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202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此岸即彼岸,人生只是體驗</p><p class="ql-block"> 清晨,憑窗遠眺,江對面的銀杏葉將地面鋪就了一層金黃,夾江平靜的水面,閃著粼粼的波光,微風吹拂,縱然這已是深冬,但江南畢竟是江南,翠綠的柳枝輕撫水面,紫紅色的跑道上不時閃現(xiàn)出男女老少晨練的身影,冬晨的畫面依舊顯示了它的生機與活力。風景如畫,歲月靜好,歲序交替,2025已經(jīng)來了,回眸2024,前行的腳印歪歪斜斜,雖談不上在風中凌亂,卻失去了往日的颯爽與勁健,或許目標的模糊,抑或是自然的引力所致,總感覺失去了往日的節(jié)奏與韻致。</p><p class="ql-block"> 梅開二度遜前香</p><p class="ql-block"> 迄今算來,退休返聘整整一年有余。由于工作需要,原學校請我返聘一年。先是一位教師生產(chǎn),代課半年,繼而,班級擴招,又續(xù)至現(xiàn)在。剛退休那會兒,對從事幾十年的職業(yè)還有些許眷念,返聘至今,也算是難舍情結的一種緩沖。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生源素養(yǎng)的斷崖式的下滑,使得教育的樂趣喪失殆盡。遲鈍的反應、無厘頭的狂歡、令人啼笑皆非的無知無畏,與之前相比,取而代之的是能量的消耗與情緒的撕扯。這也是我僅存的眷戀教育的情結喪失殆盡。我喜歡講臺,但那是面對一群有朝氣有靈氣的學子,那是你激揚文字,馳騁才思的疆場。最好的教育,是讓花成花,讓樹成樹,然而,由于急功近利與內(nèi)卷的慣性作祟,人們都在有意無意地孜孜不倦地嘔心瀝血地實踐著讓游魚上樹,讓鴨變鷹的偉業(yè),思之令人啼笑皆非,頗有一種寓言式的反諷意味。</p> <p class="ql-block"> 歲月的力量終顯強悍</p><p class="ql-block"> 無論你多么睿智,閱歷多么豐富,你都將面對新的人生。所謂生命之樹長青。有時候,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錯覺,以為乾坤在握,游刃有余,對人生有多么透徹的理解,但是生活總會帶給你新的東西,讓你錯愕,乃至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 一向自以為身體還算硬朗的我,終于在歲月侵蝕下,無法抗拒衰老的浮現(xiàn),我也不得不收起那可憐的內(nèi)心倔強。一位同事曾經(jīng)好心地提醒我年齡大了,免疫力下降,最好去打一下帶狀皰疹的預防針,我當時不以為然。不久就換上了帶狀皰疹,接近兩個月之久,苦不堪言。加上其他一些老年病灶,這也促使我對生命有了進一步的反思。即使是功勛卓著功能強大的戰(zhàn)斗機,有了足夠的戰(zhàn)火洗禮歷與里程之后,也要靜靜地立在博物館中供人瞻仰?!疤煨杏谐?,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弊匀蝗f物,乃至人類,都不能逾越這一規(guī)律。這一年,岳母的健康每況愈下,妻子常常是不遠千里前去照料,女兒在異地工作,妻子常常是三地輪轉,這成了近年來的家庭生活常態(tài)。當妻子合肥盡孝時,每當上完晚輔,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小區(qū),望著昏暗的窗口,推開寂靜的家門,開始形單影只的生活。周末,七八點鐘起來,到小區(qū)里面鍛煉一小時,快走、壓腿、拉伸,然后再開始力量訓練。繼而麥片牛奶雞蛋作為早餐。這時已是九點左右了,看看球類比賽,瀏覽新聞,讀書習字,朗誦詩詞。中午午睡,下午三點左右出去散步,然后做晚餐兩袋麥片,一沖即可,頗有一種時下輕斷食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回顧一人在家的生活,我的2024也就像這冬景一樣素樸簡靜。</p><p class="ql-block">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p><p class="ql-block"> 健身修心,用素心感知世界,或許更能接近世界的真相。</p> <p class="ql-block"> 為人生祛魅</p><p class="ql-block"> 世界是一個草臺班子,人世間許多荒誕的事情,常常以嚴肅的劇本展開。見多了,累了倦了。當你洞悉人生世相本質(zhì)的時候,便不想逢場作戲,而是返璞歸真了。許多貌似強大的人,背后卻是虛張聲勢;許多看似瀟灑的人背后只是無可奈何。你沒有必要自卑,誰都有軟肋;你沒必要自傲,站在宇宙的角度,誰都是塵埃。</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一并雙刃劍,塑造你,滋養(yǎng)你,成就你的是某種文化;局限你、扭曲你、毀了你的也是某種文化。文化與意識都是一種局限,這種局限也是自我痛苦的一種枷鎖。跳出固有文化的窠臼,才能突破所知障。不要陷入自證陷阱,不要自證自己大方、灑脫、勇敢、博學、多識......自證本身就失去自然,就不夠灑脫,就是我執(zhí)的重要體現(xiàn)。所有的情緒都是沒有意義的。多愁善感、顧影自憐、傷春悲秋、自我陶醉等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凡所有相,歸根結底皆為我相,亦是空相。一切際遇皆是我的因果,無我便無相。多愁善感,乃至惆悵,有時是一種靈魂的放逐,甚至也是短暫的心靈滿足與釋放,但還終究是空相。世界是虛幻的,是自己心靈的投射。世界,從來未變,變的是自己的內(nèi)心;另一方面,自我,就是我的感覺而已。人總是活在自導自演、自我設限的心理劇本之中。所有的宗教精髓,都指向活在當下,專注當下。這一點,動物都能在較低的層次上本能地做到。而人之所以為人,有理想、夢想、分析、反省,這些人類引以為傲的認為區(qū)別于動物的所謂高級思維,恰恰將人帶出了當下。最好的是人,最壞的也是人。人由動物而來,但永遠不能完全脫離動物的本性。人類向高尚進化,這是永遠的課題,永不停息,且永遠在路上。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留戀塵世;人性的丑惡,讓我們心生厭倦。不要故意考驗人性,有時候還是難得糊涂才好。</p> <p class="ql-block"> 凡事都有成住壞空,概莫能外。緣起性空,所有的關系,都是因緣。緣聚緣散,自然而然。不迎不拒。時空變了,存在變了,價值就變了,磁揚也變了,關系自然就會改變。別人知道,自己也明白:茶涼了,莫續(xù);人散了,莫追。</p><p class="ql-block"> 不要抱怨,世界上一定有許多人比你受的委屈大得多。臣服一切,允許一切按其本然發(fā)生。人生,從終極意義上來說,是一個人的事,孤獨是天然的宿命。消除一切情緒,守護好你的心,你的身體,以及你得以安身立命的本錢。周圍的人沒有好壞,只是各自處在不同的能量頻率當中,顯化出不同的狀態(tài)而已,形成了不同的選擇和行為。</p><p class="ql-block"> 所謂50而知天命,就是知道這個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知道現(xiàn)實規(guī)則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但還是會爭取,精神上偶然還會用力與受力。東坡先生說:“著力即差?!钡菍τ谝粋€出生微末的讀書人來說,不努力,不著力怎么能應對人世間的各種競爭?不用力,怎么能安身立命呢?所以,60耳順,一方面意味著對世俗的規(guī)則了然于胸,不再做無謂的抗爭,再者,明白凡事都有定數(shù),并非全賴人力;另一方面,經(jīng)過半生的努力,在較低層次上,衣食無憂,不用再仰人鼻息,精神上擁有不再受力的基本條件。</p> <p class="ql-block"> 此岸即彼岸</p><p class="ql-block"> 以前總是崇尚宏大敘事、詩和遠方,現(xiàn)在更清晰地認識到,當下才是最該生活的重心。追尋太遠,往往離題萬里,反而忘卻本心。以前總是活在未來,活在別處,一味地為他人活,追求完美,講究名節(jié),苛求自己,只會將自己憋成內(nèi)傷。陽明先生說:“閑觀物態(tài)皆生意,靜悟天機入穴冥?!彼闹芰至⒌母邩?,窗外遠處飛奔的汽車,對岸垂釣的老叟,構成了我的世界與背景。每個人都活在自己思維構筑的城堡之中,窮思竭慮也走不出古今先賢劃定的圓圈。一旦點亮自性之光,打破慣有思維的壁壘,孔孟老莊,亦不過群山之一峰也。自性才應該是個體生命的主宰。頭腦是思維的器官,它會分析、權衡、辨別、貼標簽,無休止的運轉是它的功能和效用,但若不加以節(jié)制,便構成痛苦的根源。人類大部分的思維都用在對過去的留戀、懊悔和對未來的期盼與憧憬之中。因之,耗費了人類大量的生命能量。殊不知,未來和過去都是虛幻的空想,唯有現(xiàn)在才是真實所在,現(xiàn)在包孕這過去和未來,所以智慧的活法是在當下,有了當下,自然有了未來,也就是托里.哈特所說的“臨在”狀態(tài)。</p><p class="ql-block"> 人之初,最近佛性,所謂赤子之心。但渴望長大,繼而隨著知識的累積,閱歷的加深,社會的浸染,漸趨無明,然后再追求返璞歸真,褪去無明,達到莊子的“”攖寧之境。</p><p class="ql-block"> 一條小溪,清澈但缺少深度與底蘊;海洋深不可測,但不夠澄澈純凈。人生理想的境界,要狀如古井,清澈純凈而又深不見底。譬如所謂古希臘雕塑所呈現(xiàn)的“豐富的單純,靜穆的偉大”。</p> <p class="ql-block"> 這一年,更深地體會到了見道、悟道只是一個初級階段,證道才是更重要的階段。以前只是從觀念上見道,粗淺地理解諸如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薄扒覍⑿禄鹪囆虏瑁姙⒊媚耆A?!薄盎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內(nèi)涵,以為這只是體現(xiàn)古代文人們及時行樂的思想而已,全然沒有了悟其投入當下的精髓,現(xiàn)在才知道這是對“活在當下”理念的最直白的詩意注解。否則,徒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喟嘆。</p><p class="ql-block"> 魯迅說:“從來如此便對么?”而今我會用自己所有的閱歷、知識、智慧去感知、判斷、印證世界,不會人云亦云,不會輕易相信前人或權威的結論,也不會盲從史書或教科書上的結論。</p> <p class="ql-block"> 這一年,收視反聽,轉向內(nèi)求,漸漸地采用靜音模式。人生開始做減法,之所以基本不看朋友圈,是因為只是不想逢場作戲,無謂地消耗能量。知我者自然都懂,真正的朋友定然超越形式,超越時空,常駐心中。</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為健康計,由幾十年養(yǎng)成的每日小酌,改為每周一酌。這一年,如果說還有一點成績,最聊以自慰成就是,由往日苦惱不已松軟的腰腹脂肪,變?yōu)闋钊玺せ木o實的肌肉。</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破除虛榮,削減小我,拋卻作繭自縛的偶像包袱。</p><p class="ql-block">這一年,詩文書法,只能算是率爾操觚,多有中斷;上班事務,未能遠行,飽覽壯麗河山。</p><p class="ql-block"> 這一年,修行證道,依稀窺見突破無明的一抹晨曦。</p><p class="ql-block">來年,見每一個人,做每一件事,行每一段路,全然臨在。不盼,不悔;不迎,不拒。穩(wěn)固內(nèi)核,八風不動。</p><p class="ql-block"> 此岸即彼岸,人生只是體驗。</p><p class="ql-block"> 敢問歸程何處?隨時隨地隨緣。</p>