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背砷L路上,總有一些人如明燈照亮前行方向,李歌老師與我,便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與李歌老師的緣分,一切始于2021年5月。當時,我在網(wǎng)絡平臺偶然刷到李歌老師的課程片段,瞬間被他專業(yè)且充滿感染力的教學風格吸引。從那以后,我便一頭扎進李歌音話的學習中,先后參加了朗誦基礎班、技巧班、散文與詩歌朗誦高級班,還報名了私教課程。每一次課程,都是一次知識的沉淀和能力的提升。老師耐心指導,從基礎發(fā)音的糾正,到朗讀技巧的打磨,再到情感表達的升華,一步一步引領我在語言藝術(shù)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p><p class="ql-block"> 李歌老師的課堂,是一場奇妙的語音盛宴。老師每每授課,眼神中滿是對語音藝術(shù)的熱忱,每一個發(fā)音、每一處語調(diào)的起伏,都被他細致拆解、耐心講解。從基礎的拼音發(fā)音,到情感飽滿的朗誦表達,他都親身示范,毫無保留地分享多年積累的技巧與經(jīng)驗。</p><p class="ql-block"> 他的聲音時而激昂澎湃,時而婉轉(zhuǎn)低回,帶著我們在文學作品的世界里穿梭,感受不同角色的喜怒哀樂,讓我真切領悟到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元月17日,我和襄陽漢江國語社的三位老師,一同參加第二屆“國話杯”比賽奔赴北京。行程緊湊,又值春節(jié)前夕,我們一心撲在比賽準備上。</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我的朋友圈動態(tài)被李歌老師捕捉到信息。我深知老師平日工作的忙碌,這個時候更是瑣事繁多,實在不忍心給老師添麻煩。</p><p class="ql-block"> 18號比賽結(jié)束當晚,老師不顧疲憊,在百忙中抽空來到酒店探望我們。晚上八點多鐘老師風塵仆仆來到酒店,微笑著走進酒店,風趣的埋怨道:“都到北京了也不聯(lián)系我!”。那驚喜與感動瞬間涌上心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交談時,他認真傾聽我們在備賽中的付出與遇到的難題,結(jié)合專業(yè)知識給出獨到見解,讓我們緊張的心情漸漸平復。</p> <p class="ql-block"> 李歌老師與我們親切寒暄,關(guān)切詢問比賽情況,急切地詢問我們比賽的情況。從我們的表現(xiàn)細節(jié),到評委的點評,每一個問題都問得細致入微,眼神里滿是關(guān)心。</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相隔多遠,老師對我和李歌音話每一名學員的暖心和關(guān)懷始終如一,更感恩自己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見這樣博學而又暖心的老師。同去的伙伴們也被李歌老師平易近人,暖心的舉止所感動,羨慕的稱贊:“迪紅可真遇到好老師啦!”。</p> <p class="ql-block">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這次北京之行,因老師的探望變得格外溫暖。這份師恩,我會永遠銘記。它如冬日暖陽,給予我溫暖與力量;似黑夜燈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未來,我會帶著老師的期許,在語言藝術(shù)的道路上堅定走下去,不負老師的辛勤付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0日</p><p class="ql-block"> 作于湖北省襄陽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