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年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小年夜”,又叫“過小年”, 表達(dá)的是中國勞動人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從這天起年味漸濃,家家戶戶開始置辦年貨,準(zhǔn)備干干凈凈、溫溫暖暖過個好年。</p> 小年的由來 <p class="ql-block"> 傳說在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賞罰。百姓們知道后,紛紛在臘月二十三日這天祭拜灶神。希望灶神可以多向玉帝匯報家里的好事,久而久之,臘月二十三日就成了送灶神的日子,也被人們稱為小年夜。</p> 小年的習(xí)俗 祭灶王 <p class="ql-block">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習(xí)俗,源于古人拜火習(xí)俗?!夺屆罚骸霸?。造也,創(chuàng)食物也?!痹钌竦穆氊?zé)就是執(zhí)掌灶火,管理飲食。 祭灶在我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夢想追求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掃塵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也都要"請"回來一張新的灶王像。在中國民間諸神中,灶神是個非常重要的居家神,掌管著人間衣食與禍福大權(quán),人們自然而然對之產(chǎn)生敬畏感和依賴心理。</p> 吃灶糖 <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guān)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p> 吃餃子 <p class="ql-block"> 祭灶節(jié),民間講究,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山區(qū)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xí)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p> 小年的童謠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三,糖瓜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四,掃房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五,做豆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六,去割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七,宰年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八,把面發(f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十九,蒸饅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十晚上熬一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年初一扭一扭。</p> 小年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灶王爺》</p><p class="ql-block"> 我家有一個大大的灶臺,灶臺上總有香噴噴的飯菜,中間貼著一張大大的灶王爺。他總是睜著大大的眼睛,很奇怪,無論你走到哪兒,他都好像正在看著你。我想偷吃,呀,灶王爺看著我呢!爺爺奶奶吵架,誰對誰錯,灶王爺心里可清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