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望著車窗外裸露的黃土坡,被白雪覆蓋的黃土坡,一孔窯連著一孔窯的黃土坡,不由得想起兒時常聽大哥唱的那首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fēng)從坡上刮過 ,不管是西北風(fēng),還是東南風(fēng),都是我的歌,我的歌……”</p><p class="ql-block">我聽他唱的那么帶勁,感覺那應(yīng)該是一個極好的地方。好奇地問大哥黃土高坡在哪里?他說在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大西北,遠(yuǎn)到走好幾年才能到達(dá)。那時候大哥也沒坐過汽車、火車、飛機,交通工具我們都只認(rèn)識拖拉機、洋車子。</p><p class="ql-block">那時候的我,總盼望著快點長大。長大以后,要去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大西北。去吹吹黃土高坡上的風(fēng),不管是西北風(fēng)還是東南風(fēng)。去看看黃土高坡下的黃河水,到底是不是很黃很黃的顏色。那是年小,總感覺遠(yuǎn)方無限的美好,像書里像畫里像歌里那么好!</p> <p class="ql-block">古堡,多么高深莫測、多么神秘的一個詞。從前見它常常是在武俠小說里或神話故事里,如今能在此次的旅程中有張壁古堡真是滿滿的期待。其實,完全可以從網(wǎng)上先睹為快的揭開它什么的面紗??墒俏也幌肽敲醋?,我更喜歡看著一望無際的黃土坡一次次的想象著它的樣子。</p><p class="ql-block">春節(jié)期間的張壁古堡,到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張壁古堡,又名張壁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zhèn)張壁村,據(jù)說始建于十六國時期。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遵循中國傳統(tǒng)星相和堪輿理念建造。地上陰陽五行地下六壬奇門,村名的來由也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張宿、壁宿。</p><p class="ql-block">有南北兩座堡門,磚砌北堡門門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甕城,甕城之上還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廟。甕城城門面向正東偏北開設(shè),與北堡門構(gòu)成了兩道堡門。兩道堡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據(jù)說這是遵循古代軍事防御的原則同時又寓有風(fēng)水不外流之意。石砌南堡門上有一座石雕龍頭,象征龍首;門外有九條紅石鋪路,象征龍須。</p> <p class="ql-block">古堡廟祠很有年代感,似乎一磚一瓦都寫滿滄桑。抬頭仰望,無論是房頂還是屋檐都別具一格、造型別致。雖然沒有七彩鎏金,質(zhì)樸無華卻顯得大氣、莊重。有種不怒自威的感覺,不信你看那些龍頭龍須。它們正凝視著你的一舉一動,讓你感覺必須端正自己來不得半點肆意妄為。</p><p class="ql-block">張壁古堡,最神秘是古軍事地道。?聽講解得知地道是東魏北齊時代建造的軍事防御工程,具有攻防兼?zhèn)涞墓δ?。呈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走向為“S”形,分為上、中、下三層。最上層距地面僅1米左右,中層距地面8-10米,最下層距地面17-20米。地道內(nèi)有喂養(yǎng)牲畜的土槽、哨位、存糧的洞穴、馬槽、將軍窯窟、天井水井、糧倉、瀉洪防堵、壁孔通訊設(shè)施和暗殺機關(guān)等,功能完備,具有很強的軍事防御性?。</p><p class="ql-block">帶著獵奇、忐忑、愉悅的心情一步步走進(jìn)地道,仿佛穿越千年時光。感覺自己在下沉在往深處,好像離地心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抬頭看,前不見古人。回頭望,后不見來者。站在金戈兵窯前,看著簡易的陳設(shè)忽然有一瞬間感覺自己究竟置身何處?這空空蕩蕩的地道,究竟通往哪里?</p><p class="ql-block">將軍窯里,將軍的炕塌還在盔甲還在。軍事地圖在等著它的將軍,傳聲筒似乎還能聽到遠(yuǎn)方的聲音,酒壇里的陳年佳釀好像還在等著將軍凱旋??墒牵瑢④娙チ四睦??那金戈兵窯的兵去了哪里?刑房里的罪人是否已經(jīng)改過自新?枯井里的水流到了哪里?地道安安靜靜,不言不語。彎彎曲曲,好像永遠(yuǎn)都走不到盡頭又似乎往前一步就能看到出口。</p> <p class="ql-block">輕輕地摸一下土壁,發(fā)現(xiàn)遠(yuǎn)遠(yuǎn)沒有想象中的堅硬。手指殘留著粉狀的土,細(xì)細(xì)、綿綿、軟軟的。我攤開手給身后跑來的一個陌生小孩看,他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說:“這么軟的土!”</p><p class="ql-block">小孩是他們隊伍里跑地快的,我是我們團(tuán)體里走的慢的。于是有一段道是我倆結(jié)伴同行的,我問他:“你害怕么?”他說:“不怕!不怕!”他問我這個洞是干嘛的?我說住人的。那個洞是干嘛的,我說關(guān)牲口的。他問我人去了哪里牲口去了哪里?我說我也在尋找答案……</p><p class="ql-block">一路走走停停一路尋尋覓覓,似乎一眼就能看到答案。在斑駁的土壁上,在幽暗的燈光里。似乎永遠(yuǎn)都不會有答案,歲月的痕跡慢慢在消失在遠(yuǎn)去。裸露在黃土里的破瓦罐,好像輕輕一碰就會碎掉。</p><p class="ql-block">提著水桶的老人,慢慢地往走道易起塵土的地方灑著水。遙想千年前,會不會也有這樣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者做著同樣的事情?而那時的地道里,是否藏著萬千兵士只待一聲軍令呢?老人不語,只是說了一句:“小心腳下!”</p> <p class="ql-block">地道若是沒有指示燈指示牌,估計進(jìn)去轉(zhuǎn)悠一天怕也難以尋到出來的路。從條地道出來豁然開朗,有種劫后余生、又重見天日的感覺。小伙伴們直呼太刺激,都說還沒玩夠想再退回去重走一遍。</p><p class="ql-block">這時,一個陜北口音傳來:“不用退回去,別著急,出口在那邊。”聽罷,我們有點不太愉悅:這還沒玩過癮呢就讓我們出去?走就走,大不了下次不來了。走進(jìn)出口才發(fā)現(xiàn)是我們狹隘、無知了,這出口真不是那么簡單的出口。而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地道,好像一直通往千年之前又似乎是通往千年之后……</p><p class="ql-block">路過一些設(shè)置著柵欄的路口,有的路段寫著:請止步未開發(fā),有的雖然未掛牌卻能看見此段地道的殘破、陳舊,有的路段似乎有看起來很深邃很久遠(yuǎn)。目光所及之處,有種一眼萬年的感覺。也許未知之處令人更加向往,又更多的空間去想象那些地道里發(fā)生過什么樣的故事經(jīng)歷過怎樣的悲歡離合?</p><p class="ql-block">人站在地面上和下沉到土壤下,似乎感覺是很不一樣的。至少我是這么認(rèn)為的,人在地下似乎更加的淡然、寧靜。眼前沒有五彩斑斕,只有單一的黃土色。頭頂黃土腳踏黃土,伸展四肢能觸及到的也只是黃土。細(xì)細(xì)想來,黃土既是你我的生根之處也終將是葉落之所。</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古堡,猶如大夢一場。下沉式體驗古軍事地道,好像經(jīng)過一場洗禮。用黃土把軀殼和靈魂,細(xì)細(xì)打磨了一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是簡單的一場經(jīng)過,似乎沒有帶走什么也沒有留下什么。走過的腳印已經(jīng)被塵土覆蓋,衣襟卻悄悄地沾染上了黃土的顏色。</span></p><p class="ql-block">地上明堡與地下暗道的完美結(jié)合,歲月的輕紗輕輕地掀開一角就已經(jīng)足夠驚艷了,更別說那空王行祠那里矗立著的琉璃碑是何等的讓人嘆為觀止那槐抱柳的自然界的奇觀是怎樣的迷人心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在古堡的街道上,青石板路兩旁的明清時期的建筑錯落有致。古香古色,仿佛每一塊磚石都在訴說著張壁往昔的輝煌訴說著這座集古建筑文化、星象文化、軍事文化、民俗文化與宗教文化于一體的“千年古堡,軍事瑰寶”的前世今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