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玉君,1966年10月出生于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蕎麥塔拉公社新立大隊(現(xiàn)在的天山鎮(zhèn)張家圍子村)。曾就讀于天山一中,畢業(yè)后回母校任教。因工作需要先后在旗、鄉(xiāng)黨政機關任職,現(xiàn)為政府部門的調(diào)研員。</p><p class="ql-block"><b>1981年9月---1983年7月,在天山一中讀書</b></p><p class="ql-block">當時阿旗有三所漢語授課的高中,天山一中在我心中占據(jù)“神”一樣的位置,能進入天山一中讀書是我夢寐以求的愿望。當時在全旗的高中生中擇優(yōu)招收四個班的學生,每個班級四十多名學生,后來又招了一個考中專落榜的班級,大家曾戲稱“中專漏”,就是這樣加起來也僅僅只有200多名學生,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也可以說這200多名學生就是當時全旗培養(yǎng)大學生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當初的住宿生活用“艱苦”二字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食堂每個星期僅提供兩頓細糧,用餐的學生很多,饅頭是唯一的表現(xiàn)形式和主角,其余的幾乎都是高粱米和玉米碴;住的宿舍是用石頭砌成的一排十幾間的房子,睡覺的地方是十幾個人一屋的大炕,與東北的“大車店”沒什么兩樣,住宿的學生輪流值日搞衛(wèi)生和負責燒炕;學校規(guī)定的晚自習熄燈后,我們幾乎都點著自己做的煤油燈再學習到夜里零點以后才回宿舍睡覺。第二天早上6點左右就得起床,還要上早操。班主任劉興東(后來是程興隆)等老師都經(jīng)常心疼地對我們講“一張一弛才是文武之道”,既要學習又要注意休息,還要講究學習方法。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所有關心愛護我的老師無私的幫助和支持,師恩永不忘。</p><p class="ql-block">同學之間的友誼是團結和純潔的,我們互相鼓勵,交流學習方法,這使我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從高一中間考的理科排名榜第100名,到高二畢業(yè)高考時全校的前20名。那時候即使是同班的男生女生幾乎都不怎么說話,但這并沒有影響走向社會后的友誼,有的成為了一生中的好領導、好同事、好朋友,有的還成為了夫妻,同學的感情還真是應驗了“一輩同學兩輩子親”這句話。</p><p class="ql-block">天山一中讀書期間,我收獲了學校、老師、同學之間無私的愛與友誼,也學會了吃苦耐勞,更是在老師的諄諄教導和培育下,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時間我成了班級的“明星”之一,也成了家鄉(xiāng)的驕傲與榮幸,更是村里恢復高考后第一個理科本科生。</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據(jù)說高考還突破了一中記錄,是歷年高考中錄取最多的一屆。</p><p class="ql-block"><b>1987年7月---1992年9月,天山一中任教</b></p><p class="ql-block">我先后擔了近兩屆的班主任工作、也是數(shù)學組的組長、學科帶頭人、校團委的副書記。當時住的是老食堂管理員退下來的土房子,三間房兩家住,俗稱“對面屋”,到了晚上,時不時的還有老鼠、潮蟲出沒,我曾經(jīng)就用墊子按死過老鼠,有意思吧!那個年代的冬天家家沒有暖氣,都是自己生爐子取暖,這些辛苦并沒有影響我的工作,當時心里就一個念頭:專心致致地教學,聚精會神的抓好管理。</p><p class="ql-block">1990年高考結束后,我所教過的學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的被北大、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西南政法大學等知名院校錄取,有的考到區(qū)內(nèi)高校和??茖W校,有的雖然沒有邁入高校的大門,但后來也成為了企業(yè)單位的領導、行業(yè)的骨干、政府部門負責人和民營企業(yè)家等,如今他們也都收獲了人生的價值,回報著國家、地區(qū)、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天山一中工作期間,我收獲了學校、老師之間的關懷與成長,收獲了學生對我的尊重。學校給安排了住宿,解決了上班路途遠的問題;數(shù)學組的老師幫助張羅成家事宜;楊文軒老師為我結婚做司儀;我的愛人是外地來一中工作的,也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工會無微不至的關心,王淑珍老師在我愛人懷孕期間,她從自家拿來煮熟的雞蛋給她補充營養(yǎng)......那時的學校、工會和數(shù)學組就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誰有困難都有人愿意幫忙,至今難忘!</p><p class="ql-block">我所教過的畢業(yè)生,在他們舉行同學聚會的時候,也會把我和一些老師請去,共同回憶過去難忘的時光,暢談未來的生活。他們特別喜歡并欣賞我的教學工作認真和負責的態(tài)度,比如:當年我忙的時候沒有時間理發(fā),現(xiàn)在也成了他們茶余飯后回味“取樂”的焦點;晚自習或者星期天無償給同學們補課,也讓他們津津樂道;我自己出題、刻題、印題、評試卷,甚是辛苦,他們也仿佛歷歷在目;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把自己裝檔案的課桌送給復習的學生,解決了沒有桌子上課的困窘;還有,我在近年參加全國的“盛世好文學征文大獎賽”時,學生中以王樹廣為代表的眾多學生給了大力支持,因此我還獲得了銀獎......如今這些學生也都年過半百,也是有些成就的一群人,總是一口一個老師的叫著,那種發(fā)自他們內(nèi)心的被尊重的感受,真是幸福的不要不要的!</p><p class="ql-block">我感覺作為老師,就要真心為學生著想,對他們認真負責,像蠟燭一樣照亮別人,流下再多的辛勤汗水也是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b>首先是做人</b>,這個是貫穿在整個教學“初心”,同時也是一個人的“三觀”和品德形成的一個過程;</p><p class="ql-block"><b>同時,就是學習成績。</b>在學習時,講究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崔海軍、米孝茹、郎金輝、宋立軍(旗內(nèi)的)、何立文、方博、喬廣全等(九零屆的)、朱寶江、劉瑞、李雪、王權(九三屆的)等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受益匪淺,他們已經(jīng)是多個行業(yè)部門的專家和“高手”,如:朱寶江是內(nèi)蒙教育廳的副廳長;劉瑞是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的二級教授骨科專家;王權在國家公安部任職;何立文是呼鐵局房建公寓段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還有好多學生的成績,就不一一列舉了,省的別人說我沾沾自喜而有點自夸炫耀。</p><p class="ql-block">于此同時,也是要有時間的堆積,所謂的<b>量變到質(zhì)變</b>。</p><p class="ql-block">當然,也要<b>培養(yǎng)興趣</b>。比如,我在擔任班主任期間,舉辦的《中學生模擬法庭》主題班會,被劉少禹、張國祥、寧漢坤、戴玉雙等領導、老師稱之為“第二課堂”學法的經(jīng)典。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班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心靈引領,有的學生在報考志愿時就豪不猶豫選擇了政法大學,如周文韜同學,至今在深圳從事法律工作;還有東延彬同學就考上了律師,成為自己終生的職業(yè)。</p><p class="ql-block">簡單地說,<b>教學就必須是要堅持三個長跑:即道德長跑、智力長跑和體力長跑!</b></p><p class="ql-block">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些許成績,我也多次被評為區(qū)、市、旗、校級的優(yōu)秀班主任和優(yōu)秀班集體,獲得了較多的榮譽。</p><p class="ql-block">1992年9月到至今,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轉行到旗鄉(xiāng)兩級黨委政府的部門,先后在旗人事局、旗委宣傳部、先鋒鄉(xiāng)黨委政府、旗審計局、新民鄉(xiāng)政府工作。</p><p class="ql-block">在工作中,因為倍受天山一中文化的熏陶和影響,養(yǎng)成了仔細認真的工作習慣,也榮獲了諸多的榮譽,如:旗級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優(yōu)秀執(zhí)法工作者、抗震救災的先進個人等多個獎勵;在全旗的經(jīng)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所在單位的專業(yè)工作領域以及全旗的扶貧、抗疫等工作中,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p><p class="ql-block">我是天山一中人:是學生時,為母校爭光;是老師時,沒誤人子弟;走出一中時,把在一中積累的才智也回報給了社會。</p><p class="ql-block">我是天山一中人:我為自己是天山一中人,倍感驕傲!倍感自豪!</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母校生日快樂!</p><p class="ql-block">(此文,是受天山一中程慧燕老師之邀而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