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胄(1925年-1997年),出生于河北蠡縣,后遷居陜西西安。因父親的逝世,他未讀完初中即走上社會。1949年春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因其父四十多歲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原名梁淦堂,字映齋,“黃胄”是初中時自己起的筆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葉子、苗迪。后在作品中題名梁蓬、梁泉。中國近現(xiàn)代中國畫、人物畫家、收藏家、社會活動家。 其主要繪畫作品有《蘋果花開的時候》《洪荒風雪》《趕集》《百驢圖》《風雪夜歸人》《送糧人》《鞠躬盡瘁為人民》《慶豐收》《巡邏圖》《載歌行》《松鷹圖》《叼羊圖》《姑娘追》《日夜想念毛主席》《爹去打老蔣》、《人畜兩旺》《打馬球》《在戰(zhàn)火燃燒過的地方》《金色的道路》《春節(jié)勞軍圖》《我愛北京天安門》《女民兵》《炊事員》《藏童上學》《井岡山第一面紅旗》《談心》《親人》等,著有《黃胄談藝術》《黃胄書畫論》等。 <p class="ql-block"> 黃胄于1944年拜趙望云為師;1949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1954年,任西北師范學院美術系創(chuàng)作課講師;1954年,創(chuàng)作作品《帳篷小學》《祖國的眼睛》等;1962年,創(chuàng)作作品《女民兵》《炊事員》等;1973年,創(chuàng)作作品《送糧圖》《年青的一代》等;1978年,創(chuàng)作作品《松鷹圖》《百驢圖》等;1982年6月,在蘭州舉辦黃胄畫展;1984年,創(chuàng)作作品《松鷹圖》《歡騰的草原》;1988年12月,任黃冑美術基金會會長。1991年9月,任炎黃藝術館館長;1993年12月,在香港舉辦“黃胄畫展”;1995年9月,在法國巴黎舉辦畫展。</p> 黃胄是祖國文化藝術的守衛(wèi)者,傳播者,在黃胄的生活中,唯一的業(yè)余愛好就是鑒賞中國歷代字畫和家具,他傾自己豐厚的珍藏和一生力作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所民營藝術博物館——炎黃藝術館,為中外美術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字編輯:木 棉<br>圖片整理:木 棉<br>背景音樂:半壺紗 (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