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b>今天是行程中重要的一天,我們參觀的季瓦里教堂</b>、<b>生命之柱教堂</b>、<b>卡茲別克教堂,都讓我們進(jìn)一步了解格魯吉亞被稱為“上帝的后花園”的意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姆茨赫塔小鎮(zhèn),格魯吉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第比利斯以北約20公里處,庫拉河和阿拉格維河的匯合處。由于它的歷史意義和“?姆茨赫塔歷史遺跡”,于1994年成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rèn)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今天我們將參觀其中最重要的兩座教堂:季瓦里修道院、生命之柱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季瓦里教堂坐落于庫拉河和阿拉格維河匯合處的巖石山頂上,俯瞰著姆茨赫塔鎮(zhèn),姆茨赫塔鎮(zhèn)以前是伊比利亞王國的首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季瓦里修道院又被稱為“十字架修道院”。根據(jù)記載,圣尼諾修女得到了圣母瑪利亞的啟示,圣母交給她一個葡萄藤十字架,并指示她前往伊比利亞(現(xiàn)今的格魯吉亞東南部)傳播福音。4世紀(jì)初,修女圣尼諾說服伊比利亞國王米利安三世改信基督教,她在一座異教徒廟宇的遺址上豎起了一個大木十字架。據(jù)說十字架能創(chuàng)造奇跡,吸引了來自高加索各地的朝圣者。公元545年,在木制的十字架殘骸上建起了一座小教堂,命名為季瓦里小教堂。</b></p> <p class="ql-block">? ? ? ?<b>如果說姆茨赫塔的季里瓦修道院是圣尼諾修女第一次豎立葡萄藤十字架的地方,那么西格納季的圣尼諾修道院則是她傳教的終點。我們進(jìn)入格魯吉亞第一天就參觀了圣妮諾修道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建在高山之上的季瓦里教堂,可以俯瞰河谷里的姆茨赫塔古城全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這座位于兩河交匯處的小城是古代貿(mào)易的樞紐,也一度成為格魯吉亞王朝的都城,成為格魯吉亞的藝術(shù)文化和宗教中心。公元326年,格魯吉亞是繼亞美尼亞之后世界上第二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盡管王國首都在公元6世紀(jì)初遷到了更容易防守的第比利斯?,但姆茨赫塔作為宗教圣地的地位一直沒變。作為格魯吉亞的誕生地和最具活力的基督教中心之一, 姆茨赫塔于2014年被格魯吉亞 東正教宣布為“圣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從季瓦里教堂,俯瞰兩河交匯,俯瞰姆茨赫塔古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姆茨赫塔的教堂被認(rèn)為是高加索地區(qū)中世紀(jì)宗教建筑的杰出典范,展示了古代格魯吉亞王國的文化和藝術(shù)水平。</b></p> <p class="ql-block">? ? ? <b>姆茨赫塔小鎮(zhèn)的生命之柱教堂,是格魯吉亞第二大教堂。相傳公元1世紀(jì),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后,一個叫Elias的猶太裔格魯吉亞人帶著耶穌長袍回來此地,他姐姐碰到圣物后,立刻在充滿神圣感的情緒沖擊中死去,死的時候抓得太緊放不開,就連同圣物一起下葬。后來墳?zāi)归L出一棵參天雪松,支撐教堂的七根柱子就是取材于這棵樹的。建造過程中,第七根柱子突然浮在空中,圣尼諾祈禱了一晚上才落下來,后來就相傳“神圣的第七根柱”流出的液體可治愈他人。Svetitskhoveli在格魯吉亞語里面的意思是“被賦予生命的木柱”。</b></p> <p class="ql-block"> <b>1994年,生命之柱大教堂連同整個姆茨赫塔古城區(qū),都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生命之柱大教堂,這是格魯吉亞第二大教堂,僅次于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格魯吉亞東正教世界四大主教座堂之一,建于1010~1029年,一直是格魯吉亞歷代國王的埋葬之所。</b></p> <p class="ql-block">? ? ? ?<b>修女圣尼諾選擇庫拉河和阿拉格維河的匯合處作為格魯吉亞第一座教堂的所在地。最初的教堂建于公元4世紀(jì)伊比利亞米利安三世統(tǒng)治時期。歷經(jīng)了各種逆境,最后由中世紀(jì)的格魯吉亞建筑師阿蘇基斯?jié)捎?029年完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祭奠耶穌長袍的圣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遙望高加索山脈,我們走進(jìn)卡茲別克山,卡茲別克最有名的便是被稱作“離天空最近的教堂”:卡茲別克圣三一教堂。這座教堂的照片曾經(jīng)被用作孤獨星球的封面。</b></p> <p class="ql-block">? ? ? ?<b>卡茲別克教堂是格魯吉亞的名片,只要網(wǎng)上搜索格魯吉亞?,一定會有這座教堂的身影。圣三一教堂建于14?世紀(jì),位于海拔2170米之巔。幾百年來,它矗立山頂,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這座中世紀(jì)的教堂躲過了無數(shù)次戰(zhàn)火,離天堂最近,遺世而獨立,遠(yuǎn)觀人世間的滄海桑田。</b></p><p class="ql-block"><b>? ? ?(從網(wǎng)上下載了幾張照片,更能體現(xiàn)風(fēng)景之壯觀。)</b></p> <p class="ql-block">? ? ? <b>?這里被稱為神話故事里普羅米修斯囚禁之地,1829年,著名的俄羅斯詩人普希金曾寫下歌頌他的詩篇:</b></p><p class="ql-block"><b>? 《卡茲別克山上的寺院》</b></p><p class="ql-block"><b>? 卡茲別克?,你雄偉的天幕,</b></p><p class="ql-block"><b>? 高高俯瞰著層巒疊嶂,</b></p><p class="ql-block"><b>? 閃耀著這永恒的光輝。</b></p><p class="ql-block"><b>? 有如天上的方舟翱翔,</b></p><p class="ql-block"><b>? 你的寺院聳立在云端,</b></p><p class="ql-block"><b>? 依稀飛翔在群山之上。</b></p><p class="ql-block"><b>? 我所渴望的迢迢的彼岸!</b></p><p class="ql-block"><b>? 我真想對峽谷說聲“再見”</b></p><p class="ql-block"><b>? 然后攀上那自由的峰頂!</b></p><p class="ql-block"><b>? 我真愿意和上帝為鄰,</b></p><p class="ql-block"><b>? 到那云外的禪室隱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俄格友誼紀(jì)念碑,觀景臺原名格魯吉亞—俄羅斯友誼紀(jì)念碑。這座紀(jì)念碑建于1983年,是為了紀(jì)念1783年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簽訂第一項條約200年。1991年格魯吉亞脫離蘇聯(lián)獨立,2008年,俄格戰(zhàn)爭爆發(fā),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關(guān)系降到冰點。只剩紀(jì)念碑傲立在崖邊,在層巒疊翠的包圍下獨自美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b>據(jù)說格魯吉亞與蘇聯(lián)關(guān)系惡化之后,曾有人建議拆除這座紀(jì)念碑?,F(xiàn)在這座紀(jì)念碑內(nèi)壁,有描述格魯吉亞人民團(tuán)結(jié)生活的鮮艷畫面,藍(lán)天襯托,山峰托舉,造型別致,意義深遠(yuǎ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