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已經(jīng)有好長時間沒有如此認真地對待一本書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臘月二十三,我和外孫女在沈陽逛書店時幸遇了這本自己關(guān)注已久卻一直未能到手的網(wǎng)紅書——《在峽江的轉(zhuǎn)彎處——陳行甲人生筆記》(以下簡稱《人生筆記》),便如獲至寶地收入袋中?;貋泶蜷_一看版權(quán)頁,“人民日報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2025年1月第14次印刷”,果然很熱銷。從那天開始,這本不算厚(不足300頁)但份量很重的書,占據(jù)了我從臘月到正月近一個月各種忙碌后的所有閑暇時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前我也有過看書很投入的時候。記得年輕時,有一次從別人手里借到趙樹理的中篇小說《小二黑結(jié)婚》,晚上沒吃飯,沒睡覺,看了一宿到亮,第二天如約把書還給了人家。</p><p class="ql-block"> 那時年輕,荷爾蒙過剩,看書囫圇吞棗,真是那種如饑似渴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后來,再后來,看書就沒那么急了,慢慢默讀,細細咀嚼,不是為了消磨時光,而是靜心品味各種不同人生帶來的心靈感受,盡情領(lǐng)略似曾相識或未曾見識過的異樣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 這次遇到《人生筆記》,似有一種心儀已久,相見恨晚的感覺。雖然我盡量保持一種理性閱讀,不想輕易被共情,孰料剛看到作者《前言》“我們那一代人都是草根”,瞬間就被共情了。作者是七十年代的人,和我中間還隔著一代人,但我們都是草根出身,相同的起點讓我讀起他筆下的文字有了一種天然的親近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為對自己人生軌跡的真實記錄,《人生筆記》分七記講述了他從兒時到中年的生活經(jīng)歷,這里講了童年歲月里的他和他的母親;講了大學(xué)生活中的他和他的愛人;講了9年基層工作時的他和他的窮“親戚”們;講了清華園里的他和他的老師與同學(xué);講了遠赴美國深造期間的他和他的異國教授與朋友;講了縣委書記任上的他和他的百姓們以及反腐敗斗爭中的對手們;最后還講了辭去公職投身公益后的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們。</p><p class="ql-block"> 看似平靜的講述,卻讓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多少次,書翻開了又合上,合上了又翻開,看過了這段,又返回來再看。書放下了,思緒還在腦袋里轉(zhuǎn)悠。都這把年紀了,還是那么脆弱,每讀到動情處,總是難以自已。</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作者有著光彩奪目的履歷:清華大學(xué)碩士畢業(yè),歷任鎮(zhèn)長、(縣級市)市長、縣委書記等職,2015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獲“2017年中國十大社會推動者”、“2018年中國公益人物”、2019年《我是演說家》全國總冠軍等榮譽……</p><p class="ql-block"> 不用說,這是一個妥妥的社會精英,一個寫滿輝煌的成功人士!</p><p class="ql-block"> 然而,從作者那詩意蕩漾又嚴謹準確的講述中,我看不到一絲成功后的自負與豪氣,也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和勸世良言。有的卻是脆弱、迷茫、掙扎甚至抑郁,以及找不到答案的思考。當(dāng)然,也有欣慰和感恩,也有愛和希望。由此我感受到了作者為人為文的坦蕩與真實,正如《前言》所言,寫出真實的自己,這樣的文字才會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 讀《人生筆記》,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對母親的愛和對弱勢者的悲憫。</p><p class="ql-block"> 作者與我雖處于不同的年代,但我們卻有著相似的童年。都是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又都是母親獨自從小帶大的(他父親常年在大山外200里地沒有交通的地方工作,很少回家。我父親在我4歲那年病逝)。那時我們的母親還都不到30歲,在貧瘠而封閉的大山里自己帶孩子(他母親帶著他們姐弟倆,我母親帶著我們哥倆)生活,家里外頭就她一個人忙活,既當(dāng)媽又當(dāng)?shù)欠N艱難至今都無法想象。母親對于他和我,何止是愛,那是相依為命??!我們是母親的命,母親是我們的命。母親在,我們的命在,母親不在了,我們的命到哪里去尋??!所以那年在《我是演講家》演講大賽現(xiàn)場,他在演講《我的母親》時,竟忘了自己在演講,講著講著哭了,沒哭出聲,但已淚流滿面,手腳發(fā)麻,全身顫抖,不能自持,最后靠雙手扶著膝蓋支撐身體,才完成向觀眾的鞠躬致謝。讀到此時,我已淚眼模糊,無法再讀下去。</p><p class="ql-block"> “走到哪里都把媽帶著”,這是他母親臨終時對當(dāng)了領(lǐng)導(dǎo)的兒子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請求,也是他對母親的最后的承諾。</p><p class="ql-block"> 他多次被跨區(qū)調(diào)動工作。每次上任,都帶著母親的遺像,并把她擺放在自己的辦公室,任何人走進他的辦公室,第一眼看到的都是書柜正中間母親的笑容。他說:“在母親的目光中工作和生活,我心里踏實”。</p> <p class="ql-block"> 然而,更讓我感動的是,他把母親對他的愛和他對母親的愛轉(zhuǎn)換成對弱勢者的悲憫,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和能力,為那些生存艱難的窮“親戚”做事,幫這些最弱的人找回活著的尊嚴,讓母親的愛仍在世間延續(xù),以此來告慰自己深愛著的母親。</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團縣委書記時,他牽頭發(fā)起了“讓千名流失學(xué)生重返校園”活動,而且自己帶頭到最偏遠的村落尋找失學(xué)的孩子。最終,經(jīng)協(xié)調(diào)有關(guān)部門,緩解了失學(xué)家庭的困難,讓全縣近千名九年義務(wù)教育階段應(yīng)該入學(xué)而沒有入學(xué)的孩子回到了校園。</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鎮(zhèn)長時,與許多普通老百姓保持聯(lián)系,特別是對特殊困難家庭更是掛在心上,即使工作調(diào)走了,也仍然聯(lián)系不斷。一位女村民重度殘疾,下半身癱瘓,腰部以下裹著一塊塑料布,雙手分別套著一只拖鞋,在地上爬行。她男人是智障,衣衫襤褸,看人只知道傻笑。村里沒人瞧得起他們,家里又沒有什么親戚朋友幫襯,日子過得異常艱難。</p><p class="ql-block"> 這是他下村里調(diào)研時遇到的,當(dāng)他詳細了解了她家的情況后,決定要親自幫幫她,除了經(jīng)常資助肉菜米油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外,還負擔(dān)了她的孩子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的學(xué)費和生活費。雖然兩年后他離開了這個鎮(zhèn),但無論是在清華讀書還是后來輾轉(zhuǎn)到各地工作,他每年至少都會去她家看一次。過年了,他像走親戚一樣,帶著愛人和孩子一起去拜年。他坦言,這樣做,不僅是給這個孤苦無依的家庭一些溫暖,也是想讓村干部和附近的村民知道她家有我這樣一個親戚,讓他們不再歧視和欺負她。</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縣委書記時,搞“縣委書記邊界行”,其實就是訪貧問苦。在幾乎與外界隔絕的艾滋病重災(zāi)村,請全村35個仍在世的艾滋病患者吃飯,和他一桌吃飯的除了他,都是艾滋病患者,他和他們一起喝酒,互相夾菜。他用這種方式告訴全縣的老百姓,艾滋病一般接觸不傳染,這些人已經(jīng)夠苦了,他們不應(yīng)該受歧視。</p><p class="ql-block"> 他到巴東訪貧問苦大調(diào)研后,搞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號召全縣干部結(jié)窮親。在全縣動員大會上他表態(tài)帶頭結(jié)窮親,他結(jié)的就是訪貧問苦中遇到的一個8歲的艾滋病兒童,幫他上學(xué),幫他治病。至于怎么結(jié),幫到什么時候,他說了10個字:“只要我還在,只要他還在”。要求大家向他看齊,跟他學(xué)。縣新聞中心制作了專題《貧困鄉(xiāng)親,讓我握住你的手》,他親自為這個專題寫了開篇語:</p><p class="ql-block">“我們這些窮鄉(xiāng)親,在等待著我們!他們期待的目光早已穿越萬水千山,風(fēng)霜雨雪,我們奔向他們的腳步,大地會聆聽。人間最冷的不是冰寒,而是麻木。你不是太陽,但你可以發(fā)出比太陽更溫暖的光!”</p><p class="ql-block"> 一位祖籍巴東在外地工作的大學(xué)師兄聽說后也加入了結(jié)窮親的隊伍。師兄在給他的短信中說:我也響應(yīng)你的號召在老家結(jié)幾戶窮親,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詩人一樣的激情,圣徒一般的真誠,你讓我看到了家鄉(xiāng)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他主政巴東期間,他和大家一起凝煉并身體力行的“干凈、自強”的巴東精神,明顯就是他母親的遺訓(xùn)“干凈、勤快”的翻版與傳承。</p><p class="ql-block"> 2016年年末離開巴東前的最后一天,他在回宿舍的途中反抱著母親的遺像,讓母親的面容緊緊貼著他的胸口,又想起母親最后說的那句“甲兒,帶媽回家”,眼里不禁有了淚光,但是心中充滿了力量。</p><p class="ql-block"> 他離開巴東,轉(zhuǎn)場做慈善公益后,如魚得水,全身心投入到對弱勢群體的救助中來,并得到了社會慈善機構(gòu)和愛心人士的積極響應(yīng)與支持,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已經(jīng)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贏得了廣泛贊譽。</p><p class="ql-block"> 他說:“感謝我善良的母親,因為您對我的愛,讓我學(xué)會了愛別人”。</p><p class="ql-block"> 他對母親的愛和對弱勢者的悲憫正以更大范圍、更強力度在世間傳播著,延續(xù)著。</p> <p class="ql-block"> 我也深愛著我的母親,每當(dāng)聽到懷念母親的歌曲,看到年齡和長相跟母親相近的老太太,就禁不住眼眶濕潤,鼻子發(fā)酸。但慚愧的是,我遠沒有做到他那種程度,更沒有達到他那種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照片均取自網(wǎng)絡(luò))</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於半島假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