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i>筆者按:本文有些圖片和影像引用自隊友,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文中一切有讓你不適之處,請告知,我會速度糾正并表歉意!</i></h5>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1月2月,半支煙老大有連續(xù)戶外放“毒”出大片,前兩次均因時不湊巧無法隨行,特別是1月份的大羅山活動,我們一伙的張兄、吳兄,贊嘆不已,也對我的不能成行大加惋惜!所以2月9號煙老大因群友要求再次組織大羅山石板坡-斷腸崖-田螺背行程時,缺憾趕緊彌補,報名毫不猶豫。</p><p class="ql-block"> 看來這條線路火爆有誘惑,煙老大一放招,群情就十分踴躍,報名人數(shù)直線飆升,不多時人數(shù)已達70+,在74數(shù)字時,煙老大不得不聲言關(guān)門截止,盡管存在進進出出的不確定,但始終保持在70+,已是大隊伍,需要兩個大巴車了,領(lǐng)纓大隊伍,保障大家的順利安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控規(guī)模還是需要的。</p> <p class="ql-block"> 或許自己總是透不了的戶外小白,如此眾多的群友,認識的居然了了無幾,好在還有幾位美女強驢熟面孔——淡然、藍兒、風(fēng)鈴、丫頭等等,些許安慰,于是又去約才女水滴,大家閨秀,深居簡出,上次來約煙老大的永康五峰山之行,據(jù)說有7-8年的時光不出江湖了,歲月真是飛流如梭啊,想當(dāng)年,藍兒、水滴和我,戶外出行,都喜歡寫寫美篇,盡管文風(fēng)各異,也是皆大歡喜,互慕筆墨,想想自己最激情的歲月也確實在2017、2018那些年,如今慵懶成性,美好已成歷史的車輪——</p><p class="ql-block"> 公告2月9號(農(nóng)歷正月十二)早上5.30新體附近停車場集合出發(fā),中餐要自帶,于是起了個早,要自備慣例的“簡單”牌蛋炒飯用于填肚充饑。</p><p class="ql-block"> 兩個大巴車基本還算按時出發(fā),到達溫州大羅山景區(qū)車程需近四個多小時。高速上大部分的時間用于打瞌補睡,大巴車在大羅山的盤山公路蜿蜒盤旋時,才開始留意車窗外的景致,好象盤山沿途經(jīng)過了龍崗寺、覺海寺、洪巖亭、香山寺等處,應(yīng)該是從瑤溪方向上來的這個公路,記得去年11月份與張兄、吳兄自駕車來,走的也是這個路。</p><p class="ql-block"> 上午10.10分左右,在一個叫“龍脊生態(tài)停車場”的地方,到達活動始發(fā)地,煙老大招呼大家下車整裝,徒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 沿公路上行幾分鐘,便是熟悉的大羅山石竹村,每次來大羅山,這個村是必走之地,龍脊景點就在附近,今天的大板坡也要從這個村始發(fā)。</p><p class="ql-block"> 象是很重點要塞之地,打個卡留個念,自然而然。</p> 這是村口的一個聚集點,有好幾處分岔路口,可以走向大羅山不同方向。 右側(cè)臺級上去是龍脊景區(qū),我們從左側(cè)徑直向前走。 10.20分,穿村的水泥小道,70+人員開始依次移動,有點浩浩蕩蕩。 <p class="ql-block">出村有片楊梅林,泥土道,連接水泥臺級,有個儲水桶那里右轉(zhuǎn)。</p> 這個分岔處有個標(biāo)志牌,左側(cè)直行是龍脊,右側(cè)龍澗谷溪,我們是走龍澗谷溪方向。<div>龍脊這里也可以走,不過我們11月份去龍脊走的是從村口上臺級那個道路,是經(jīng)典的游步道,有寬寬的石臺級和木棧道。</div> 途徑一片竹編圍欄的小農(nóng)莊。 <p class="ql-block">10.39分,前方的路開始狹小,叢林、竹林、雜草濃密起來,有點荒山野路之味。但有密密碼碼的戶外絲帶飄舞著,表示著這條路的人氣火旺。</p> <p class="ql-block">10.43分,先頭大部隊開始人員停滯堵車,拔開竹林,原來已在石板坡下,上巖石有點小小難度,一些地段需要放下繩子用于輔助,人員眾多,排隊上坡,有點擁擠,求速不得,后續(xù)隊伍耐心等待。</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石板坡最先是用于石竹村先民去山雞坑的一條捷道,因有點難度和稍稍的危險性,并未成為常人常規(guī)的通道,日久天長,走得人少了,慢慢荒蕪,慢慢遺忘,直到近年被尋刺激的驢友翻片,還發(fā)了抖音視頻后,在戶外界掀起了火熱打卡的浪潮,大批驢友前往,成為大羅山的新網(wǎng)紅點。</p> <p class="ql-block">這段起始部分的石巖,感覺陡度尚可,且?guī)r石粗糙,對于攀爬高手,只要膽大心細,足夠的體能,這點難度不足掛齒,可以沖刺而上,我看到藍兒女漢子,輕松拿捏,奔跑上坡。</p><p class="ql-block">11.19分,繼續(xù)上行,倒是到了一片較陡的懸崖需進行攀爬,看走在前頭的水滴姑娘,蜘蛛吸壁,大施拳腳!</p> 11月份走龍脊的時候,從對面望過這片垂直巖壁,驚險無比,想象不到如今身處現(xiàn)場,就踩在腳下呢!<div>這片巖叫大象巖,石板坡是大象巖的山坡,大象巖與龍脊方向的山崖隔峽相望,從龍脊方向望向南面的這片懸立的山崖,平削如嶂,連著山體,高200多米,巖上有向下垂直的皺褶,遠望猶如垂瀑百丈,稱謂“百丈石瀑”,震撼壯觀!</div> 對面的山崖便是可以看到龍脊的地方。 從石板坡上去,至大象巖高處,有龍子潭和銀橋。龍子潭是似洞似澗,底部為深潭,鬼斧神工,特別神奇。銀橋為天然石橋,當(dāng)?shù)厝税雁y橋又稱為仙女橋,望夫橋,橫臥在懸崖邊上,橋下懸空,呈現(xiàn)洞的形狀,橋下萬丈山谷,深不可測。龍子潭和銀橋,組成了石板坡上的兩大勝景。<br>這次只顧了攀爬斗巖,未及一睹勝景真容,帶點遺憾,網(wǎng)絡(luò)找來圖片以補眼福。 11.27分,大部隊集中擁擠到右側(cè)去挑戰(zhàn)那邊的陡峭崖壁,但其實左側(cè)也有可以上行的巖石小坑道,只是個別地方有稍許水跡冰凍,完全是可以回避的,于是我放棄去排隊擁擠,就從這小坑道攀爬上來,輕輕松松,然后折轉(zhuǎn)尋找較為平緩一點的崖坡上行,跑在了大部隊的前方了。<div>原以為這片陡峭崖壁就是斷腸崖了,問了煙老大,說這里并不是,斷腸崖難度大,因人員眾多,不打算安排挑戰(zhàn)。</div> <p class="ql-block">12.02分,險崖挑戰(zhàn)基本結(jié)束,行走在較為平緩的山脊巖石群間,已中午時分,解決饑腸問題,大家三五成群安營扎寨。</p><p class="ql-block">我與水滴姑娘找個稍微安靜之處,分享一下“簡單”牌蛋炒飯,可惜鹽加多了,當(dāng)作“鹽丸”補給,好在水滴姑娘帶的熟牛肉味鮮清淡,咸淡互補,相得益彰。戶外簡餐,樂樂呵呵,趣味無窮。</p> 斜對面有一個水庫和一片石崖大山脈,剛好煙老大在群中通知,中飯后到水庫集中,便與水滴向水庫出發(fā),水庫的方向有來自各地的戶外驢友零零星星人來人往,摸摸索索橫穿走野路,跨過一處有流水的小山澗。 <p class="ql-block">12.11分,到達水庫,路邊有立著標(biāo)牌的工程簡介,稱謂“山雞坑山塘”。</p><p class="ql-block">這個地方是比較熟悉,前幾次來大羅山,這里都有經(jīng)過,還有個名字叫“天池”,應(yīng)該就是這里。去年11月份我們自駕來此,也是去爬了旁邊的石崖大山,山上有個桃形石,因此可能此山就叫做壽桃山?</p> 人員陸續(xù)向水庫集中,有個小木橋,前方還有個石頭房,石頭房后有向大山行進的山石路,但有鐵欄桿阻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阻止驢友去爬這個山么? 設(shè)置鐵欄桿阻攔的原因不明,也沒有禁止提示,大家翻翻過去也不為過吧?<div>煙老大不走尋常路,插近路已經(jīng)攀爬到這個山的高處,招呼大家向上攀爬。</div> 12.17分,站在此山望對面來時的路,還有三三兩兩的人員向這邊跨小水澗過來,應(yīng)該不是我們的隊伍人員? 12.26分,登上了熟悉的山頂,見到了這個熟悉的桃形石。<div>傳說此石謂壽桃石,是龍?zhí)优c仙女的愛情見證,如今,當(dāng)年仙女落下的桃子還在龍子潭上面的壽桃山頂,還有一顆在天池東南面的海豚灘。</div> 從網(wǎng)友提供的戶外路線記錄分析,斷腸崖刺激攀爬路線應(yīng)該就在此壽桃山脊的某一處。 忽然想起,去年11月份我們行走在此山脊時,在某處見到過留有攀爬繩子的懸崖,應(yīng)該便是斷腸崖的地方,只是攀爬難度相對較大,今天人數(shù)眾多,安全起見,也避免時間拖延耽誤行程,煙老大不安排進行挑戰(zhàn)了,有機會小范圍團隊可以挑戰(zhàn)一下! 這是網(wǎng)友提供的斷腸崖圖片,參考參考。 <div>敢于挑戰(zhàn)的勇士,可以見縫插針,無需斷腸崖,隨便攀個大大的石壁,也盡情彰顯了天斗地斗的英雄氣概哈!</div> 壽桃山脊一路而行,大石奇石不少,一些石頭上還堆砌個“瑪尼堆”。 穿過這個山脊的下一個目標(biāo)去田螺背,我們11月份走的也是這個方向。 13.10分,山脊盡頭接近雷達站,這里有個岔路口,我們上次選擇向右下到公路,可以直接到達有“隱墅之鄉(xiāng)”大字的“盤垟嶺頭”公路岔口,有個石頭亭子,再從那個石頭門向下走石臺級可直接到盤垟村,從盤垟村折到田螺背。<div>但煙老大選擇了左側(cè)靠近雷達站下到公路,從另一個方向折轉(zhuǎn)橫穿到盤云谷方向。</div> 這是我們上次下到公路的地方,雷達站那里右側(cè)山路下來,不用化多少時間。 緊靠雷達站穿行泥路,路邊有很多培育松樹盆景的松樹苗、簡易盆。 13.26分,下到的公路,這個公路與雷達站連接,跟著煙老大繼續(xù)下行。 13.29分,有個“愈見農(nóng)場”門坊,折轉(zhuǎn)進去,再穿越一片干燥的農(nóng)田到對面的一片山坡,好象是這個農(nóng)場培植松樹苗的苗圃。 在松樹苗的間隙折折轉(zhuǎn)轉(zhuǎn),時而還是有泥土路可走。 13.42分,穿出這片苗圃,便有整規(guī)的游步棧道可以行走,一路向前。 13.46分,走著走著,看到了水庫、看到了有點古典的村莊,水庫想必是天河水庫了,村莊不知道是不是盤垟村? 13.52分,不知不覺穿越到了石板路,這個石板路已是熟悉,是從盤垟村通向田螺背、天河水庫的路。 半支煙的這個線路是從盤垟村的一側(cè)山坡直接橫穿到這個石板路了,避開了去穿過盤垟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3.56分,到達熟悉的這個小賣部,小賣部下去是天河水庫,右轉(zhuǎn)是去田螺背的方向。<div><br></div> 有一個立了三塊指示牌方形水泥桿,縱向的“天河水庫”和“盤云谷”無可厚非,橫向的“田螺背”這個指示牌發(fā)現(xiàn)沒有雙面印字,從天河水庫那邊過來可以看到“田螺背”字樣,但從盤垟村這邊過去的,這個面并沒有印字,我們上次就是因為不認識路,也沒看到這個指示牌的提示,直接沖向了“天河水庫”方向,等回過頭來走到這里,才看到那個面的“田螺背”印字提示,要轉(zhuǎn)向這側(cè)的泥土山背上去,并且這個路還不是很顯眼,容易忽視。 三岔路口,右上有幾個輪胎千秋,往上走就是田螺背。 一路縱深行進,逐漸映入眼簾的是千姿百態(tài)的奇石海洋,別有洞天! 14.04分,站在多姿群石之巔,俯瞰山下,天河水庫一覽無余,碧水藍天,起伏的山巒,呈現(xiàn)一幅清新曠野的立體山水畫。 驚嘆大自然的如此神奇,是沖擊到視覺的蔓妙盛宴! 令背包客留戀忘返。 穿梭在石林的海洋,處處有可以留念的精彩! 整個奇石區(qū)域,蜿蜒綿長,一路前行,上上下下,高高低低,或穿個石縫,或鉆個石洞,一些地方需要攀爬跳躍,小有難度。 14.34分,這處石林別致優(yōu)美,與遠處的百家尖遙相互應(yīng)。 帶了正能量的標(biāo)志,美女、紅色、碧水藍天、起伏山川,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 按線路,一直向前穿行,不需走回頭路。 眺望遠方,寬闊無垠,心曠神怡! 站在大山高處,隨便轉(zhuǎn)身,處處是美景。 不知不覺已近下午3點,想不到田螺背的山脈區(qū)域可以如此盡興久長的穿行賞目,贊嘆! 15.02分,小分隊已經(jīng)前后脫離,遠處的隊員已與我們后隊相距甚遠。 一處7字形的下坡大崖壁,遠處拍攝,頗有特色,美女們可以各種裝裝裝....... 盡情歡快! 15.10分,到達一處需要攀爬跳躍的山石小坑道,帥哥對美女伸出援手熱情拉扶,卻對男同胞不待見(開開玩笑,男同胞本無需拉扶),與水滴探討,說起碼有幫扶行動可認定善良,這并沒有錯也,選擇性善良也是善良,人性本如是,不幫是本份,能幫則情份! 剛跳坑道,又鉆石洞,接連小攀爬。 鉆了石洞的攀爬,需要點小技巧和體能,背靠、腳支、手撐,高手可以徒手輕松而上,我還是借助于煙老大和旁邊隊友放下的扁繩拉手,那就更加輕松。 15.20分,這片大石各種造型,有一片形似千年烏龜,但這田螺背的名謂,牽強當(dāng)作到處的田螺也不錯。 15.22分,美女們在月亮石上放飛。 15.26分,穿行一路,看到了山底下的水庫、房子,應(yīng)該是接近尾端了。 下山的石崖依然需要緩步而行。 稍陡處有繩子輔助更有安全感,但這些石面還是比較粗糙,有間隔踩點,高手可以不用輔助。 有序下行。 橫看成嶺側(cè)在峰! 下來后,從寺廟的這條路出去。 穿過一座寺廟,到達停車場,田螺背之旅劇終! 感謝煙老大精心組織的一次開心旅行!<div>也感謝70+美女帥哥們一路同行!</div><div>特別難得才女水滴姑娘多年未見,這次重出江湖榮幸得遇隨行,快樂開心!</div><div>人生一輩子,就是一個過程,</div><div>沒有永遠盛開的花,</div><div>也沒有不老的青春,</div><div>時間的過客,何必執(zhí)著,</div><div>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div><div>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div><div>爭不過歲月,</div><div>跑不過時間,</div><div>唯有以自己喜歡的方式,</div><div>過好每一個日落日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