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拜年

張偉

<p class="ql-block">  早上還不到七點,自勝哥便帶著兒子、兒媳婦到家中拜年。隨后,寶民舅、長青哥,一波又一波親戚、鄰居陸續(xù)登門,給老母親拜年,一直持續(xù)到中午11點。在長達幾個小時的時間里,老母親始終熱情洋溢地迎接著每一位前來拜年的親友。在這幸福的氛圍中,老母親樂此不疲,精神矍鑠。用她媳婦兒的話說:“哎,真佩服咱媽啊!我這個當助手都累得不行了,咱媽依然精神頭十足。這期間她還抽空接了兩個電話,回了兩條信息呢?!?lt;/p><p class="ql-block"> 拜年是漢族延續(xù)下來的古老習俗,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親情的傳遞,是親朋鄰里間守望相助的見證。小時候,我對拜年的深刻內(nèi)涵雖理解尚淺,但幾十年來,我始終認真對待此事。每年的春節(jié),都會按照父母的安排,挨家挨戶地去親戚鄰居家拜年,那些美好的回憶至今仍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城居住生活是許多人向往的大事。那時候,我家人口多,父母收入微薄,兄弟姐妹上學的也多,生活頗為拮據(jù)。進城后,我們住在大同街棉麻公司機關(guān)院內(nèi),全家八九口人擠在僅幾十平方米的兩間半房子里。那時,能多擁有一間房子,對我們來說是無比向往、奢侈的事。到了八四、八五年,棉麻公司在西關(guān)集體購地,單位中層以上干部分到了小院,普通職工則分配了家屬樓。我們的小院不大,12米寬、12米長,近兩分半地。家屬院前后共七排,每排四戶,共計二十八家。家屬樓四層,也是二十八家。家屬院南邊毗鄰縣政府家屬院,北面是康樂路,西邊緊鄰縣委機關(guān)家屬院,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小區(qū)規(guī)劃合理,大路寬9米、長150米,小路寬3米、長48米。這些道路是當年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集資修建的,工程質(zhì)量上乘,如今都沒一點破損。我家的房子于1986年建設(shè),1987年入住,是搬入這個家屬院的第一家。入住后,我們第一時間把姥爺、姥姥接來同住,這在當時解決了住房嚴重不足的問題,也是我們?nèi)易铋_心的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慢慢的大家都搬到了家屬院,過年拜年便在我們這個小院蔚然成風。誰家有老人,前來拜年的人就多。記憶中,父母的同事大多在40至50歲之間,拜年時,有的叫叔,有的叫姨,還有的叫哥、嫂子。從起床吃完餃子開始,整個上午都在相互拜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在我的記憶里,最早來家里拜年的是思民叔??吹剿济袷鍋戆菽辏牙芽倳χf:“你看恁思民叔一家多慌年,起得最早,以后你也得再去早點兒。”如今,思民叔已是80多歲的老人,他家也有一位老奶奶,前年已經(jīng)去世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那時候過年,每家都早早準備好了香煙、花生、瓜子、水果糖、蘋果、橘子等,走的時候,兜子里塞的滿滿的。在那個生活困難的年代,這些都是是孩子們十分寶貝的東西。對于記性不好的老年人,大家會詢問年齡、工作,噓寒問暖,氣氛十分親熱融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進入90年代直至現(xiàn)在,拜年的人數(shù)由少變多,范圍也逐漸擴大到周邊的鄰居,甚至對面非棉麻系統(tǒng)的居民也參與其中。后來,誰家里有事了,大家也會主動過去幫忙,并隨份禮表達心意。幾十年來,年齡在變,拜年的人在變,拜年的形式在變,但拜年的傳統(tǒng)卻始終未變。從我父母親之前去兩三家拜年,到如今我和兄弟,還有大爺家的孩子自勝哥,以及雷英、魯娜、四姐夫等,連孩子們也都參與到了其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從80年代搬到新家后,幾十年來從未間斷過拜年的傳統(tǒng)。如今,盡管科技發(fā)達,有電話、信息、微信等便捷方式,但在我們這個小院里,拜年的方式依然保持著古老的拜年方式,大家的熱情始終不減。像我,從20多歲到今年56歲,給父母長輩拜年時,我們姊妹七個都是一家一家登門拜訪?,F(xiàn)在來家里拜年的人也越來越多,以前主要是我們家屬院的五十六家相互走動,如今周邊的鄰居,以及我們姊妹七人在工作生活中結(jié)交的摯友和親如一家的親人們,也都形成了來家拜年的慣例。有的拜完年就不走了,直接在家喝酒,像寶民舅、長青哥都是準點來。誰來晚了,母親就會問:“那誰咋沒來家里?。渴遣皇羌依镉猩妒聝毫??”她老人家一直還牽掛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今年,我們姊妹幾家在家里給母親集體拜年,是真跪下磕頭的,母親也會給我們發(fā)壓歲錢。一個56歲的大人領(lǐng)著老娘給了200塊錢的紅包,格外開心,這種感覺和手機上發(fā)紅包截然不同。有人說現(xiàn)在沒年味了,炮也不讓放了,煙花也不讓點了,但拜年的習慣和傳統(tǒng)從未改變。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這個家屬院一直傳承著拜年的禮儀,這在如今實屬難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拜年不是簡單的復(fù)古,而是傳統(tǒng)禮儀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表達。拜年不僅僅是問候祝福,更是一種文化,讓我們懂得感恩和孝道。拜年是我們心中永遠的溫暖記憶,我們應(yīng)當珍惜、傳承并傳遞下去,讓每個新年都充滿溫馨和快樂。父母的言傳身教,在這個家屬院里,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開了好頭,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當長輩們漸漸老去,這種家風和習俗的接力棒已經(jīng)傳遞到我們手中,我們應(yīng)當守護好,并將其發(fā)揚光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過年的形式或許每年都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但對傳統(tǒng)的堅守、親情的珍視、家風的傳承以及對美好的向往,永遠不變!即便有各種原因和不便,在春節(jié)到來的時刻,也要回到家人身邊。因為春節(jié)早已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它更是流淌在我們血脈里的文化基因,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之間的情感紐帶,是我們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時序春節(jié)佳期,也祝愿老人們健康長壽,孩子們茁壯成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張偉于乙巳蛇年春節(jié)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