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想像,常有濃郁的浪漫成份,由此會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案。弱冠年悉知邊陲有個思茅,在上海高樓的擠壓下,想像著熱帶雨林中那一幢幢傣族吊腳樓在晨霧暮靄的縹緲中,演繹著夢幻般的美麗,還有那竹影婆娑處蕭屑有無的小蟲的呢噥和隱隱約約飄來的葫蘆絲的戀歌。</p> <p class="ql-block"> 幾十年過去了,那幅浪漫的畫面一直如詩般地吟哦在記憶中,前些天有幸與友從版納驅(qū)車百余公里踏上了思茅這塊土地。</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名叫普洱的這座小城,與全國各地的小城幾無別樣,一樣的柏油馬路和樓宇,一樣的藍天白云,歲月綰住了想像。然而,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根,普洱(思茅)的歷史文化底蘊,臻萃在老街戴家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條僅數(shù)百米長的小巷,創(chuàng)建于清末、民國時期,原名叫儒林街,曾是商賈云集之地,是食鹽、土布、茶葉、棉花、藥材、煤油、象牙、鹿角等銷售、進口場所,現(xiàn)在大都辟為茶室、咖啡店、糕點店等,這些老宅院落過去均是前店后宅,現(xiàn)幾乎均打造成了經(jīng)營場所。小巷兩側(cè)都是二層樓,建筑結(jié)構(gòu)多為重檐硬山頂樓(古代屋頂形式有六種,硬山頂為民居常用),青灰瓦屋面,走馬轉(zhuǎn)角樓合院形式(就是在四坊圍成的房屋的樓上樓下,用走廊互相連通的、三合或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普洱古建筑史上的經(jīng)典建筑群之一。店面貌似普通,當(dāng)踅入其內(nèi),你就會被那古宅的吉黃片羽所吸引:單人寬的過道、窄小的木梯,狹狹的回廊、木質(zhì)小軒窗、有年代感的門扇,配以有些小資情調(diào)的裝飾,使窄小的空間充滿了滄桑和時髦的氛圍。熱情的店主暢言可隨意看,隨意拍攝。在這溫馨而又恬靜的一簃,似乎摩挲到了已逝去的童年的時光。 許多年輕人在這老宅小院里品茗、喝咖啡,悠閑地享受著難得的寧靜和孤獨的自由,一種暌違的清雅淡然彌漫在這古老的木樓小院里。</p><p class="ql-block"> 游人上樓,總會倚窗俯視小巷流動的歲月,如聞衡蘭芷若之芳?;秀敝形揖谷恍蕾p到了歲月繪制出的一幅幅濃墨重彩般的油畫。那天,我沒倚在芭蕉環(huán)繞的吊腳樓窗前觀景,卻在戴家巷的古宅小樓里,輕搖藤椅慢攝閑,愜意神怡,在掛著通紅燈籠的屋檐下欣喜地翻了一頁思茅的書。</p> <p class="ql-block">攝影 文字 亮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