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和現(xiàn)代化的城市風貌。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是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 大雁塔又稱大慈恩寺塔,玄奘法師為保存其從印度帶回的經(jīng)卷、佛像、舍利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原是一座仿照印度建筑形式修的五層磚塔,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改建為七層,高64公尺,塔身用青磚砌成,并做仿木結構,堅實雄偉,,是樓閣式磚塔的優(yōu)秀典范。</p> <p class="ql-block">這大雁塔四層所供奉的舍利子是由印度玄奘寺住持釋悟謙法師贈送的。</p> <p class="ql-block">唐玄奘雕像</p><p class="ql-block">玄奘法師13歲出家,26歲獨自一人西行,遠赴古印度天竺國求取真經(jīng)。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法師還抵長安,往返17年,行程五萬余公里,帶回657部經(jīng)書。唐太宗敕命梁國公房玄齡等文武百官舉行盛大歡迎儀式。法師婉拒唐太宗輔政的邀請,唐太宗敬重法師“愿守戒緇門,闡揚遺法”的信念,助其譯經(jīng)工作,建長安譯經(jīng)院,詔譯佛典。玄奘法師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華宮譯經(jīng),凡19年共譯出經(jīng)論75部1335卷。</p><p class="ql-block">法師還將《老子》譯為梵文,介紹于印度。</p><p class="ql-block">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法師示寂,高宗李治哀慟,為之罷朝三日,中宗李顯追謚“大遍覺”之號。</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的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兜率,梵語。又作都率天、兜木天等,意譯知足天、喜樂天等。兜率天也是彌勒菩薩的住所,是彌勒信仰者的皈依處,里面供奉的是銅鑄的彌勒菩薩像。</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的塔林</p> <p class="ql-block">玄奘三藏院位于大雁塔后方,是一座仿唐建筑群,主要有光明堂、般若殿、大遍覺堂。每間殿堂中都有大量浮雕,描繪了玄奘法師的經(jīng)歷。而三藏地宮內則供奉著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是大慈恩寺的鎮(zhèn)寺之寶。</p> <p class="ql-block">光明堂內刻有銅和木雕壁畫三壁,講述玄奘大師從出生、出家到西行求法直到取到真經(jīng),回國的前半生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大遍覺堂</p><p class="ql-block">大遍覺堂是三藏院的主要建筑,堂內正中供奉著一尊青銅鑄造的玄奘法師像,四周墻面上是漢白玉雕成的講述唐玄奘生平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的永寧門(南門)</p> <p class="ql-block">晚上的永寧門和城門前護城河的吊橋</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城墻</p> <p class="ql-block">永寧門城墻上的魁星樓</p> <p class="ql-block">西安永寧門(小南門)</p> <p class="ql-block">太和元氣坊</p> <p class="ql-block">鐘樓夜景</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燈會</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燈會</p> <p class="ql-block">西安古城城墻上的燈會布置</p> <p class="ql-block">書院門牌坊</p> <p class="ql-block">關中書院</p><p class="ql-block">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中國重要的書院之一,是陜西的最高學府。創(chuàng)始人是明代中葉陜西著名學者和教育家馮從吾。(現(xiàn)為西安文理學院)</p> <p class="ql-block">碑林 國家五A級景區(qū),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F(xiàn)收文物11000余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種(組)134件,一級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駿”有四駿藏于碑林。西安碑林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也是歷代著名書法家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獲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稱號。</p> <p class="ql-block">昭陵六駿石刻</p> <p class="ql-block">昭陵六駿石刻</p> <p class="ql-block">景云銅鐘 唐睿宗李旦因夢而令鑄造並親自編撰鐘文,曾懸掛鐘樓,后移存碑林,被稱為“天下第一鐘”。因其音質清脆、渾厚悠遠被中央電視臺錄其音作為每年春晚的鐘聲,是件不得出國展覽的國寶。</p> <p class="ql-block">大夏石馬 公元400余年前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大夏石馬。傳承著東漢時期石刻的特點,是國寶級珍寶,也是碑林鎮(zhèn)館之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孔子像 清果親王允禮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送達賴喇嘛回西藏路經(jīng)西安時所繪。</p> <p class="ql-block">石臺孝經(jīng)碑是西安碑林博物館國寶級文物,刻于唐玄宗四年(公元745年) 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注解並書寫。碑文內容為孔子撰寫的《孝經(jīng)》 ,碑額由唐肅宗題寫。書法工整、字跡清新,展示了唐玄宗的隸書風格,反映了唐代“以孝治天下”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寶慶寺塔</p> <p class="ql-block">拍攝整理:shijun</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5.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