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五清晨從上海松江站坐高鐵出發(fā),風馳電掣只用半個多小時就抵達了湖州東站,隨即打車直驅荻港,約11公里。</p> <p class="ql-block"> 荻港是老舍之子舒乙筆下“最好的江南小鎮(zhèn)〞,隸屬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和孚鎮(zhèn),因“倚港結村落,荻葦滿溪生”而得名。自南宋建村至今已有干年歷史,自古就有“苕溪漁隱”之稱。荻港景區(qū)面積0.54平方公里,集傳統(tǒng)民居、連廊街巷、古堂古寺、石橋河埠、生態(tài)濕地、江南民俗和歷史名人于一體,景區(qū)內的“南苕勝境”融合儒、釋、道三教;演教寺是江南“佛道一家”的首創(chuàng);章、朱、吳三大家族留下來的36座名堂古韻猶存;23座古橋形態(tài)各異,橋橋有別;保存完整的?;~塘,從春秋時期延續(xù)以來的生態(tài)循環(huán)模式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授予“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深厚的耕讀文化積淀曾培養(yǎng)出2名狀元,57名進士,200多名太學生、舉人、貢生,110多名詩人(留有1600余首古詩荻溪詩存)。荻港漁莊傳承千百年的水鄉(xiāng)漁文化如今煥發(fā)著獨特的光彩,荻港景區(qū)以“更古樸更完美更幽雅”的形象展示著古韻風姿。</p> <p class="ql-block"> 剛至村口,古樸的牌坊便映入眼簾,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訴說著古村的往昔。村口的古橋橫跨在清澈的小河之上,橋下小船悠悠劃過,泛起層層漣漪。</p> <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的石板路前行,兩側是白墻黛瓦的明清建筑。這些建筑錯落有致,馬頭墻高高翹起,在藍天的映襯下,勾勒出一幅絕美的水墨畫。古宅的門窗雕刻精美,花鳥魚蟲、神話傳說等圖案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精湛的技藝。走進幾座古宅,庭院深深,天井里陽光灑落,綠植生機盎然,仿佛能看到昔日家族在此生活的熱鬧場景。</p> <p class="ql-block"> 荻港古村鐘靈毓秀名人輩出。這座鑲嵌于江南水鄉(xiāng)的璀璨明珠,憑借獨特的地理風貌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孕育杰出人才的搖籃。悠悠歲月里,古村人文薈萃,諸多名人從這里走出,他們在不同領域各展宏圖,為荻港古村增添了熠熠光輝。</p> <p class="ql-block"> 蛇年春節(jié)聯(lián)歡剛上了中央電視臺轉播的荻港古村民俗文化非常豐富。正月初五,迎接財神,舞龍舞獅、打腰鼓等傳統(tǒng)表演輪番上演。村民們身著盛裝,臉上洋溢著喜悅,熱鬧非凡。嫦娥奔月舞蹈節(jié)目和越劇表演更是吸人眼球。這不僅是對荻港地方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更是新春里對美好生活的共同祈愿。</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荻港古村,我沉醉于它的古樸寧靜,也感受到歷史與現(xiàn)代在這里交融。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荻港古村宛如一處世外桃源,保留著那份純粹的美好,讓人留戀忘返。荻港古村之行,是一次與歷史對話的旅程,更是新春里一場難忘的心靈洗禮。</p> <p class="ql-block"> 荻港古村,這座隱匿于江南水鄉(xiāng)的村落,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或許會是一幅截然不同卻又充滿韻味的畫面。若是老舍先生踏上這片土地,村口那古老的牌坊,那小橋流水,或許會被他形容為一位沉默而莊重的長者,靜靜地守望著古村的歲月變遷,見證著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活軌跡。</p> <p class="ql-block"> 二度進入潞村,又正值農歷新年之際,感慨萬千。從荻港古村到潞村僅約9公里。新年之際的潞村:水鄉(xiāng)古韻里的新春華章。當新年的鐘聲敲響,蛇年的第一縷曙光灑在湖州潞村,這座古老的村落從沉睡中蘇醒,披上了新春的盛裝,處處洋溢著喜慶與祥和,在歲月的長河中續(xù)寫著屬于自己的獨特篇章。</p> <p class="ql-block"> 踏入潞村,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村口那棵古老的銀杏樹,它宛如一位忠誠的守望者,見證了潞村無數(shù)個春秋與新年的輪回。雖值冬季,銀杏葉早已落盡,但粗壯的枝干在藍天的映襯下,更顯蒼勁有力。樹枝上掛滿了大紅燈籠,隨風輕輕搖曳,宛如跳躍的火苗,點燃了新年的熱烈氛圍,也溫暖了每一位到訪者的心。</p> <p class="ql-block"> 沿著曲折的石板路前行,路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白墻黛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清新雅致。木質的門窗上張貼著寓意吉祥的春聯(lián)和福字,墨香與年味交織在一起。偶爾能聽到屋內傳來的歡聲笑語,那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新年團聚的美好時光。推開一扇半掩的木門,走進一座古宅,庭院中擺放著幾盆盛開的梅花,在寒冷的冬日里散發(fā)著幽幽的暗香,為新年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浪漫。</p> <p class="ql-block"> 在湖州潞村的悠悠歲月里,年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民俗風情的獨特符號,它以鮮艷的色彩、質樸的線條,勾勒出村民們對生活的美好祈愿,成為水鄉(xiā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潞村的河道,是村子的脈絡。新年期間,河水似乎也被節(jié)日的喜慶所感染,流淌得更加歡快。河面上,一艘艘烏篷船緩緩劃過,船家身著傳統(tǒng)服飾,臉上洋溢著質樸的笑容。船上的游客們一邊欣賞著兩岸的美景,一邊感受著新年的水鄉(xiāng)風情。岸邊,垂柳依依,雖未返青,但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舞,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春天即將到來的喜訊。</p> <p class="ql-block"> 在潞村的發(fā)展變遷中,曾經上過央視《美食中國》的“王大媽面館”始終堅守著自己樸實親民廉價的位置,也見證著人們旅游生活的變化。王大媽面館每天顧客盈門,她不僅是一家提供美食的場所,更是潞村居民和各地游客情感交流的紐帶,是這個小村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正用熱情的服務和美味的面條餛飩熟食等,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新年之際的潞村,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是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它既保留了古老水鄉(xiāng)的韻味,又充滿了新年的活力與希望。在這里,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節(jié)日的喜慶,更是一種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待春暖花開陽光和煦,古村我們握手再相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