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長假剛結(jié)束,看到天氣還好,雖然氣溫低,不算太冷。從央視播出的新聞里看到,春節(jié)長假期間,西湖景區(qū)游人如潮,尤其在斷橋景點(diǎn),簡直是擠滿了游人。我也曾為了感受“摩肩接踵”,在雷峰塔里親身體驗過一把。</p><p class="ql-block"> 2月7日,農(nóng)歷初十。突然心血來潮,要到杭州的“皇城小鎮(zhèn)”玩。雖說春節(jié)前玩過,但是不過癮。眼下外地游客少,也該是本地游客在市內(nèi)散散心了。</p><p class="ql-block"> 乘地鐵在地下潛行,不到1小時,便到達(dá)南星橋。再換乘8路公交車,在通江橋下車,便到達(dá)南宋臨安城遺址(太廟遺址)。</p> <p class="ql-block"> 太廟是封建社會,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一般位于皇宮門前的左側(cè)。南宋的太廟始建于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遺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區(qū)嚴(yán)官巷與中山南路交叉口處。</p><p class="ql-block"> 南宋遺址的發(fā)現(xiàn),緣于杭州卷煙地塊的舊城改造。在拆遷紫陽山一帶老房子時發(fā)現(xiàn)的。2004年開始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橋堍(tù)和橋墩基礎(chǔ)、道路、殿址、圍墻、河道、石砌水閘設(shè)施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遺跡。</p><p class="ql-block"> 杭州市政府歷時兩年,在嚴(yán)官巷南宋御街遺址上建成了《南宋遺址陳列館》,并于2006年10月1日對公眾開放。時任市委書記王國平,親自題寫了館名。</p><p class="ql-block"> 陳列館建成開放后,我一直想來看看。由于當(dāng)時市區(qū)內(nèi)不少地方在修地鐵,交通不便,斷斷續(xù)續(xù)拖到今日方得以成行。</p> <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前坐車經(jīng)過太廟時,看到遺址被綠色擋板圍著。這次來,我走近檔板,從門縫向里看了看,只見圈子里像是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看樣子要有個一年半載才能與市民見面。</p><p class="ql-block"> 《南宋遺址陳列館》從建筑外形上看,如同一段城墻,“城墻”里面卻另有“乾坤”。</p><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陳列館,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巨大的長方形展廳,腳底下踩著厚厚的透明玻璃地板,有點(diǎn)像玻璃棧道。透過玻璃朝下看,遺址上南宋時期的“斷壁殘垣”一覽無余地呈現(xiàn)在眼前。根據(jù)身邊的文字介紹,人們可以盡情地展開想像,并將眼中所見拼湊成一幅“十里天街”。</p><p class="ql-block"> 圍繞遺址發(fā)掘整理后的基坑,搭建有步行木棧道,棧道上建有齊肩高的玻璃護(hù)欄。走在木棧游步道上好像漫步在千年御街,南宋市井風(fēng)情隔世再現(xiàn)。為了能直觀當(dāng)年的景物,館方特地用醒目的阿拉伯?dāng)?shù)字標(biāo)出目標(biāo),方便游客“對號入座”,知道自己所看到的,是御街上什么“市政設(shè)施”。</p> <p class="ql-block"> 眾所周知,國內(nèi)很多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富有傳奇色彩??此坪芘既?,其實也是必然。歷史上由于趙宋王朝南遷,定都臨安,留下了厚重的印跡。新中國成立后,歷屆政府在抓市政建設(shè)的同時,始終不忘兼顧遺產(chǎn)保護(hù)。</p><p class="ql-block"> 1988年杭州卷煙廠,1995年太廟巷,2004年嚴(yán)官巷,2008年中山南路,20年間,杭州幾代考古工作者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維度里,先后四次邂逅南宋御街遺址。</p><p class="ql-block"> 每次邂逅,都有驚喜。每個驚喜,都伴隨著遺憾。遺憾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只見南宋御街冰山一角,無法窺其全景。然而,正是這數(shù)次的“一角”,逐漸拼湊和還原出南宋御街原本的容貌。</p> <p class="ql-block"> 嚴(yán)官巷南宋御街遺址榮膺(yīng)“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在展廳門口,我從考古剖面展示上,可以看到當(dāng)年發(fā)掘工作的艱巨??脊殴ぷ髡呦群笠宄F(xiàn)代擾土層、明清時期文化層、元代文化層、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文化層,才抵達(dá)南宋中晚期文化層。</p><p class="ql-block"> 通過近乎抽絲剝繭般細(xì)致工作,才讓當(dāng)年的御街的規(guī)模與輪廓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居高臨下的木棧道俯視遺址,有些一眼能看出是什么,例如道路,水井,水閘,水渠,蓄水池等等。至于另外的,如果不對照說明,真看不出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對序號為22的物體猜了半天也猜不出是什么,“對號入座”后,才知道這里是南宋時三省六部北圍墻。</p><p class="ql-block"> 三省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邢部、工部。此為我國封建社會主要政治制度。始于西漢,盛于唐宋,沿襲于明末清初。這一政體甚至影響到東亞,如日本,朝鮮等國的外務(wù)省,防衛(wèi)省……</p> <p class="ql-block"> 趙宋王朝溫文而雅的繁華富足,在杭州城鐫刻下許多醒目的痕跡和文脈。即便跨越千年,還可以看到南宋御街沿線散落的歷史遺跡——南宋官窯遺址,圣果寺遺址,鳳山水城門,六部橋等等。它們有些至今仍屹立在都市之中,但大多數(shù)已難覓蹤影。這些遺跡與碎片,零星卻全面,客觀而真實。</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在這些一磚一瓦的背后,都蘊(yùn)含著流傳數(shù)百年的故事,都承載了一種煙柳繁華的南宋情懷,共同拼湊起這片熱土過往的模樣。</p><p class="ql-block"> 真心希望每一位來陳列館參觀者,從眼前零星的歷史遺跡中找到新的生活亮點(diǎn),為中華民族的強(qiáng)盛而團(tuán)結(jié)奮斗。</p> <p class="ql-block"> 遺址陳列館出口在嚴(yán)官巷,說是巷子,其實是一條馬路。一頭連著紫陽山,一頭連通著中山南路。路兩邊的民居都是清末民初的房屋,現(xiàn)在列為杭州市歷史建筑。房子大都為磚木結(jié)構(gòu),屬于傳統(tǒng)院落。</p><p class="ql-block"> 沿著中山南路朝鼓樓方向走去,這段路應(yīng)該是南宋時最繁華的地段。忽然間眼前紅艷一片,一堵房山墻就座落在路邊??戳藢?dǎo)游提示牌,才知道這里是白馬廟巷。</p><p class="ql-block"> 這條巷子是南宋時糧料院巷,白馬廟是祭祀“白馬”的。相傳有“泥馬渡康王”的神話∶宋高宗未當(dāng)皇帝時為康王,被金兵追殺至江邊,有白馬渡他過江。至此地飲井水化為泥,原來此馬乃彼岸廟中泥馬。現(xiàn)白馬廟已不存在,然巷名依舊。</p><p class="ql-block"> 看了看豎在巷口的導(dǎo)游牌,這周邊都是可以探尋南宋皇城蹤跡的好去處。用中英韓三種文字介紹,據(jù)了解近年來,杭州已經(jīng)是韓國來華旅游的熱門打卡城市,添了韓文不足為奇。</p> <p class="ql-block"> 從白馬廟巷往前走不多遠(yuǎn),就見馬路邊有一處水井,看了墻左邊的銘牌標(biāo)志,才知道這井是“紫陽泉井”,屬于全國文物普查一般不可移動文物。</p><p class="ql-block"> 水井正前方的文字碑,看了半天,也猜不出主要表意,看來書寫者發(fā)誓要讓人看不懂。井圈上的刻字倒是挺規(guī)整,我看了后才知道,這井除了叫紫陽泉井外,還稱為飲馬泉,也有人簡稱為白馬。</p> <p class="ql-block"> 來到太廟遺址,見施工圍欄仍立在那里,工地?zé)o動靜,想必尚未開工。</p><p class="ql-block"> 我拐進(jìn)察院前路,朝大馬弄走去。盡管現(xiàn)在已接近春節(jié)尾聲,路邊的商店仍掛出杭州人最好的一口——醬鴨,醬肉,暴腌的魚干。這些醬腌貨被冬日的陽光哂成紅黑色。醬鴨論只賣,120—138元/只,就在我站的一小會兒,一位大媽買走了一只紹興醬鴨,看來大馬弄的商家生意不錯。</p><p class="ql-block"> 大馬弄所在地在南宋時是察院,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最高檢察院。我曾經(jīng)來過這里,這里是上城區(qū)最具煙火氣息的巷子,里面不僅僅賣食品,還有許多名優(yōu)小吃,逛、買、吃,很是方便愜意。</p> <p class="ql-block"> 離開大馬弄,快到鼓樓時,看到身邊有一家小店,“孫奶奶的蔥包檜”。店招牌是手寫在硬紙板上的,自稱是網(wǎng)紅。門上掛有《都市快報》的長篇采訪報道,應(yīng)該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正看著,門開了,從屋里走出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奶奶。正是報上刊登的老婦人——孫奶奶,衣著也還是拍照時穿的紫紅色。</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將風(fēng)刮倒的宣傳招牌扶正,又進(jìn)屋了。我沒有用手機(jī)抓拍,以免老人不高興。</p><p class="ql-block"> 看樣子,這位“孫奶奶”也是退休老人,也不缺錢。賣蔥包檜純粹是一種生活樂趣,于己于人都有益。旁邊的一戶人家,中年婦女也賣起了蔥包檜。</p><p class="ql-block"> “蔥包檜”是杭州民間小吃,用春卷皮子包好油條,里面放上細(xì)香蔥,放在平底鍋?zhàn)由侠?。烙時用平刮鏟子稍稍壓一壓,待煎烤成焦黃色時即成。吃時可按個人喜好抹上甜面醬或辣醬。當(dāng)零食吃,既果腹又解饞。</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岳飛被秦檜夫婦陷害后,杭城百姓對奸相秦檜夫婦恨之入骨,恨不得活吃了這對狗男女。于是將油條當(dāng)作秦檜夫婦,蔥當(dāng)捆綁繩,薄餅當(dāng)枷,在鐵鍋中慢慢煎,直至蔥香飄逸。別看這小吃出現(xiàn)在街頭巷尾,不起眼,這背后大有文章。人們在吃蔥包檜時,實際上是在品評南宋的歷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孫奶奶小店正對面,是菊英面店,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欄目曾播出過這家店。成為網(wǎng)紅之前一直在望江路,成名后生意興隆,開起了分店。我不知道眼前的這家店,是總店還是分店?但我知道有位溫州商人加盟菊英面店,一個出錢,一個出名,共展創(chuàng)業(yè)宏圖。</p><p class="ql-block"> 中山南路是杭州有名的美食一條街,疫情之前很紅火,現(xiàn)在看來店少了。不知是租金漲了,還是食客們嘴刁,難伺候。往日的喧鬧不見了,看來在皇城根上做生意也挺難的。</p><p class="ql-block"> 來過杭州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面館挺多。大米為主食的城市人愛吃面,讓人感到挺新奇。我以為這和宋王朝南遷有關(guān),是北方移民來杭后,將面食習(xí)慣帶來的,而杭州本地居民又將面食文化江南化了。</p> <p class="ql-block"> 杭州面食中的片兒川,拌川,就是本土化改良的面食?!按ā笔恰百唷保╟uān)字杭州方言的發(fā)音。片兒川,就是肉絲,筍絲,雪里蕻,青菜,加工而成的湯面。</p><p class="ql-block"> 拌川,其實就是先在鍋中炒好澆頭(類似炒菜),然后將事先氽好的潮面放在澆頭上拌炒。成品類似于北京的炸醬面,但又不是拌面。澆頭實際上是小炒熱菜,既可佐酒,也可配面。既可放在面里一同上桌,也可另行裝盤上桌。</p><p class="ql-block"> 常見資深的食客就著黃酒,將一碗拌川吃得酣暢淋漓,那真叫一個人生最實惠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正是吃午飯時,望著對面的面店,不想進(jìn)去填肚子。原因是杭州面店里的面大多用的是潮面,面堿重,而且面條盛起時只有九成熟,吃起來黏牙。我看到不少游人在附近小吃店里吃餛飩,配著包子,湯湯水水,暖暖和和,吃出了一臉的幸福。反正我?guī)е姘?,就不湊這份熱鬧了。</p> <p class="ql-block"> 游客少真好,可以放松心情欣賞所見到的景物。經(jīng)過望仙閣時我給這座樓閣拍了一張照片,因為閣樓上掛的匾是銅制的。</p><p class="ql-block"> 穿過鼓樓的城門,一眼發(fā)現(xiàn)對面的教堂挺有歐式氣派。近看這座教堂全稱是“杭州市基督教會鼓樓堂”,屬于宗教活動場所,不過老一輩人還是稱其為“耶穌堂”。鼓樓(南宋時稱朝天門)和耶穌堂共同見證了昔日御街發(fā)生的巨變,見證了御街所融入的現(xiàn)代因素∶一條人造小河河水清澈,靜靜流淌的河水讓地名清河坊成了可見的現(xiàn)實。</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大井巷時,朝里面掃了一眼,巷子兩邊都是二層樓的明清時期房子,游人三三兩兩地漫步在街道上。他們盡情地享受著小巷春節(jié)長假后的祥和寧靜。</p><p class="ql-block"> 靠近河坊街的巷口,有一座“忠義亭”,里面立著關(guān)公關(guān)老爺?shù)牡袼芟?。走近看,關(guān)公雕塑像是鎖在亭子里的。塑像的眼皮搭拉著,像是在打瞌睡,難不成關(guān)老爺春節(jié)期間晝夜“值班”,太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走到小井巷口,就發(fā)現(xiàn)在城市雕塑小品群像旁,擺了一副“西洋鏡”攤子?!拔餮箸R”,杭州方言稱之為“拉洋片兒”,不少古稀老人小時候都看過。笨拙而落后的舊時玩意兒,已引不起當(dāng)代孩童的興趣了。</p><p class="ql-block"> 攤主看樣子是穆斯林(伊斯蘭教信徒),估計來自黃河以北。旁邊坐在高凳子上,穿著紅色長袍子的人是伙計,他負(fù)責(zé)操縱西洋鏡,還要兼顧解說與音響。</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旁看了一會兒,游客從攤子邊走過,鮮有人向津。為了留住曾經(jīng)見過的“娛樂設(shè)備”,追憶舊時娛樂的新鮮與快感,河坊街管理部門可能從外地特地聘請來的。記得我春節(jié)前來河坊街時,沒看見西洋鏡。這次出現(xiàn)西洋鏡,為春節(jié)增添游玩的新樂趣。</p><p class="ql-block"> 游人熟悉的“武大郎”在家里過完春節(jié)后,已正式上班了。還是賣“炊餅”(燒餅),生意還不錯。據(jù)我了解,武大郎扮演者換了好幾茬兒,唯現(xiàn)任扮演者最像。他是江西人,外形給人憨厚,樸實,扮演武大郎時間最長。宋代服飾穿在他身上,讓人有一種親切感。</p> <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還沒過,還是春節(jié)期間。走在河坊街上,仍然感受著新春佳節(jié)的喜慶氛圍。我跟隨游人來到江南銅屋,這里是我此趟來杭目的地之一。曾經(jīng)好幾次從銅屋門前走過,由于時間緊,一直未進(jìn)去參觀。今天特地專程登門拜訪,了卻心愿。</p><p class="ql-block"> 江南銅屋店門上方,掛著《朱炳仁 · 銅》牌匾。店里既銷售銅工藝制品,也展示銅工藝作品。游人從銅屋門前經(jīng)過,大都會走進(jìn)看看,時間緊的,也要匆匆瞄一眼。</p><p class="ql-block"> 朱炳仁,浙江杭州人,生于1944年,今年已年逾八旬。他是我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國家非遺銅雕技藝傳承人。銅雕技藝、熔銅藝術(shù)、銅印篆刻是他擅長的領(lǐng)域。</p><p class="ql-block"> 他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wù)芦@得者,中國百余座銅建筑奠基人,熔銅藝術(shù)、朱炳仁彩創(chuàng)始人。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多次作為外交禮品贈外賓。</p> <p class="ql-block"> 走進(jìn)銅屋,靠左手邊是銅制品銷售的長案,上面擺放著銅制小工藝品,有金葫蘆,金元寶等小擺設(shè),金光閃閃惹得想發(fā)財?shù)娜诵睦锇W癢的,這種銅制品達(dá)到以假亂真的水平。顯然,迎合了某些國人的審美情趣,我知道黃銅制品時間長了要生銅銹,到時候比出土的青銅器還要難看。</p><p class="ql-block"> 店堂里看的人多,買的人少,也有人買上“金葫蘆”給孩子玩。</p><p class="ql-block"> 我在銅工藝制作展示柜前先看了看工藝流程的實物演示,然后逐一欣賞朱炳仁大師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先看了銅雕白菜,也是金光閃亮,仿佛真白菜在金子熔液里洗了澡,剛撈出來的。因為臺北故宮有翡翠白菜,眼前這棵銅雕白菜不能稱之為國寶級了,頂多屬于國博的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 接著看了銅制的古色古香的家具,這些仿明代家具很有時代感,凝聚了大師心目中厚重的歷史情懷。</p><p class="ql-block"> 銅塑杭州雷峰塔比在現(xiàn)場看到的塔要漂亮,富有西雙版納傣族風(fēng)情的塔狀房屋,參觀者如身臨仙境。我在這兩處作品前轉(zhuǎn)又轉(zhuǎn),久久不愿離去。這才是大師作品迷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著重看了人物塑像方面作品∶關(guān)羽手執(zhí)兵書向部將周倉講讀書中精妙之處,這一組人物刻畫得細(xì)膩生動傳神。關(guān)羽的忠厚,周倉的勇猛呼之欲出。</p><p class="ql-block"> 三尊佛像雕塑也不錯,我不信佛,不知道是什么菩薩。還有一尊佛像好像是觀音,正前方玻璃罩子里讓人扔了不少鈔票。想不到有人還真拿展廳當(dāng)廟宇,把玻璃罩當(dāng)作功德箱了。我知道,扔錢的人未必信佛,只是覺得這么干好玩而已。</p> <p class="ql-block"> 朱炳仁出身銅藝世家,將祖?zhèn)鞯你~藝發(fā)揚(yáng)光大。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將銅制作藝術(shù)達(dá)到世界級巔峰。在南宋御街上展示自已對非遺的傳承,既為國爭光,也向游人宣傳杭州豐厚的文化底蘊(yùn)。從心底里祝愿朱老師健康長壽,銅制作藝術(shù)長青。</p><p class="ql-block"> 從銅屋展廳出口走出時,見門口的街道中心,擺放了一尊彌勒佛,大佛身上爬滿嬉戲的童子,神態(tài)各異。彌勒滿臉堆笑,似乎很享受孩子們目無尊長的“放肆”。民間有散財童子一說,彌勒佛也是財神,節(jié)日里向市民展出,意欲祝愿大家好運(yùn)多多,財富多多。</p><p class="ql-block"> 我的行走在南宋記憶里暫告結(jié)束,他日有暇,再來杭州,重續(xù)南宋記憶……</p> <p class="ql-block"> 南宋御街是杭州歷史的積淀和見證,凝聚著宋朝人智慧的光芒,體現(xiàn)出深厚的人文情懷。漫步在昔日的御街,雖然看了幾段零星出土的遺跡,但其靈魂尚在。</p><p class="ql-block"> 六部橋、察院、大馬弄、望仙橋、鼓樓、清河坊……那些沿用了幾百年街橋名,時時刻刻告訴我們,御街從未遠(yuǎn)去,它們就在你我的身邊,就在你和我的腳下,就在你我平淡瑣碎且美好幸福的生活之中……</p><p class="ql-block"> 一路晃悠悠走來,深切感受了御街的古樸和熱鬧,御街為我們構(gòu)建了一種與歷史對話的方式。行走其上,悠閑愜意。一邊是古典,一邊是現(xiàn)代。一邊是懷舊,一邊是時尚。讓游人仿佛在穿越歷史,對話時光。</p><p class="ql-block"> 御街的繁華,不分晝夜,無論古今。它定格在人們的記憶里,傳頌在中外游人笑談中。</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當(dāng)年從杭州離任后,每憶及江南,他“最憶是杭州”。千年古都散落了太多太多的遺跡,還有許多非遺有待后人傳承。河坊街,一部活著的南宋歷史書,搬不動,拿不走,要了解杭州就得靜下心來,細(xì)細(xì)讀……</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 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