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新年好!從2025年1月1日到2月4日,我們用了一月零四天的時間共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吹矫刻祛I讀的家長按時分享,細讀每一份認真梳理的學習感悟,還有那么多家長及時學習點贊,并真誠道謝,我的內(nèi)心無比感動。感動于大家對我的新年建議如此積極響應,感動于你們閱讀時的對照反思,感動于春節(jié)期間大家都沒有落下閱讀進度……為了表示我真誠的謝意和敬意,我們把整本書的閱讀收獲分三次編成了美篇,供大家隨時復習。??????</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劉伊淼媽媽,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41-250頁的。經(jīng)過二十多天的閱讀,今天來到了第11章綜合應用篇,即是對前面學習閱讀的總結(jié)應用,將前階段學會的方法、原則、正確的態(tài)度結(jié)合起來,擁有一個好的管教工具箱??,用來幫助孩子形成讓他們受益終生的品質(zhì)。</p><p class="ql-block">家長肯花時間訓練孩子,并且放手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施展他們解決問題的技能,孩子就會成為出色的解決問題能手,還能想出許多有創(chuàng)意、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方案來。</p><p class="ql-block">?積極的“暫?!?。</p><p class="ql-block">“暫?!辈皇菓土P,不是讓孩子感覺更糟,不是讓孩子遭受痛苦。</p><p class="ql-block">“暫?!钡哪康氖?幫助孩子感覺更好,幫助孩子接通理性大腦,專注于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他們?yōu)樽约旱腻e誤“付出代價”。</p><p class="ql-block">讓孩子參與布置他們自己的“積極暫停區(qū)”,和孩子一起規(guī)劃,提出在“積極暫停時”進行能幫助孩子心情好轉(zhuǎn)的活動,如閱讀、畫畫、聽歌等能讓孩子愉悅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陳舊的觀念認為,孩子“暫停”時被允許做愉快的事情是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獎勵,堅信孩子要遭受懲罰、感覺更糟才能做的更好。在沒有閱讀《正面管教》這本書以前,這種錯誤觀念也一直在困擾著我,面對孩子的犯錯,即使不忍心也覺得自己必須狠下心來懲戒她,不然就是縱容。其實本質(zhì)上還是作為家長沒有搞清楚一個基本概念:鼓勵才是對行為改善最強有力的激勵因素。</p><p class="ql-block">?決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讓孩子做什么。</p><p class="ql-block">家長做出決定,制定好規(guī)則,提前告訴孩子,最好征得孩子的同意。堅持家長自己的新計劃時,采取和善而堅定的行動,而不是光說。當孩子試探你的新規(guī)則、新計劃時,家長的話越少越好,需要的是采取行動。</p><p class="ql-block">“讓孩子做什么”的潛在危險是,如果孩子拒絕,就可能引起權力之爭。孩子把它當懲罰,則可能引起報復循環(huán)。孩子從自己決定要做的事情產(chǎn)生的自然后果或邏輯后果中去學習,學會對自己負責,權力之爭和報復循環(huán)的問題就被消除了。</p><p class="ql-block">?情緒的撤出。</p><p class="ql-block">采用“衛(wèi)生間使用技巧”或者“積極的暫?!?,離開沖突現(xiàn)場,從當時的情形中撤出來,或者可以從情緒上撤出,等到情緒上的沖突平息下來,能避免進入權力之爭或報復循環(huán)。</p><p class="ql-block">同時緊隨其上鼓勵、訓練、轉(zhuǎn)向積極,以及冷靜期后解決問題。</p><p class="ql-block">?避免早晨的麻煩。</p><p class="ql-block">制作一份早上的慣例表,頭天晚上選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收拾好書包??文具等,建立起孩子自己早晨的日常慣例,她對自己更可能負責任一些。家長不斷提醒每一件孩子該做的事,不停嘮叨,反而成為家長應該對此負責,會把孩子訓練得越來越不負責任。</p><p class="ql-block">?日常慣例表。</p><p class="ql-block">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覺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勵。讓孩子參與制作日常慣例表,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慣例表行事,而不是由家長來告訴該做什么,能避免早晨和就寢的各種問題。</p><p class="ql-block">?避免就寢時的爭斗。</p><p class="ql-block">讓孩子列出晚上就寢前應完成事項的清單,讓日常慣例表說了算,家長不需要再告訴孩子該做什么。</p><p class="ql-block">過程中還涉及到花時間訓練孩子、執(zhí)行規(guī)則時要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等概念的運用。</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龍浩然的媽媽,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51—260頁的內(nèi)容。“你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深入探討了父母的性格和行為如何影響孩子,以及如何通過自我認識來改善親子關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總結(jié)</p><p class="ql-block">1. 生活態(tài)度取向理論</p><p class="ql-block">定義:生活態(tài)度取向是個人在孩提時代形成的潛意識決定,影響個人在生活中的行為和選擇。成年人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通常分為四種類型:安逸型、控制型、取悅型和力爭優(yōu)秀型。</p><p class="ql-block">對孩子的影響:父母的這些取向會直接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發(fā)展。</p><p class="ql-block">2. 四種生活態(tài)度取向及其對孩子的影響</p><p class="ql-block">安逸型:安逸型父母可能過度照顧孩子,導致孩子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p><p class="ql-block">控制型:控制型父母可能過于嚴格,導致孩子反叛或過于順從,缺乏自主性。</p><p class="ql-block">取悅型:取悅型父母可能過于追求孩子的快樂和滿足,導致孩子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力爭優(yōu)秀型:力爭優(yōu)秀型父母可能對孩子期望過高,導致孩子壓力過大,可能產(chǎn)生完美主義傾向或自我價值感低下。</p><p class="ql-block">3. 自我認識與改變</p><p class="ql-block">重要性:父母需要認識到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并理解這些取向如何影響自己的育兒行為。</p><p class="ql-block">改變策略:通過自我反思和意識提升,父母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采用更積極、更有效的育兒方法。</p><p class="ql-block">4. 正面管教工具</p><p class="ql-block">啟發(fā)式問題:使用啟發(fā)式問題幫助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p><p class="ql-block">家庭會議:定期舉行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歸屬感。</p><p class="ql-block">特別時光:與孩子共度特別時光,加強親子關系,提供情感支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析</p><p class="ql-block">核心理念:這一章強調(diào)了父母自我認識的重要性,認為父母的行為和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認識到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并采取措施來改善與孩子的互動方式。</p><p class="ql-block">實用工具:提供了具體的正面管教工具,如啟發(fā)式問題、家庭會議和特別時光,幫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理念。</p><p class="ql-block">情感連接:強調(diào)了情感連接在育兒中的重要性,認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礎。</p><p class="ql-block">長期影響:不僅關注孩子的短期行為改變,更注重孩子的長期發(fā)展和性格培養(yǎng)。</p><p class="ql-block">通過這一章的學習,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并學會使用正面管教的工具和技巧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劉明燊的媽媽,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31—240頁的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讀完《正面管教》中取悅型、力爭優(yōu)秀型、互相沖突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衛(wèi)生間的使用技巧、小說的使用技巧、積極的暫停等章節(jié),我收獲了許多寶貴的感悟,對親子教育和家庭關系有了更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一、生活態(tài)度取向的影響與啟示</p><p class="ql-block">取悅型:</p><p class="ql-block">取悅型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常常使我們將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努力滿足他人的期望以避免沖突。這種取向在教育中可能會表現(xiàn)出過于關注孩子是否滿意和接受,而忽視了自身的感受和邊界。比如,為了讓孩子開心,事事順著孩子,不設置合理的規(guī)則和界限。這看似是在取悅孩子,但實際上卻可能導致孩子缺乏規(guī)則意識,無法真正成長。我們應該意識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需求是同等重要的,要學會在取悅他人和堅守自己之間找到平衡,以健康、穩(wěn)定的態(tài)度去引導和教育孩子。</p><p class="ql-block">力爭優(yōu)秀型:</p><p class="ql-block">力爭優(yōu)秀型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強調(diào)追求完美和卓越,渴望在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出色。這種取向可能體現(xiàn)為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總是希望他們能超越自己,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雖然這種動機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和期望,但過度的壓力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焦慮和疲憊。我們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和特點,不能拿他們與他人進行不恰當?shù)谋容^。要鼓勵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在他們自己的領域里追求卓越,而不是強迫他們滿足我們預設的標準。</p><p class="ql-block">互相沖突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p><p class="ql-block">書中提到當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在家庭中出現(xiàn)互相沖突時,會給孩子帶來困惑和壓力。例如,父母一方過于取悅孩子,另一方過于強調(diào)規(guī)則和嚴格要求,這種不一致可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這就提醒我們要家庭成員之間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協(xié)調(diào),形成統(tǒng)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共同尊重和支持孩子的發(fā)展,避免因觀念不一致而給孩子帶來傷害。</p><p class="ql-block">二、衛(wèi)生間的使用技巧:一種有效的管理策略</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雙方意見不合或者孩子出現(xiàn)情緒問題時。衛(wèi)生間的使用技巧提供了一種巧妙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情況。當家庭氛圍變得緊張甚至出現(xiàn)沖突時,一方(通常是家長)可以暫時“消失”進衛(wèi)生間,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冷靜思考的空間,同時也避免在情緒激動時說出或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當他們看到大人暫時離開時,也會意識到問題的嚴肅性,從而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行為。使用這個技巧時,要注意提前向孩子做好解釋,讓他們明白這不是在懲罰他們,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這種方法不僅能在沖突發(fā)生時有效地緩解緊張氣氛,還能讓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p><p class="ql-block">三、小說的使用技巧:獨特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小說的使用技巧為我展示了一種新穎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育方法。通過讓家長或老師在孩子行為不良時,暫時離開現(xiàn)場去翻看一本小說,以此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剛才因為你的行為感到困擾。同時,這也暗示孩子應該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并且通過觀察和模仿,他們可能會逐漸學會在適當?shù)臅r候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這種技巧巧妙地利用了小說這個媒介,既沒有直接批評孩子,又能讓他們意識到問題所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小說,并且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特點進行適當?shù)囊龑В屗麄兡軌蚶斫膺@個行為所傳達的信息。</p><p class="ql-block">四、積極的暫停:情緒管理與教育的智慧</p><p class="ql-block">積極的暫停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育工具。當孩子處于激動、憤怒或困惑等情緒狀態(tài)時,積極的暫??梢詾樗麄兲峁┮粋€安全、舒適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冷靜下來,整理自己的思緒,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這個空間可以是一個專門設置的小角落,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歡的活動,比如聽音樂、畫畫等。與傳統(tǒng)的懲罰方式不同,積極的暫停沒有任何負面的標簽,也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是通過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情緒。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使用積極的暫停,教會他們?nèi)绾巫R別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何時需要進入這個空間,以及如何在休息過后重新面對問題。同時,在運用這個技巧時,也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和引導。</p><p class="ql-block">讀完這些章節(jié),我深刻認識到正面管教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一種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關系和諧的教育理念。通過合理運用這些技巧和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幫助他們培養(yǎng)健康的心態(tài)和行為習慣,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盧柯杰媽媽,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61-270頁的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1.給孩子提供選擇</p><p class="ql-block">大人們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給孩子提供選擇。當孩子們不回應要求時,常常會回應選擇,尤其是當你在給出選擇之后再加上一句“你來決定”的時候。給出的選擇應該是尊重的,并且應著重于情形的需要。選擇和責任直接相關。年齡小的孩子缺乏能力承擔很多的責任,所以給他們的選擇應該更加有限。年齡大的孩子有能力做出更多選擇,因為他們能夠為自己的選擇完成的后果承擔責任。</p><p class="ql-block">當給出選擇時,每種選擇都應該是大人能夠接受的。如果孩子不想要你給出的選擇,而想要別的什么呢?如果這個“別的什么”是你能接受的,那很好。如果是不能接受的,你就說:“那不是一項選擇?!比缓?,再重復一遍你給出的選擇,以及“你來決定?!?lt;/p><p class="ql-block">2.“你一……我們就……”</p><p class="ql-block">“你一收好你的玩具,我們就去公園?!边@句話通常比下面這句話更有效,“如果你收好你的玩具,我們會去公園?!鼻罢咴诤⒆勇爜硎呛蜕贫鴪远ǖ姆Q述,表明了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你愿意去做什么。后者在孩子聽來(而且往往也是大人的本意)卻像是對權力競爭的一個挑戰(zhàn)。當“你一……我們就……”不附帶任何主動性時,會更有效果,也就是說,你去不去公園對你無所謂。你知道孩子想去,因此是否滿足去公園的條件取決于孩子。你需要接受的是,你可能會因為孩子選擇逃避收好自己的玩具,而不去公園。如果你的確打算去公園,可以試試啟發(fā)式問題:“有誰想去公園嗎?去之前我們應該把什么做好?”</p><p class="ql-block">3.零花錢</p><p class="ql-block">零花錢可以是個很好的教育工具。當孩子有了定期給的零花錢時,他就能學到錢的價值—如果父母處理得當?shù)脑挕?lt;/p><p class="ql-block">零花錢不應當用來作為孩子的懲罰或獎勵的工具。很多父母試圖用零花錢作為孩子承擔家務的手段。如果孩子做了家務,他們就給零花錢當做獎賞;如果沒做家務,他們就扣下零花錢作為懲罰。當把這種威脅去掉時,孩子會對金錢和責任感有更多了解。要用家庭會議教給孩子與承擔家務有關的責任感,這和零花錢是另外一件不相干的事。</p><p class="ql-block">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以及想要一些比較貴的東西,比如一輛自行車時,應該讓他們?yōu)橘I自行車贊一定的錢。當孩子自己投入一些錢買來東西的時候,他會更加負責,更加珍惜。如果孩子損壞了別人的財物,也要用他的零花錢去賠償。</p> <p class="ql-block">我是莫馭森媽媽,恰逢除夕,給大家拜年啦,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勝意!</p><p class="ql-block">今天有幸跟大家分享的是《正面管教》第12章“家里和教室里的愛與歡樂”(第270-280頁)讀后感想。面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我們始終都是學習者,且在不斷學習。文中,從“怎么做更重要”“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反復學習”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如何讓孩子感受到從家里到教室(學校)的愛和快樂,細細讀來受益匪淺,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p><p class="ql-block">首先,古語說父母“言傳身教”,言語背后孩子通常能從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明顯感覺出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的負面態(tài)度就不可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也會偏離愛、快樂和積極結(jié)果的軌道。</p><p class="ql-block">其次,當發(fā)現(xiàn)孩子犯了錯誤時,我們時常都是站在成人角度,卻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想教給孩子尊重別人,其實這也是沒有考慮對孩子的長期影響,我們能夠幫助孩子通過發(fā)現(xiàn)錯誤對我們的價值,這是生活的一種體驗方式。</p><p class="ql-block">最后,面對孩子的拖延時,我們都經(jīng)常說“你還要我再說多少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定認知、歸屬感、價值感,只是他們還不清楚怎么達到目的而已,幫助他們慢慢培養(yǎng)這些能力,正是我們的責任,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無條件的愛,才會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讀了《正面管教》,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點點滴滴積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得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學習進度。所幸有了大家的經(jīng)驗分享,使我們不斷學習提升,相信每個孩子都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棒[愛心]</p> <p class="ql-block">大家上午好!我是彭一然媽媽,在這里祝大家新年快樂,蛇年大吉!今天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281-290頁讀后感。這部分內(nèi)容作者講述了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幫助家長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當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有障礙,造成孩子的敵意和不滿時,我們可以運用它來解決問題。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達同情,而不是寬恕3和孩子分享真實感受4讓孩子專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營造一種合作的氣氛對于教給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至關重要的!把這些能力教給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和孩子相處時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作出表率!榜樣是最好的老師!</p><p class="ql-block">這部分內(nèi)容帶給我一些啟示,我理解的是,在家庭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中,要教會孩子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幫助孩子解決一對一的沖突!文中提到,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1不要搭理對方,(大家先冷靜下來)2以尊重的態(tài)度討論發(fā)生的沖突(告訴對方你的感受!傾聽對方的感受)3一起找到解決的辦法4如果無法解決問題就尋求幫助!把握總體原則,盡可能體驗式教育(讓孩子感受對與錯,讓家長感受易與難)。</p><p class="ql-block">幫助孩子培養(yǎng)責任感!如果大人一直替孩子們做那些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們就學不會責任感!不妨允許孩子做,需要孩子做,讓他們感受到被需要,從而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p><p class="ql-block">對自己要有同情心,愛自己愛生活,用愛的態(tài)度來影響孩子</p><p class="ql-block">結(jié)合目前我的家庭教育,我想在這方面我和孩子爸爸做的是遠遠不夠,常常以大人的姿態(tài),去要求教育孩子!我相信通過繼續(xù)學習《正面管教》帶來的教育思維,定能讓我們學會如何更加和諧融洽地與孩子相處,培養(yǎng)出更具自律意識、責任感的孩子,也能讓孩子獲得受益終身的人生技能。</p> <p class="ql-block">大家早上好,我是商梓萱的媽媽。在這里祝大家新年快樂、“蛇”來運轉(zhuǎn)!</p><p class="ql-block">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正面管教》291-300頁讀后感。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講述了“發(fā)起一個正面管教學習小組”,正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立的班級學習群一樣,其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孩子自身的問題,讓我們家長用更加科學、積極的方式正確教養(yǎng)我們的孩子。學習小組的發(fā)起,宛如搭建了一座溝通橋梁。在這里,每個家庭交流經(jīng)驗、分享困惑。大家不再是獨自摸索,而是共同成長。每一次的感受分享,都是感受的碰撞,讓我們對正面管教有更深刻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首先,我們都應該建立一張“解決問題表”,通過問題表讓我們更加清晰、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們的孩子,讓我們明白解決問題不能盲目,而是要先精準定位問題,深入剖析事情背后的原因,再找到合適的方案解決。</p><p class="ql-block">其次,參與“正面管教學習小組”的分享,通過學習小組,我領悟到營造積極家庭氛圍的重要性。當家庭充滿愛與理解,孩子會更有安全感,也更愿意打開心扉。比如有的家長分享,以前總是對孩子的錯誤疾言厲色,孩子就慢慢變得膽小怯懦,后來嘗試用溫和的方式溝通,孩子明顯開朗自信了許多。所以,我們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用正面的語言和態(tài)度去感染孩子,讓孩子在溫馨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參與正面管教學習小組,讓我們這些家長收獲頗豐。我們會把學到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持續(xù)學習與成長,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與孩子一起攜手奔赴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jié)奏和性格特點,我們只有尊重孩子的這份獨一無二,對他們和善而不縱容,堅定而不否定,與孩子們一道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成為孩子最溫暖的“避風港”。</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沈怡爸爸。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正面管教》301-310頁讀后感。</p><p class="ql-block">1.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講述了子哭鬧,行為背后需要的是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尋找有人愛他的感覺,這時,如果父母不管他,他心里會非常焦慮,直到成年結(jié)婚后會爆發(fā)出來,就是因為未被滿足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孩子一直在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歸屬感是父母無條件愛我的,價值感是我個人是有價值的。</p><p class="ql-block">2.父母是孩子的導游,來到這個世界的導師,告訴孩子一件事為什么這樣做。常見錯誤教育孩子的情況有,父母對孩子說,每次讓我對你翻臉你才聽話,這是一種短期有效的.方法,要考慮長期有效的方法。3.不可嚴厲和放縱孩子,嚴厲就是罵孩子和打孩子,放縱孩子表現(xiàn)為,隨他去吧。在這兩者之間,培養(yǎng)孩子自律和自尊。告訴孩子,你不尊重我,雖然我愛你,我也就不尊重你。你尊重我就和你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孩下一篇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自己是有價值的,父母和孩子是愛的關系,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責罵,責備,指責。</p><p class="ql-block">4.不要批評孩子,不要與孩子劃清界限,搞對立。而是與孩子共同面對,孩子犯錯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增加學習技能的機會。打造與孩子的獨特時光。孩子會尋求過度關注,權利爭奪,報復行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