含烈士墓、紀念塔和展覽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p><p class="ql-block">?2、紅巖革命紀念館?:位于嘉陵江畔,展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歷史,館藏大量抗戰(zhàn)時期文物和《新華日報》等珍貴資料。</p><p class="ql-block">?3、周公館(曾家?guī)r50號)?:抗戰(zhàn)時期作為中共南方局辦公地,周恩來、董必武等曾在此工作,現(xiàn)為展示國共合作歷史的重要遺址。</p><p class="ql-block">?4、劉伯承同志紀念館?:位于開州區(qū),通過文物、圖片等展示劉伯承元帥的革命生涯和軍事貢獻,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5、聶榮臻元帥陳列館?:位于江津區(qū),陳列聶榮臻元帥生平事跡的文物和文獻,包括“兩彈一星”等重要歷史資料。</p><p class="ql-block">?6、楊闇公故里景區(qū)?:位于潼南區(qū),包括楊闇公烈士陵園和舊居,展示這位四川地區(qū)早期革命領導人的斗爭歷程。</p><p class="ql-block">?7、中共重慶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舊址?:位于渝中區(qū),1926年中共重慶地委在此成立,是四川革命運動的核心舊址,朱德、劉伯承等曾在此活動。</p><p class="ql-block">?8、《挺進報》舊址?:位于南岸區(qū),曾是中共重慶市委機關報《挺進報》的印刷地,作為地下宣傳工作的歷史見證。</p><p class="ql-block">?9、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包含紅巖村等多處遺址,展現(xiàn)了抗戰(zhàn)時期中共在國統(tǒng)區(qū)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p><p class="ql-block">?10、江津陳獨秀舊居?:陳獨秀晚年居住地,現(xiàn)保留其生前生活場景和相關文物,展示了這位新文化運動領導人的歷史軌跡。</p> <p class="ql-block">重慶戴公祠</p><p class="ql-block">?小蘿卜頭遇害的地點是重慶戴公祠?。1949年9月6日,小蘿卜頭在重慶戴公祠地下囚室被特務活活刺死?。</p><p class="ql-block"> 小蘿卜頭,本名宋振中,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導致身體畸形,頭大身小,監(jiān)獄里的難友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小蘿卜頭”。他不到1歲時就被關進牢獄,直到8歲時在新中國成立前24天被特務殘忍殺害?。小蘿卜頭的父母宋綺云和徐林俠都是堅定的共產(chǎn)黨員,他們因叛徒出賣被捕,小蘿卜頭也隨之被關進監(jiān)獄?。</p><p class="ql-block"> 在監(jiān)獄中,小蘿卜頭雖然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但他依然堅持學習,表現(xiàn)出了超乎常人的堅韌和毅力。他的故事激勵了無數(shù)人,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劉國鋕</p><p class="ql-block">紅巖英烈,1949年犧牲烈士</p><p class="ql-block">劉國鋕(1921年-1949年11月27日),亦作劉國志,四川瀘縣人,1939年畢業(yè)于成都建國中學,同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經(jīng)濟系。1940年在西南聯(lián)大敘永分校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紅色經(jīng)典小說《紅巖》中劉思揚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1944年劉國鋕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到云南陸良從事教育工作,任陸良縣中教務主任,并代行校長職務,在他的努力之下,陸良縣中的校風大為改進,該縣的民主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1945年底因被當?shù)胤磩游溲b注意,撤離陸良,回到重慶。在重慶的公開職業(yè)為四川省銀行經(jīng)濟研究所資料室的研究人員,并在《商務日報》做過記者。在中共南方局的安排下,他參與領導了“陪都青年聯(lián)誼會”和“中國青年民主社”,在重慶的大、中學校和民盟中開展地下工作。皖南事變后因上級的疏散而失去了組織關系。</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27日,劉國鋕慷慨就義于重慶歌樂山松林坡刑場,時年28歲。</p><p class="ql-block">劉國志烈士</p><p class="ql-block"> 1948年4月,因叛徒出賣而落入敵手。在獄中,敵人對他軟硬兼施,逼迫拷打,妄想逼他投降,但是,他始終堅貞不屈,堅守黨的秘密,面對敵人的酷刑與勸降人他堅定地說道:“我死了有黨,等于沒有死,我如果背叛了組織,活著又有什么意義!”1949年11月27日,面對敵人舉起的屠刀,他從容不迫,高聲吟誦著自已的《就義詩》“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愧!”……劉國志犧牲時年僅28歲!致敬先烈!</p> <p class="ql-block">楊虎城烈士 謝葆真烈士</p><p class="ql-block">1893-1949 1911-1947 </p><p class="ql-block">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p><p class="ql-block">敬立</p> <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6日、楊虎城被秘密殺害于重慶松林坡戴公祠。重慶解放后、其遺體被挖出。1950年1月15日,西南軍政委員會和重慶各界群眾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李達送了挽聯(lián)。追悼會后,楊將軍靈柩被覆以鮮艷的國旗,由重慶乘輪,經(jīng)由漢口送回陜西公祭后,安葬于長安縣陵園。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也在北京舉行了公祭大會、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均送了花圈。</p> <p class="ql-block">白公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館,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歌樂山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本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因白駒自詡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后代,便用詩人的字號“香山居士”前面二字,為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附近老百姓習慣按照當?shù)氐牧曀追Q為“白公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3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樓有一、二層10間房、輔樓5間房、刑訊洞共16間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陳列“紅巖魂——白公館革命先烈斗爭事跡”,如王樸、劉國鋕、陳然、“小蘿卜頭”——宋振中等紅巖英烈的革命事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館是面向社會和民眾進行革命歷史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館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親臨歌樂山下選址,看中白公館后,重金將其強行買下,改為軍統(tǒng)本部的看守所。從此大門終年關閉,只留了一扇側門供人進出。原來的十余間住房改為牢房,一間終年不見陽光的地下儲藏室改為了地牢,防空洞改為了專門審訊拷打革命者的刑訊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白公館關押人員最多可達100多人,并且關押的都是軍統(tǒng)局認為案情比較嚴重或是級別比較高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慶“香山別墅”《紅巖》原型之一,小蘿卜頭與父母都關押在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白公館曾一度改為美軍的第三招待所,供美軍居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揭秘重慶市白公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戰(zhàn)勝利后,中美合作所撤銷,白公館成為了漢奸拘留所,汪精衛(wèi)親日集團中的周佛海一家以及楊惺華等人被關押在了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慶歌樂山這座白公館,曾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監(jiān)獄,刑訊室在山洞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軍統(tǒng)特務將關押在白公館的革命志士分批秘密押往松林坡,進行了瘋狂大屠殺,僅19人脫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慶解放以后,西南軍政公安部接管了白公館并將其改為國民黨戰(zhàn)犯管理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軍武回顧:1949年11月27日重慶白公館慘案,207人遇難僅19人生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重慶公安部成立了“追殘敵小組”,特務頭子徐遠舉、周養(yǎng)浩等人紛紛落入法網(wǎng),他們被捕后關押的地方便是白公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赦27:臭名昭著的重慶白公館,迎來了三個特殊的住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軍統(tǒng)三劍客被捉:徐遠舉睡了兩天,周養(yǎng)浩哭了兩天,沈醉在干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國民黨大特務徐遠舉周養(yǎng)浩終于被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包含白公館在內(nèi)的“中美合作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白公館則成為了面向社會和群眾進行革命歷史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館監(jiān)獄舊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公館保存有陳然等獄中革命志士繡的“五星紅旗”和黃顯聲殉難時穿在身上的皮背心,其中也有許多革命先輩和英烈遺留下的詩歌、家書,如白公館平二室難友集體創(chuàng)作,羅廣斌同志執(zhí)筆的《我們也有一面紅旗》以及周從化在白公館牢房內(nèi)刻下的遺詩、許曉軒在獄中寫下的遺信“寧關不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紅色景區(qū)走了一天,下午6點多鐘住在了這家酒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