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孫葆元</p> <p class="ql-block"> 男人有了錢買房買車,買不起房的買煙買酒,男人嘛,渾身的氣概全靠這點東西撐著呢。阿國有了錢買石頭,田黃石、青田石、壽山石、昆侖凍石,廣西凍石、甚至水晶、瑪瑙收羅一屋。前些日子他在朋友圈展示了一對田黃石料,看的人眼饞,一問,每克兩千元!這是治印的石料。人生在世,有一方好印,佩掛在身側便是得意的人生。佩印是古人的做派,象征守信。言行一致,沒有佩印的人在世上誆人的。我偏不信,指著史書說,你看,掌著印竊國害民的大有人在。人家說我抬杠。不管怎么說,現(xiàn)在沒有佩印行走的了,是時風變了。但是書案上放一方好印,精氣神就提起來了。何為好???石料好,刀法好,二者兼俱,是天工與人工合一的藝術品。阿國就是一位治印的高手!</p> <p class="ql-block"> 阿國家里石頭多,世界就斑斕。我問過他,拿金條換你的石頭,換不換?阿國搖搖頭,不換!為什么不換?阿國住在石頭里,石頭是他的魂,你給他換掉,他的魂往哪里安放!一連幾周沒有阿國的電話了,打電話過去,半天才接通,電話里的阿國聲音疲憊,原來他攤上事了。一位顧客請他刻制肖像印,把照片發(fā)給他,選石,定尺寸,然后他把照片上的肖像搬到章石上。諾大的人像落到方寸之間,操刀鐫刻,刀刀精準,如耕夫懇田,繡孃飛針,打磨十數(shù)遍才能得到。不想那人取印,左看了右看,看了半天說,不像!拒絕付錢。這可把阿國氣壞了,工費、石料費都不說,只這“不像”二字不是侮辱他嗎!</p><p class="ql-block"> 阿國家的石頭頓失斑斕。我去探望他,阿國拿出那枚印章,怕我看不明白,鈐了朱泥印在紙上。我看著那肖像,刀法真好,刀刀果斷,行云流水。沒有滯刀,臉部的線條就流暢,像與不像,我沒法評價,我沒見過本人,下不了定論。</p> <p class="ql-block"> 阿國仍然氣呼呼地,看來這件事對他打擊不小。</p><p class="ql-block"> 我請求看看他的印譜。他的印譜堆積如小山,除了名章,閑章還有肖像印章。千余枚印記如軍陣排列著,頗有威勢。粗略翻一翻,那些印風格不一,有的字跡端秀,細刀如走田畛,構筑了隴的方陣;有的卻狂刀如砍,一方形體便蒼勁。賞印看刀,刀法決定印的藝術質地,阿國印譜中每一枚印章都有一個故事。他治印的起跑線劃在十多歲的少年時期,治印是印家的藝術高度,他那個時候的水準只能叫刻圖章。手里的刻刀是鋼鋸條磨制的,簡陋到讓專家嗤之一笑,跑到第一百貨公司文具柜臺買一種沖牙章料便是他刀上的舞臺。沖牙章料看起來像象牙,其實是人工合成的仿象牙,硬度適刀。章料掏空了一個少年口袋里所有的零錢,這是他走向藝術殿堂丹墀的學費。篆刻家的路是用刀鋒走出來的,一千余枚印章要走多少刀?沒有人計算過這種傻問題,恰恰是刀耕的不懈成就了他印譜的豐稔。</p> <p class="ql-block"> 阿國工作了,刀不離手,行刀不綴,只是買章料的錢多了些許,不用再索取父母的薪資了。知道他會刻章,單位的職工紛紛求他刻章。那個時代儉樸,生活也有著儉樸中的規(guī)矩。什么都能簡,領工資的手續(xù)不能簡略。領工資是人生最大的事,要在底賬加蓋名章,方能將錢與工資條一塊領取到手。職工大多沒有名章,摁個手印完事。體面的職工才掏出印章一鈐,這一鈐就鈐出了古人佩印的風范。大家效仿,街上印社不少,刻一枚圖章需五六元,是一周的生活費用。許多人縮回手去,還是那個摁手印瀟灑,兩只手十枚印呢!一個會刻印的阿國就在身邊,紛紛找來。阿國不拒,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工友師徒,節(jié)儉時代的相幫互助是一個時代的美德,刻刀一持就不可收,百十印章刻出去,這下可好,會計科工資底賬成了阿國的印譜!</p> <p class="ql-block"> 阿國刻出了人緣,職工推選他做工會主席,他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仆人,工作時間為職工服務,工余時間為職工佩印服務。藝術是從民眾的需求中走出來的,步步成形,由形而神,然后出神入化。</p><p class="ql-block"> 就這么翻著,翻到肖像譜。阿國說,看看,你認識幾個?前面是毛主席幾個時期的肖像,不肖說,我都見過。有些是木板畫,把這些像刻在石上,則是頭一次見識。周總理依然撫膺而笑。后面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是標準像的版畫形式,其余魯迅、齊白石、郭沫若也是相識如友,我還是認出了吳昌碩、張大千、黃賓虹、徐悲鴻、豐子愷、老舍、錢鐘書、冰心、巴金、楊絳、啟功、陳師曾、林徽因,徐志摩?!罢J出了”就是一個標準,印章不是雕版印刷,象與不象是由基本線條構成的,如何從影像中找出最準確的臉部線條,是雕刻家的心領神會,然后轉換為刀。造詣在此,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那枚齊白石的像印就是齊白石的孫女齊秉慧女士托人找阿國鐫刻的。幾乎每一枚肖像后面都有藝術家們交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肖像入印,華夏僅有。盡管先秦的泥封已有圖形出現(xiàn),但是作為人物肖像是清朝中期的事。當時蘇州篆刻家黃瀛叔為他摯友王芑孫的夫人曹貞秀作肖像印,首創(chuàng)這種藝術形式。</p><p class="ql-block"> 王芑孫是著名的文學家,猶精辭賦。夫人曹貞秀字墨琴,也是名冠江南的女書法家、畫家。夫妻雙璧,名冠江南。印為書畫緣。篆刻史載:黃瀛叔刻王芑孫夫人曹墨琴小影。即篆刻史上第一枚肖像印,據(jù)說此印藏于西泠印社。試想,這是相當難的,那個時候沒有攝影照片,印家等于在石上打稿行刀。肖像印自始就是一門絕技,目前國內操刀者并不是很多。</p> <p class="ql-block"> 阿國指著一個肖像問我,這是誰?我卻不認識。</p><p class="ql-block"> 阿國告訴我,這是已故中央美術學院戴澤教授,他青年師從徐悲鴻先生,是我國第二代油畫的代表人物。那年找到他,求一枚肖像印,留下了此譜。說著便指著一幅幅肖像圖給我介紹,多是美術界、書法界的大師級人物,這些人眼光凌厲,識玉識珠,如何能在他們的眼皮底下玩弄小聰明?篆藝是嚴謹?shù)?,如同紙上行筆,沒有廢筆。石上行刀,不能有多余的刀痕,多一刀殘,少一刀瑕,稍一走神,在眼角眉稍碰掉一點都影響造型的效果,全印報廢。這是治印家的精神!</p><p class="ql-block">阿國姓國。我和他開玩笑說,你是一個圍墻內弄玉的人。他說,幾塊石頭而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4.25草于國熙臺 </p> <p class="ql-block">作者:孫葆元</p> <p class="ql-block">作者:孫葆元</p><p class="ql-block">孫葆元,筆名:鐫璞。中華辭賦社會員,山東作家協(xié)會員。</p><p class="ql-block">著有:</p><p class="ql-block">1、電視連續(xù)劇:</p><p class="ql-block"> 歷史題材《一天浩曲》35集</p><p class="ql-block">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走出茫茫夜》60集</p><p class="ql-block">都市題材《同根兄弟》35集</p><p class="ql-block">2、電影劇本:</p><p class="ql-block">《靈巖寺》120分鐘院線電影。</p><p class="ql-block">《圓缺》120分鐘青春、愛情院線電影。</p><p class="ql-block">《涌泉計劃》120分鐘諜戰(zhàn)電影。</p><p class="ql-block">《尋找碣石宮》120分鐘懸疑電影。</p><p class="ql-block">3、長篇小說:</p><p class="ql-block">《相煎急》</p><p class="ql-block"> 中短篇小說、散文百余篇及詩詞、散曲作品發(fā)表于《文藝報》、《文學報》《山東文學》《齊魯晚報》等各報刊。</p><p class="ql-block">4、獲獎情況:</p><p class="ql-block"> 《念奴嬌 辛亥革命百年》獲北京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舜跡,一縷原始的綠痕》獲2015年齊魯晚報、歷下區(qū)作協(xié):《曲水亭杯》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筆為心橋》獲2017年《文學報》湖州市委宣傳部《湖筆的故事》全國大賽一等獎。</p><p class="ql-block">《追隨一支指引著真理的隊伍》獲2017年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慶祝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征文二等獎。</p><p class="ql-block">中篇小說《向生命致敬》獲2014年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作家協(xié)會“中國夢”主題征文三等獎。</p><p class="ql-block">《周莊 夜 夢》獲2015年《文學報》昆山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全球華人創(chuàng)造優(yōu)秀獎。</p><p class="ql-block">《青春作伴》獲2015年舜網(wǎng)“十藝濟南 夢的家園”小說類二等獎。</p><p class="ql-block">《濟南印象》獲2014年舜網(wǎng)“美麗泉城我的夢”三等獎。</p><p class="ql-block">電影劇本《靈巖寺》獲2015濟南市委宣傳部等五單位“十藝濟南-傳承網(wǎng)絡文學大賽”電影劇本類三等獎。</p><p class="ql-block">《巡狩北極閣》獲1017年生活日報、歷下區(qū)作協(xié)“歷下民間文學”征文優(yōu)秀獎。</p><p class="ql-block">散文《生當如泉》獲2016年濟南園林局,濟南日報“我與泉水”征文三等獎。</p><p class="ql-block">小說《玉碎》獲2018年中國小說學會和“七彩云南”“玉德”征文特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云想衣裳》獲2018年濟南市委宣傳部和《齊魯壹點》“夢想與輝煌。改革開放四十年征文”二等獎。</p><p class="ql-block">小說《上天街》獲2019年山東文學社與泰安市“泰山挑山工文學藝術形象征集”金獎。</p><p class="ql-block">散文《泉魂三昧》獲2020年濟南市城鄉(xiāng)水務局“我的泉水故事”二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品泉》獲2020年濟南市城鄉(xiāng)水務局“我的泉水故事”三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腕上》獲2021年淄博市作家協(xié)會、山東理工大學、淄博晚報“三轉一響”征文一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庭院深深》獲2021年齊魯壹點“山上的生活”征文一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齊魯祭壇》獲2022年第二屆“青未了”散文獎二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信之重,任之托》獲2022年第二屆青未了金融散文獎一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站在那大河的轉折點上》獲2022年濟南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百名作家寫黃河”一等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