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城子村,原名古城村,又稱八卦城。春秋為齊邑,西漢時候建制萊蕪縣,后為萊蕪故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里是由齊入魯?shù)谋亟?jīng)之地,齊長城穿越此城。故城建有龐大的城堡,四周建有土筑城墻。萊蕪故城遺址和齊長城為淄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城子村西岳陽山半山腰圣水寺,始建于后周,原有大雄寶殿、玉皇閣、地藏王殿、觀音殿等?,F(xiàn)僅存北殿和圣水井,殿為磚石結(jié)構(gòu),面闊三楹12米,進深6.6米,硬山頂,布灰瓦,四根檐柱,圓鼓形柱礎(chǔ);一眼水井名為圣水井。后在原址重建大雄寶殿和玉皇宮。</p><p class="ql-block">在城子村西南山坡挖開一條深溝,將一根粗水泥管道斜臥在山坡上,與修建在山腰的水渠相連接,至少有100多米。水泥管道的東側(cè),用石頭壘砌了人行臺階。這就是當(dāng)年著名的淄水西調(diào)、引淄入坪水利工程的第一級揚水站。從1965年至1984年,為解決岳陽山西面聚峰村等村民吃水難題,經(jīng)博市政府批準,淄川區(qū)口頭公社舉全公社之力,開工建設(shè)“淄水西調(diào)、引淄入坪”工程。共鑿山洞8條、修建倒虹吸、渡槽,建方塘8座、揚水站6個、打深水機井3眼。</p><p class="ql-block">三級揚水站機房后面就是第三級揚水管道,應(yīng)該是把很粗的鑄鐵管道固定在事先修筑好的斜坡底座上。管道已經(jīng)拆卸,只剩下了這堅固的底座。因其斜度大,長度長,被驢友們稱為“小箭扣”。這“小箭扣”分成了地下和地上兩部分。地下部分是把山坡挖鑿出了一條斜坡道,兩邊都用石頭壘砌好,斜坡基座也用石塊鋪好。地上部分則是直接將基座修筑在傾斜的山坡上。管道一側(cè)修筑有供人行走的石臺階。</p><p class="ql-block">“小箭扣”確實名副其實,坡度至少在70度以上,人走在石臺階上必須是四肢著地爬行的。爬上“小箭扣”頂端的水槽,沿著修筑在岳陽山山腰更高部位水渠蜿蜒前行一陣,就到達了“鐵姑娘隧洞”東口,由淄川區(qū)口頭人民公社民兵營的女民兵在1976年5月建的。該隧洞長700多米,是一群十七八歲的姑娘一錘一鑿開出來的,僅這條隧洞就開鑿了近10年。在當(dāng)年的施工條件下,靠人工開鑿這條隧洞,是何等的艱難!</p><p class="ql-block">岳陽山主峰海拔811米,此處山頂有古寨遺址,故又稱石寨山。長長的寨墻壘砌的非常規(guī)整,一米半厚,據(jù)說是齊長城遺跡。迎門一塊長條巨石上,有吳愛平題寫的“萬里長城永不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