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與天同色,與云相伴(4)

小嘴櫻桃

<p class="ql-block">  巽寮灣的沿海有一段比較集中堆砌著各種奇形怪狀巨石的海岸,人們稱之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磨子石公園”。</span></p><p class="ql-block"> 磨子石公園又稱奇石海岸線,這些石頭都是千百萬年來,在海風(fēng)和潮汐長年累月的打磨下,而形成的最具特色的石頭海岸風(fēng)景線。</p> <p class="ql-block">  在外游玩,旁人感覺好像輕松愉快,其實常常還是蠻辛苦的。</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千里迢迢地來到一個地方不容易,多數(shù)情況下是不會再來了,所以只要在財力、體力能支撐,時間、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能到達的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這是原則。</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們找到一船主,乘著私家漁船前往“磨子石公園”。在漁船上,看周圍漁船穿梭,無不讓人抑制不住心頭的興奮。</p> <p class="ql-block">  在眾多奇礁怪石中,這塊巨石上刻有“觀海聽濤”四個大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觀海聽濤”,觀大海的美景,聽波濤的聲音。</span>撫摸著這塊巨大的磨石,感受著它的粗糙和堅固。海島巨石遍布,在這里處處都透著大自然的威嚴和力量,魅力難擋。</p><p class="ql-block"> 說起“觀海聽濤”還有個小故事:2009年,美國剛上任的總統(tǒng)奧巴馬,甚感面臨著諸多方面的考驗,壓力山大。</p><p class="ql-block"> 時任駐美大使十分欣賞我國軍事書法家袁偉將軍的書法。2009年11月奧巴馬訪華,大使特請袁偉將軍為總統(tǒng)書寫一幅書法作品。于是袁偉將軍為其寫了“觀海聽濤”四個字。意為,在面臨不平靜的局面,只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即可,用意簡單淳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磨子石公園是巽寮灣淺海石林景觀的典型代表,遍布千姿百態(tài)的石頭和各種奇怪的石群,鑲嵌在山海之間,宛如一幅古樸又現(xiàn)代、粗礦又細膩、溫柔又雄壯的石雕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巽寮灣的礁石形態(tài)各異,有的如獅如虎,有的似龜似蛇。礁石之間海水涌動,形成一道道美麗的浪花。視線穿越巨石間隙,還能夠看到石頭那邊的海水,打破了這里的海岸只有一望無際的白色沙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灘邊形態(tài)各異的巨石非常有特點,</span>這些石頭圓潤飽滿,形態(tài)各異,天然成趣。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塊石頭都是大自然的杰作,</span>是一個億萬年前形成的天然奇石之地。</p> <p class="ql-block">  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委屈了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p><p class="ql-block"> “還不快快起來,謝師傅?”</p><p class="ql-block"> 為答謝,于是拜唐僧為師,踏上了去西天取經(jīng)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在美人魚的陪伴下觀海、聽濤、戲浪、弄潮、拾貝,看漁船穿梭,望海鷗翱翔,別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美人魚常出現(xiàn)在童話、神話、志怪等小說和傳說中,是出海人的詛咒。</p><p class="ql-block"> 在人們印象中,美人魚的形象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美麗的女人,美的讓人窒息,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冰冷魚尾,既能在水底生活,也能在陸上生存。它們的聲音凄婉哀怨,非常具有欺騙性,魅惑人心。無數(shù)的水手們被美人魚們引向了不歸路。</p><p class="ql-block"> 它們沒有靈魂,像海水一樣無情,一身兼有誘惑、虛榮、美麗、殘忍和絕望的愛情特色。大部分文學(xué)作品中,美人魚的下場都很凄慘,最后都得不到幸福。</p> <p class="ql-block">  看著海、吹著風(fēng)、散著步,走累了,就站在巨石上看海、發(fā)呆,好不悠閑自在。其實生活就是可以這么簡單的。</p> <p class="ql-block">  滿眼都是大海和藍天,就這樣簡單地玩玩水、看看景都能讓人心情不錯。</p> <p class="ql-block">  “平海古城”緊鄰巽寮灣,位于巽寮灣的北側(cè),也是臨海而立。</p><p class="ql-block"> 平海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距今已有 600多年的歷史,歷來是海防重鎮(zhèn)和惠州南部海運進出口的咽喉,是嶺南地區(qū)唯一現(xiàn)存的古老所城,被譽為嶺南文化的一塊“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海”城名因朱元璋一句“海無永波”而得名。俯瞰</span>古城似一座燕尾古鐘,故又稱“鐘城”。1991年,被廣東省公布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  這是西門城樓,是古城最高大雄偉的建筑,氣勢最恢宏。門厚1.4米、高2.4米、寬2.5米,斑駁的紅墻是用磚石砌成的拱券門。造型洗練,雕梁畫棟,充盈著民族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平海古城面臨南海,東靠紅海灣,西倚大亞灣,歷來是海防軍事重鎮(zhèn),是惠南海運進出口咽喉。</p><p class="ql-block"> 在元末建城前,平海人煙稀少,極為荒涼,史稱南蠻絕地。</p> <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南沿海大亞灣、紅海灣一帶倭寇猖獗,橫行不斷,竄犯劫掠,民不聊生。</span>明太祖朱元璋就在平海建造城池,抵御外侵,建城設(shè)所:“城周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雉堞八百七十一,城門四座”。</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至嘉靖年間又在城池前沿建多座炮臺,筑成一道道壁壘森嚴的海防線。將古城打造成一個易守難攻、可進可退的軍事要地。</p> <p class="ql-block">  雖經(jīng)過600多年的滄桑,平海古城至今仍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四座城門樓,部分城墻,及街道、民居、古寺廟,還有大量文物。</p> <p class="ql-block">  從西門進入,前面就是當時最高行政長官“千戶”林氏住宅。林氏是從中原派駐平海,所以林宅既有中原元素,又有濱海元素,林氏祠堂是典型的海陸文明綜合體,門口的木門檻是沿海風(fēng)格,門檻上的雕花是中原手藝,十分精巧。</p> <p class="ql-block">  這四座城門,每個城門上按五行各供奉一位神明,供當?shù)鼐用窈陀慰蛥荨?lt;/p> <p class="ql-block">  在倭寇肆擾的年代,將士出征總會牽動古城百姓的心,有一次出征將士大捷歸來,百姓為表祝賀歡迎,自發(fā)擺錘果酒等食物犒勞將士。后來逐漸每每回來皆如此,久而久之成了古城的一種風(fēng)俗——“擺盤”。</p> <p class="ql-block">  這顆古榕樹已有500多年的樹齡,樹干需三人才能合抱。這棵老樹沾了古城的靈氣,成了樹仙。它經(jīng)歷了幾個世紀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今相融的發(fā)展過程</span>。至今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二十,村民們還會在樹下舉行盛大的“擺盤”活動,把供品裝點為藝術(shù)品供奉神明。</p> <p class="ql-block">  古城每隔三年的農(nóng)歷九月都會舉辦一次城隍廟“打醮”活動,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敲鑼打鼓,并把家里最好的物品擺放在路邊。還有舞獅、舞龍、舞鳳、舞鯉魚,非常熱鬧。所有的村民及外地的子孫都盡量回來吃齋飯,參加巡游活動,是這里最熱鬧的民俗盛會。</p> <p class="ql-block">  再溫馨的相聚也有離散的時候,再美的風(fēng)景也有離開的時候,到了踏上回家路的時候了,歸程從深圳走。</p><p class="ql-block"> 到了深圳,火車是傍晚時分的,時間還早,又去逛了一下中英街。</p><p class="ql-block"> “中英街”的名稱起源于《南京條約》劃定的界線。其實這條街很窄,也不長,大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有250米長,3-4米寬,但卻是一條聞名海內(nèi)外的街道,被稱為“特區(qū)中的特區(q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英街擁有同根同源的港深文化,</span>是深圳的歷史文化瑰寶,它見證了深圳從小漁村到現(xiàn)代大都市的變遷歷程,是“一街兩制”的獨特景觀。2012年被文化部、國家文化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p> <p class="ql-block">  中英街界碑立于街心,中國與港英政府各據(jù)一半,故名中英街。面對界碑,左邊是中,街鋪樓要高一些,右邊是港,街鋪全是一層。</p><p class="ql-block"> 1984年,這塊界碑被公布為深圳市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為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p> <p class="ql-block">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島;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割讓了九龍半島;1898年又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香港島、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99年。</p><p class="ql-block"> 這塊界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英的關(guān)系史,它不光是割讓香港的見證,同時也</span>見證了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這塊界碑也標志著香港歷史上的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折,這塊界碑是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羅湖口岸是連接香港和深圳的口岸,改革開放前只有羅湖和文錦渡二個陸路口岸。羅湖是旅客通道,文錦渡是貨運通道。</p><p class="ql-block"> 文錦渡口岸是一座跨境公路橋,是內(nèi)地供港鮮活產(chǎn)品出口量最大的陸路口岸。</p><p class="ql-block"> 這是羅湖口岸聯(lián)檢大樓。</p> <p class="ql-block">  羅湖口岸的前身是清光緒13年(1887)清政府設(shè)立的“九龍關(guān)”,是為了打擊以香港為基地的鴉片走私活動。</p><p class="ql-block"> 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一些不法商人為牟取暴利,在港府的縱容包庇下,向內(nèi)地大量走私鴉片,毒害中國人民,損害中國財政。清政府設(shè)立的九龍關(guān)主要是征收鴉片關(guān)稅及貨物通過稅。</p> <p class="ql-block">  繞來深圳還有一個用意,就是看望我們的另外兩個好朋友。</p><p class="ql-block"> 由于女兒在深圳工作,他們夫妻倆退休后從武漢遷來深圳,一家人團聚,互相都有個照應(yīng),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 見面后非常高興,自然寒暄目前各自的狀況、見聞,感慨萬千!</p><p class="ql-block"> 他們夫妻很瀟灑,剛從國外旅游回深圳,不顧車馬勞頓,仍以東道主的身份非常豐盛的狠狠的招待了我們一把。</p> <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的分別,互道珍重,希望不久能在武漢再見!</p> <p class="ql-block">  作者:汪企慧</p><p class="ql-block"> 2024.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