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突然被人民日報的一段話深深暖到:“不要動不動就說:現(xiàn)在過年沒有年味了,沒有小時候的樂趣了。其實,快樂和年味一直都有,只是換了一批人去感受。也就是說,自從你接替了父母的角色,擔(dān)起了生活的重擔(dān),過年的快樂就不再屬于你了。我們從看煙花變成放煙花,從吃年夜飯變?yōu)樽瞿暌癸?,你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快樂的氛圍,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你不再是曾經(jīng)的那個少年,你已經(jīng)成為放煙花給孩子看的人了,你要什么年味,你已經(jīng)不是主角了。小的時候過年只顧自己開心,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才發(fā)現(xiàn)過年最重要的是讓你身邊的人感受到過年味的,只愿萬家燈火,家家團圓?!?lt;/p><p class="ql-block"> 這段話仿佛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心中塵封的記憶。今年是蛇年,也是我的本命年,大年初一的早晨,陽光透過窗戶帶來一絲暖意,也喚醒了我對童年的回憶。我的父親已經(jīng)六十歲,他坐在廚房的火爐邊,臉上神情自若,無喜無憂,那是一種歷經(jīng)滄桑歲月后的寧靜。母親圍著土灶臺,忙活著一家人的早飯,臉上時而焦慮、微笑,時而又對我翻了一下白眼,是否訴說著對我昨晚上喝酒的不滿。</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過年對我來說是無盡的歡樂。我可以穿上新衣服,吃到母親親手做的年夜飯、糍粑、甜酒、豆皮等。還可以向父親祈求要點錢買上點鞭炮,同玩伴一起放鞭炮。那時的我們,無憂無慮,只覺得過年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我逐漸接替了父母的角色,擔(dān)起了生活的重擔(dān)。我開始明白,過年不再只是我自己的快樂,更是家人團聚、情感交流的時刻。</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站在廚房里,忙碌地準備著做飯。我的孩子,一個剛剛上幼兒園的公主,卻只知道捧著手機、遙控器,看著抖音、動畫片。對那些過年該有的活動已毫無興趣,因為是過年,加上平時忙于工作與她相處不多,也就懶得說她,只是偶爾提醒一下。</p><p class="ql-block"> 你聽聽,今年外面的鞭炮聲明顯地少了,民俗活動也少了,你只要到外面走走,稍大一點的孩子都在捧著手機呢,參與民俗文化的也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只有四五歲的孩子才對鞭炮煙花稍微有點興趣,這還得感謝馬先生的杰出貢獻,讓全國的孩子都為之趨之若鶩,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社會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成為放煙花給孩子們看的人,成為準備年夜飯給他們吃的人。我不再是那個只顧自己開心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年夜飯桌上,父母沉默寡言,我給他夾著菜,盛著湯,他們總說夠了、我自己來。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的畫面一樣嗎?父母總把認為最好的菜夾給我們,我們卻總在推脫。這一瞬間,原來父母已經(jīng)老了,這一刻,讓我也懂得了一份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喜歡獨處的我一個人在院子看著夜色,因為是旅游區(qū)的關(guān)系,村里幾乎聽不到鞭炮聲,與以往相比,更是顯得冷清了好多。常言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燈,我唯有將神龕上的蠟燭點燃,把香燒旺,我知道,這就是我的年味,父親老了,我便開始接下他手里的活,這就是傳承,</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蛇年的大年初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年味的變化。是啊,快樂和年味一直都有,只是換了一批人去感受。細品起來,人就多了幾分無奈與成熟穩(wěn)重,這歲月,在推移!人,在成長,亦在變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