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后人們又一定會期待“緣定三生”。</h1><h1>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輪回學(xué)說,后成為中國歷史上意涵情定終身的象征物。</h1> <h1>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法鏡寺后之蓮花峰東麓,石高三丈許,由三塊天然石灰?guī)r組成,石上刻“三生石”三個篆字。</h1> 據(jù)蘇東坡的《僧圓澤傳》中記載:唐朝洛陽文人李源因父親死于安史之亂,滿腔悲憤發(fā)誓終身不當(dāng)官、不娶妻。李源深居洛陽慧林寺,與僧人圓澤和尚朝夕相處,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有一年,兩人相約同游四川峨嵋,李源提議走水路,而圓澤則希望走長安至蜀中的陸路,李源堅持己見,對圓澤說:“我已經(jīng)不問世事,怎能再回到長安那個是非之地?”得李源所愿,兩人從水路出發(fā)。<div> 船至南鋪,見一婦人在江邊取水,圓澤突然告知李源“這是我來世托生之處。這位婦人已有孕在身三年,我一天不到她就無法分娩,如今既然見面,也就無法逃避。三天后,希望你登門來訪,我會以一笑為信。十三年后的中秋夜,我與你重逢于杭州。”說罷即圓寂。<br> 李源又悲又疑,三日之后,往婦人家探視、新生小兒果然見他微笑。十三年后,李源踏遍西湖山水,期待著與圓澤重逢。一日行至杭州蓮花峰下三生石旁,神思恍惚中忽見一牧童唱著竹枝詞緩緩而至,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臨風(fēng)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lt;/div> 三生石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源遠流長,深深地打動每一個人的心,是因為佛教自傳入中國之后,經(jīng)過漢、魏、晉、南北朝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長期交流碰撞,佛教三世因果,輪回轉(zhuǎn)世等觀念已經(jīng)漸漸深入人心。而高僧圓澤和忠臣之后李源之間一諾千金,隔世不昧的友情,與宿命的神奇,正好契合了中國人對于生命永恒的期盼,對于友情的珍視,引發(fā)了人們對前世今生的幽思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