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關于“年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味,即是年俗的味道,約定俗成。過年是傳統(tǒng),年味也該從傳統(tǒng)中尋找,找回濃濃的年味重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網(wǎng)友感嘆現(xiàn)在年味淡了,其實不然。首先是開放改革40幾年來,生活改善了,天天都是過年,對過年的期望值不那么高了;其次是個體的角色轉換使然,當年盼望過年的懵懂少年,經(jīng)已成為今天的家庭棟梁,主持家庭的日常起居飲食,柴米油鹽,人情債務,加之社會攀比風日盛,過年成為一種負擔,所以感覺年味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開放改革之后,由于資源高度集中在城市,50歲以下的人都到城里混飯汔了,鄉(xiāng)下僅剩下兩個人:一個留守兒童,一個空巢老人。有工作的地方?jīng)]有家,有家的地方?jīng)]有工作,人們異地謀生,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于是呼就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春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實: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座山、梁也還是那道梁。年也還是那個年,年年過年,今又過年,年年如此,今又如此,周而復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過年,狹義上是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廣義上是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過年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新春賀歲圍繞祭祀祈年為中心,以除舊迎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及精華。過年在發(fā)展及傳承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春聯(lián)、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年例、押舟、祈福、逛廟會、游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jié)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文化內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