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昵 稱:阿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號:1188186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 片:網(wǎng)絡致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龍騰飛送冬去,銀蛇曼舞迎春來。隨著2024甲辰龍年末尾的臨近,2025乙巳蛇年已悄然將至。春運的繁忙景象再一次在中國大地上演,就像一場盛大的人口遷移。這一幕,讓我不禁回想起當年那段別樣的春運經(jīng)歷~坐著棚車去外婆家過年。那時,“春運”這個詞還未流行,但春運的忙碌與艱辛早已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兒時的我,每年都會跟著家人去外婆家過年,火車是我們首選的交通工具,它承載著我們一家人的春節(jié)團圓夢。長安鎮(zhèn)站,是滬杭鐵路線上一個小車站,平日里,??窟@里的客運列車班次不多,一到春節(jié),客流量陡增,那屈指可數(shù)的班次就無法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了。于是,鐵路部門便會在春節(jié)前后增加“臨客”,以緩解這一狀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說起“臨客”,那是我與鐵路情緣中難以忘懷的重要記憶之一?!芭R客”被我們當?shù)厝朔Q為棚車,因為原本是用于運輸貨物,裝運豬,牛等家畜的貨車,在春運客車不夠的情況下臨時改的客車。然而,在那個一票難求的春節(jié),能買到棚車也就是臨客的票算是幸運了。那趟棚車,成了我們與外婆家之間相連的橋梁,雖然簡陋,卻充滿了溫情與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有記憶乘坐臨客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我和姐姐跟著父母來到車站,寒風中,我們翹首以盼等待著列車的到來。當那輛臨客由遠及近,緩緩??吭谡九_時,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滿懷期待地想要上車,可就在車門打開的一剎那,我傻眼了,沒有臺階?月臺與車廂距離那么高,這可怎么上去呀?這時,父母迅速地在后面將我和姐姐高高托起,我們小心翼翼地一只腳先踩到車廂地面上,然后貓著腰,在父母的助力下終于上去了,父母緊隨其后也上了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臨客~棚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進車廂,一股刺鼻的異味瞬間在我的鼻腔里彌漫開來。我趕緊用小手捂住嘴鼻,緊皺眉頭,迅速地環(huán)視了一圈車廂,里面除了人和行李,沒有一個座位,這哪是火車呀,分明就像一間大房子。旅客們就擁擠在這沒有座位的車廂內(nèi),有靠車廂壁站著的,有坐在自己行李袋上的,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我們一家人找了個稍微空點的角落,父母靠在車廂壁上,我和姐姐靠在父母身上,隨著火車的啟動,整個人就一直在左右晃蕩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列車員微笑著向大家解釋,這輛車原來是運豬的貨車,雖然已經(jīng)打掃過衛(wèi)生,但氣味仍難以完全消除。她那溫和的語氣,讓我感到一絲溫暖。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只是短暫地乘坐這趟車,而列車員卻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工作,為旅客們服務,心中不由得對她產(chǎn)生了幾分敬意,也為自己之前的反應感到慚愧,于是松開了捂住嘴鼻的小手,去慢慢適應車內(nèi)的環(huán)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兩站路的旅程很快結束了。下車時,父母先下去,然后拉著我和姐姐的手,我們順勢一跳,便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地上。那一刻,我深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回頭看了一眼已經(jīng)緩緩啟動的棚車,心里有一種莫名的留戀。后來,每逢過年,我們幾乎都是坐著這樣的棚車去外婆家的。已經(jīng)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棚車作為臨客漸漸退出了春運的舞臺,成了那個時代的特定產(chǎn)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運的變遷,見證了我國鐵路交通的飛速發(fā)展,棚車作為臨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從棚車作為臨客的出現(xiàn)到消失,從綠皮火車到復興號高鐵,從需要提前幾天排隊買票到APP輕松購票,從人工檢票到刷卡進站,從擁擠不堪的車廂到舒適便捷的旅途,這一切的變化,無不彰顯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達。感恩偉大的祖國,感恩新的時代,感謝每一位為春運默默奉獻的鐵路工作人員,是他們讓百姓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舒適!讓千千萬萬的游子能與家人團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