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紅樓夢》里有一條脂批隱含了豐富的信息量,卻始終未引起紅學研究者的注意,于是《紅樓夢》后四十回的謎團依然迷霧重重,說不清,理還亂。</p><p class="ql-block">? 《紅樓夢》后四十回是指脂本系統(tǒng)的后四十回,因為各脂本幾乎都腰斬于前八十回。這是不是說曹雪芹的《紅樓夢》還沒有寫完呢?顯然不是!《紅樓夢》中講的很清楚: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怎么會沒寫完呢?</p><p class="ql-block">? 另有脂批為證:</p><p class="ql-block">? 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二十回)</p><p class="ql-block">? 《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嘆嘆!——丁亥夏,畸笏叟。(十六回)</p><p class="ql-block">? 須知,以上提到的“花襲人有始有終”和“獄神廟慰寶玉”兩回書目都是曹雪芹后四十回里的內(nèi)容,這說明什么,不是一望可知嗎!</p><p class="ql-block">? 諸多證據(jù)都說明 《紅樓夢 》是寫完了,即使有些文稿被借閱者迷失,但也有被找回來的可能。即使找不回來了,也會殘存一回半回的原稿吧。</p><p class="ql-block">? 然而,《紅樓夢》被齊刷刷地腰斬在了前八十回也是鐵定的事實,而且還腰斬的干干凈凈!</p><p class="ql-block">? 個中原因,恐怕還不在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方面,主要的還在于政治方面,在于朝廷、官府方面,在于文字獄方面。</p> <p class="ql-block"> 乾隆三十三年(1768),有一皇室貴胄子弟,叫愛新覺羅·永忠,他讀過《紅樓夢》,并寫了三首絕句高度贊美了曹雪芹的大作:</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 </p><p class="ql-block">? 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p><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 顰顰寶玉兩情癡,兒女閨房笑語私。</p><p class="ql-block">? 三寸柔豪能寫盡,欲呼才鬼一中之。</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都來眼底復心頭,辛苦才人用意搜。</p><p class="ql-block">? 混沌一時七竅鑿,爭教天不賦窮愁。</p><p class="ql-block">? 永忠的詩透露了三點信息,一是《紅樓夢》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開來,并得到讀者熱捧。二是《紅樓夢》已經(jīng)以全貌示人了。三是紅樓迷的圈子已擴展到了皇家宗室。</p><p class="ql-block">? 當然,有膽大的,就有膽小的。要知道乾隆朝的文字獄可不是開玩笑的。</p><p class="ql-block">? 果然,永忠的堂叔叫遙華道人弘旿,他可是乾隆的堂兄弟,卻畏《紅樓夢》如虎。他看了永忠的詩作,發(fā)自肺腑寫了兩句手批,他說:“此三章詩極妙。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余聞之久矣,而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lt;/p><p class="ql-block">? 弘旿的手批,有兩點應當引起我們注意。一點是“非傳世小說”,就是說《紅樓夢》只能隱秘地傳看,決不可張揚;此外就是“恐其中有礙語也”。“礙語”,就是在政治上有妨礙的話,直言之,就是有犯朝廷大忌的思想。這也從側(cè)面看出,弘旿已經(jīng)聽到了關(guān)于《紅樓夢》的一些閑言碎語。乾隆朝的文字獄十分厲害,不僅寫“謗書”的要治罪,就是讀“謗書”的也要治罪。</p><p class="ql-block"> ? 所以,弘旿不敢犯險去讀《紅樓夢》。</p> <p class="ql-block"> 《紅樓夢》的實際情況有了一個大體了解,那就回頭看看那條被人們忽略的脂批吧。</p><p class="ql-block">? 《紅樓夢》二十一回里有一條較長的脂批,茲照錄于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庚辰眉批】趙香梗先生《秋書根偶談》內(nèi),兗州少陵臺有子美祠為郡守毀為己祠。先生嘆子美生遭喪亂,奔走無家,熟料千百年后數(shù)椽片瓦猶遭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固(因)改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數(shù)句,為少陵解嘲:“少陵遺像太守欺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折克非(為)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夢歸來兮聞嘆息,白日無光天地黑,安得曠宅千萬官,太守取之不盡生欽顏,公祠免毀安如山?!?lt;/p><p class="ql-block">? 讀之令人感慨悲憤,心常耿耿。</p><p class="ql-block">? 壬午九月因索書甚迫,姑誌于此,非批《石頭記》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一段脂批出自畸笏叟之手。據(jù)周汝昌先生研究,脂硯之批終于己卯,那么這條壬午九月的批語,顯然不是脂硯之批了。壬午年,作者曹雪芹還健在。曹雪芹是壬午除夕去世的。</p><p class="ql-block">? 畸笏叟的這段批語里,透露了這樣一條信息:趙香梗對公然毀掉杜甫祠而改建郡守自己的生祠的強盜行為,心懷恨恨;畸笏叟對郡守的卑劣強盜行徑,心常耿耿?;僳艧o比同情大才子杜甫的不幸遭遇,子美自己的祠堂都難以保全,而竟然被惡吏霸占了去。這是一個什么世道呀!</p><p class="ql-block">? 這當然是表面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們聯(lián)系到“索書甚迫”一句來看,畸笏叟的意思就豁然開朗了。</p><p class="ql-block">? “索書甚迫”里的“書”,當然是指《紅樓夢》了。但這里的“索書”可不是官家借書看看的意思。如果我們聯(lián)想到杜甫的遭遇,就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p><p class="ql-block">? 杜甫是大才子,曹雪芹也是大才子;杜甫生遭喪亂之難,曹雪芹則遭貧困之苦;杜甫的祠堂被惡吏毀掉,并霸占為自己所用,曹雪芹《紅樓夢》后四十回,官府卻要求毀掉,并要求自己重新寫出符合官府口味的文章;所以畸笏叟大發(fā)感慨,大呼“甚矣才人之厄也”!</p><p class="ql-block">? 說的更明白一些就是,曹雪芹的《紅樓夢》后四十回不能被官府所接受,因為其中有官府不能容忍的“礙語”,更有不被官府認可的非主流思想。但《紅樓夢》已經(jīng)流傳開來,特別是受到了上層圈子的熱捧,封殺顯然不是明智之舉。于是官府就想出了腰斬《紅樓夢》的把戲,把《紅樓夢》后四十回雪藏或毀掉,然后讓曹雪芹自己改寫符合朝廷旨意的《紅樓夢》后四十回?,F(xiàn)在不是“索書”來了嘛。好毒辣的辦法!</p><p class="ql-block">? 這樣,真正的《紅樓夢》后四十回只能雪藏,不敢示人,而后來改寫的后四十回便以假代真行世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畸笏叟才有了“甚矣才子之厄也”的強烈感憤。</p> <p class="ql-block"> 話分兩頭來說。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偉元、高鶚二人合作整理修補完成的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問世了。這是《紅樓夢》第一部木活字印本。書名為《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世稱“程甲本”。</p><p class="ql-block">? 程偉元在“序”中說,《紅樓夢》后四十回是他分兩次于鼓擔中購得,第一次購得二十余卷,第二次購得十余卷,文字俱“漶漫不可收拾”,于是邀請了高鶚一起參與了整理修補工作。</p><p class="ql-block">? 應該說,程偉元的話是可信的,他沒有必要來撒謊。又且程偉元、高鶚俱飽學之士,他們何苦要扯于自己沒有半點好處的謊言呢。</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吧。以胡適為首的一干新紅學家們大光其火,紛紛責難程偉元、高鶚妄補《紅樓夢》,把《紅樓夢》后四十回續(xù)補得面目全非,真是狗尾續(xù)貂,糟蹋了不朽之作《紅樓夢》。</p><p class="ql-block">? 可是,高鶚、程偉元從來也沒有說過是他們補續(xù)了《紅樓夢》呀!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高鶚、程偉元冤!</p><p class="ql-block">? 胡適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是高鶚所續(xù),其立論依據(jù)是高鶚的同年張問陶的詩注。張問陶是詩人,乾隆年間進士。他在《贈高蘭墅同年》一詩下面有一小注:</p><p class="ql-block">? “ 《紅樓夢》八十回后,俱蘭墅所補?!?lt;/p><p class="ql-block">? 通過一個“補”字,胡適就徑直判定《紅樓夢》后四十回是高鶚補續(xù)的。其實,“補”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修補,而且修補還是“補”的一個常用義項。顯然,把“補”定義為補續(xù)是沒有說服力的。再者,在程高本刊印之前,《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抄本就已經(jīng)存在了。程偉元在程甲本《紅樓夢》的“序”里就把這種情況說明了。</p><p class="ql-block">? 總之,《紅樓夢》后四十回不是高鶚補續(xù)。說高鶚補續(xù)了《紅樓夢》后四十回,原來只是新紅學家們的一個臆想而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既然知道《紅樓夢》后四十回不是高蘭墅所續(xù),而是曹雪芹自己改寫的。那么,又是什么人迫使曹雪芹改寫了自己的作品呢?《紅樓夢》是曹雪芹一生心血之作,曹公斷不會輕易屈服于官府的壓力而改變寫作初衷的。</p><p class="ql-block">? 這里肯定會有一些彎彎繞繞的苦衷和套路,讓曹公一時無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曹家和怡親王府一直關(guān)系密切,可以說有世家之誼。雍正二年,曹頫的奏折上面有一段雍正皇帝硃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朕安,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導而行?!粲腥丝謬樤p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怡親王就是十三阿哥允祥。允祥薨后,雍正在北京西郊白家疃為允祥修建了賢王祠,相傳曹雪芹一度曾在白家疃住過。允祥之子弘曉襲了王爵。弘曉酷愛文學,曾主持了《紅樓夢·己卯本》的抄寫工作。紅學研究者在《己卯本》里找出了缺筆的“祥”和“曉”,這可以看作是家諱吧。</p><p class="ql-block">? 種種跡象表明曹家和王府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 大體說清了怡親王府和曹雪芹家的老關(guān)系,還須要強調(diào)一則清人筆記,這樣才能把論述思路理清一些。</p> <p class="ql-block"> 周汝昌先生曾找出一則清人筆記,那筆記里有這樣一段話:</p><p class="ql-block">? 某筆記載其刪減原委謂,某時高廟臨幸滿人某家,適某外出,檢書籍,得《石頭記》,挾其一兩冊而去。某歸,大懼。急就原本刪改進呈。 ——《飲水詩詞集跋》</p><p class="ql-block">? 這一段話很有意思。高廟臨幸滿人某家,拿走了幾冊《石頭記》手抄本。這滿人某大懼,就忙著刪改了《石頭記》上的“礙語”,把刪改好的《石頭記》進呈上去。這段故事至少說明《石頭記》上面確實有不為皇帝喜歡的“礙語”,尤其是被腰斬的后四十回;既然腰斬了后四十回,那就須要刪改補全,如果原后四十回確實有反清意識存在,那么,小改小補就不能奏效了,就須重開爐灶另張羅。重開爐灶另張羅卻又不容易做好,既需要和前八十回情節(jié)思路貫通無縫連接,又要保持人物性格平穩(wěn)過渡,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把非主流思想意識消弭于無形。這工作實在太難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誰才能把這件事做好呢?誰才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這項任務(wù)呢?要知道乾隆皇帝那里是不會給你充裕時間的。</p><p class="ql-block">? 很明顯,最恰當?shù)娜诉x只能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就須要探討《飲水詩詞集跋》中的那位“滿人某”可能是誰了。</p><p class="ql-block">? 周汝昌先生猜測那位“滿人某”是和珅和大人。是的,和珅乃當朝顯貴,與乾隆交往甚密,乾隆臨幸和珅家也是理所當然的。和珅熱愛文學,但他是不是借得了《石頭記》抄本,則不得而知。假如和大人借得了《石頭記》抄本,但他能依仗權(quán)勢迫曹雪芹就范嗎?</p><p class="ql-block">? 我想曹雪芹決不會屈服于和珅權(quán)勢的壓迫。</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雖是一介窮困潦倒的文人,但文人自有文人的傲骨。曹雪芹自己曾說過,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曹雪芹就是這樣一位“蒸不爛,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因此,他的朋友敦敏才寫詩贊揚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馀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壘時?!?lt;/p><p class="ql-block">? 就曹雪芹的文人性格而言,和珅的威權(quán)是不能迫使曹公就范的。</p><p class="ql-block">? 看來,這位“滿人某”還不是和珅。</p><p class="ql-block">? 美國趙岡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紅樓夢》刪削進呈的當事人是否是怡親王弘曉”。趙岡先生認為《紅樓夢》刪削進呈的當事人除了可能是和珅外,還可能是怡親王弘曉。而我認為進呈的當事人不是和珅,只能是怡親王弘曉。</p><p class="ql-block">? 原因很簡單,要讓曹雪芹放棄初衷,改寫《紅樓夢》后四十回,單靠官府威權(quán)是難以奏效的。除了用威權(quán)壓服外,還須要用世交友情來勸服,兩相夾攻,方可達成目的。</p><p class="ql-block">?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有怡親王弘曉才具有這種令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不得不服從的優(yōu)勢條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可以把《紅樓夢》后四十回的謎團說的更明白一些了。</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存得各種脂本都無例外地止于八十回,后四十回已經(jīng)不存在了。程甲本也好,程乙本也罷,那里的后四十回都不是程偉元、高鶚的手筆,而是真正的曹雪芹的手筆。 程偉元在《程甲本·紅樓夢》的序中所說的,在商人鼓擔中買到了三十多卷或者四十卷《石頭記》抄本,那就是曹雪芹后來重新續(xù)作的《石頭記》后四十回。只不過曹雪芹重新寫的《石頭記》后四十回,是在不情不愿的情況下完成的,行文上不是那么十分講究,也是可以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也要發(fā)一回感慨,“甚矣才人之厄也”!</p> <p class="ql-block"> 知道了杜甫、曹雪芹大致相同的遭遇,不知讀者朋友又會作如何想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